韓陽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頂層設計和重大部署,也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現(xiàn)代財政制度的重要內容。近幾年,受經濟下行壓力、新冠肺炎疫情、政策性減收等影響,財政收支矛盾不斷加大。如何提高資金的使用績效,用有限的財力為老百姓辦更多的事,成為各級政府的治理難題,也考驗著財政部門的管理智慧。濰坊市財政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更加注重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益、硬化責任約束,加快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初步構建起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三年來,全市共編制、審核績效目標2.6萬個,開展績效運行監(jiān)控項目1.9萬個,績效自評2.2萬個,財政重點績效評價項目1063個、資金 269.3億元。
預算績效管理本質上屬于預算管理的范疇,為加強預算管理而服務。濰坊市財政局以預算資金管理為主線,將事前績效評估、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jiān)控、績效評價和結果應用等環(huán)節(jié)與預算管理深度融合,打造成一個閉環(huán),實現(xiàn)預算與績效“無縫對接”,有效防止了“兩層皮”現(xiàn)象。
把好事前績效評估關口。出臺事前績效評估管理辦法,將新增重大政策和項目全面納入事前績效評估范圍,并建立統(tǒng)一、規(guī)范的評估流程,評估結果作為申請預算的必備條件,實現(xiàn)績效管理關口前移。今年,重點選取10項市級重大項目和政策,進行財政重點評估。
實施績效目標管理和運行監(jiān)控。部門單位依據自身職責和事業(yè)發(fā)展要求,科學、規(guī)范、精確設置績效目標,反映政策和項目在一定期限內預期達到的產出和效果,進一步強化支出責任和約束。財政部門將績效目標作為項目入庫的前置條件,隨同預算一起審核下達;同時,加強運行監(jiān)控,對支出進度和績效目標進行“雙監(jiān)控”,實現(xiàn)動態(tài)管理、過程管理,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偏。2021年,全市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和監(jiān)控管理實現(xiàn)了“全覆蓋”。
深化績效評價。績效評價是科學、系統(tǒng)衡量支出有效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既包括項目實施單位自評、主管部門績效評價,也包括財政部門組織的重點評價。濰坊市財政局明確要求,各部門單位要對2020年度所有項目支出開展績效自評,實現(xiàn)自評全覆蓋,并組織本部門開展部門績效評價,開展比例不低于部門項目資金的30%。今年,重點選取了城建、商貿、社保等領域27項專項資金(政策)開展財政重點評價和全周期跟蹤問效,對市直6家部門開展財政整體績效評價。
加強績效結果應用??冃ЫY果應用是績效管理的落腳點,結果用不好,績效管理的效果也將大打折扣。濰坊市財政局不斷完善預算績效管理結果應用辦法,實現(xiàn)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掛鉤。去年市級財政重點評價中,有1個項目績效評價結果為“中”、1個項目績效評價結果為“差”;該評價結果在全市進行了通報,向主管部門發(fā)放整改通知,并相應壓減了該項目的下年度預算。今年在編制2022年預算時再次強調,對上一年度的政策和項目,績效評價結果達不到優(yōu)良等次的,按不低于10%比例壓減預算;嚴重違反規(guī)定、達不到主要預期績效目標的,取消2022年預算;另外,對部門整體績效評價結果為優(yōu)良等次以下的,統(tǒng)一按 10%比例壓減2022年部門綜合公用和項目支出預算。可以說,“只管花錢,不管問效”的時代在濰坊一去不復返了。
今年以來,濰坊市財政局在全市范圍組織開展“預算績效管理擴圍提質年”活動,圍繞重點領域和重點環(huán)節(jié),推進市縣兩級績效管理升級擴面、提質增效。
拓展預算績效管理覆蓋領域。將績效評價范圍延伸至政府債務、政府性基金預算等領域,對2個政府債務領域項目、6個政府基金預算安排項目探索實施績效評價,并加強相應領域的預算績效管理指標體系建設,不斷健全完善“全方位”預算績效評價體系。
提高績效評價質量。大力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和老百姓最為關注的民生項目,確定2021年度財政重點評價對象,全程跟蹤評價實施,積極組織部門和專家進行評價結果論證,確保績效評價更有成效。加強對業(yè)務部門的培訓和指導,多次邀請省財政廳領導和有關專家進行現(xiàn)場或網上授課,推動落實部門主體責任,進一步發(fā)揮部門評價積極性。注重對第三方評價機構的培育與監(jiān)管,通過召開座談會、舉辦“績效管理共享課堂”,加強與第三方機構的溝通交流和監(jiān)督指導。
第一個是制度支撐。制度是管方向、管根本、管長遠的。工作中,濰坊市財政局堅持制度先行,構建起“1+2+N”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其中,“1”指的是市委市政府印發(fā)的實施意見,“2”指的是市政府辦公室印發(fā)的橫向面對市級部門單位、縱向針對轉移支付資金的2個配套辦法,“N”指的是市財政局研究出臺的事前績效評估、績效目標管理等多項制度辦法及操作規(guī)程。在此基礎上,又指導各縣市區(qū)出臺了一系列操作實施辦法,為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
第二個是標準支撐。加強標準化工作,是一項國家戰(zhàn)略,也是推進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關鍵性技術問題。今年,濰坊市財政局成功爭取到成本績效管理省級試點,采取市縣聯(lián)動方式,組織各縣市區(qū)共15個項目,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探索成本定額標準,開展標準應用的可行性研究,共同推進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下一步,將繼續(xù)在標準上下功夫、尋突破,以點擴面地探索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預算績效管理標準體系。
第三個是信息支撐。為提升預算績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數據準確性,將績效目標嵌入財政一體化平臺,隨預算一同編制,一起下達;同時,依托財政一體化信息平臺和財政預警平臺,通過數據信息分析、信息系統(tǒng)預警、綜合核查等方式,對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大支出政策和項目進行重點監(jiān)控,不斷強化對預算執(zhí)行和績效目標實現(xiàn)程度的監(jiān)督、控制和管理,為財政支出預算按照既定目標與軌道執(zhí)行提供有力保障。(圖片由濰坊市財政局提供)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epened reform of fiscal and tax system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fiscal system. Affected by the economic downturn, the COVID-19 epidemic, and the policy-based tax reduction, the gap between financial revenues and expenditures has been growing in recent years. How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using funds and do more things for the people with limited financial resources has become a governance problem for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a test for financial sectors in management wisdom. With more emphasis on result orientation, cost effectiveness, and responsibility constraints, Weifang Finance Bureau accelerates its reform of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whole process, and full-coverage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