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帥 周彥梅 康頤琮
摘要:目的:探索25-羥維生素D3與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相關性。方法:選取2019年1~12月就診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106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均勻分為基礎組和特殊組,各53例。特殊組進行25-羥維生素D3補充治療,基礎組進行基礎方案治療。分析反復呼吸道感染是否受25-羥維生素D3含量的影響。結果:基礎組患兒治療前25-羥維生素D3水平(30.42±6.01) ng/ml,治療后(43.26±9.60) ng/ml;特殊組患兒治療前25-羥維生素D3水平(30.69±5.58) ng/ml,治療后(53.44±9.41) ng/ml。特殊組患兒治療后25-羥維生素D3水平優(yōu)于基礎組患兒(P<0.05)。特殊組患兒顯效20例,有效30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94.3%;基礎組患兒顯效17例,有效26例,無效10例,治療總有效率81.1%。特殊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基礎組患兒(P<0.05)。治療前,基礎組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A指標(1.99±0.21) ?g/ml,特殊組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A指標(1.98±0.06) ?g/ml(P>0.05);治療后,基礎組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A指標(2.70±0.54) ?g/ml,高于特殊組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A指標(1.33±0.39) ?g/ml(P<0.05)。兩組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25-羥維生素D3與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存在一定關聯(lián),及時對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25-羥維生素D3補充,可提高治療效率,縮短患兒身體恢復時間。
關鍵詞: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25-羥維生素D3;相關性
維生素D作為微量營養(yǎng)元素,具有特殊的生物學功能。臨床對維生素D進行了深入的探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D廣泛存在于機體組織與細胞內,支持骨骼外系統(tǒng)正常運作,其作用的發(fā)揮需要受體的參與[1]。反復呼吸道感染屬于兒科常見疾病,與小兒營養(yǎng)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息息相關[2]。為分析25-羥維生素D3與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相關性,本研究對106例患兒進行醫(yī)學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就診的反復呼吸道感染的106例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均勻分為基礎組和特殊組,各53例?;A組男20例,女33例;年齡7個月~10歲,平均年齡(5.45±2.51)歲。特殊組男28例,女27例;年齡9個月~12歲,平均年齡(6.30±3.41)歲。兩組患兒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治療方法
基礎組患兒接受基礎治療方案,即對癥治療及抗病毒、抗細菌治療。特殊組患兒加用普通維生素D2或D3制劑補充治療,劑量為2000 IU/d,補充6周(若患兒為肥胖患兒,補充劑量設置為6000~10000 IU/d,補充6周)。兩組結束治療后隨訪12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判定標準:患兒年齡≤2歲,隨訪1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患兒年齡3~5歲,隨訪1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患兒年齡≥6歲,隨訪1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采用電化學熒光法對25-羥維生素D3水平進行檢測。統(tǒng)計兩組患兒治療效率,包括顯效、有效與無效。顯效:患兒治療后1年內出現(xiàn)小于2次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有效:患兒治療后1年內出現(xiàn)小于3次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無效:患兒治療后1年內出現(xiàn)上呼吸道感染情況未得到緩解。統(tǒng)計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以及免疫球蛋白G水平變化。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兒25-羥維生素D3水平比較
基礎組患兒和特殊組患兒治療前25-羥維生素D3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基礎組患兒和特殊組患兒25-羥維生素D3水平均升高,且特殊組患兒優(yōu)于基礎組患兒(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治療效率比較
特殊組患兒顯效20例,有效30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94.3%;基礎組患兒顯效17例,有效26例,無效10例,治療總有效率81.1%。特殊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基礎組患兒(P<0.05)。
2.3 兩組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
治療前,基礎組患兒和特殊組患兒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特殊組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A低于基礎組患兒(P<0.05),兩組患兒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反復呼吸道感染是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影響因素比較多。
有研究報道,其與維生素D水平存在關聯(lián)[3~4]。25-羥維生素D3在受體調節(jié)過程中,對受體進行磷酸化處理,使得機體內靶基因啟動子區(qū)被激活,進一步加強靶基因翻譯以及轉錄效率,而缺乏維生素D有可能造成機體抗感染能力降低,難以控制機體感染概率。因此在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治療過程中,需關注25-羥維生素D3的攝取。
免疫球蛋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與呼吸道感染存在聯(lián)系。免疫球蛋白A在機體呼吸道接觸致敏原后,會表現(xiàn)為升高趨勢,自行免疫應答隨之生成,且免疫應答發(fā)生與中央免疫系統(tǒng)反饋之前;免疫球蛋白G也就是免疫應答球蛋白,患兒在感染期間自身單核巨噬細胞發(fā)揮作用,與細菌以及霉素等有害細胞進行對抗;免疫球蛋白M是體液免疫的免疫蛋白形式,可能和呼吸道感染有關系。因此研究呼吸道感染和免疫球蛋白的關聯(lián),可為醫(yī)師提供評估疾病進展情況的參考依據(jù),讓治療方案更為合理和有針對性。
本研究針對106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分組研究,分析25-羥維生素D3與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基礎組患兒治療前25-羥維生素D3水平為(30.42±6.01) ng/ml、治療后25-羥維生素D3水平為(43.26±9.60) ng/ml,特殊組患兒治療前25-羥維生素D3水平為(30.69±5.58) ng/ml、治療后25-羥維生素D3水平為(53.44±9.41) ng/ml。特殊組患兒治療后25-羥維生素D3水平優(yōu)于基礎組患兒,P<0.05。特殊組患兒顯效20例,有效30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是94.3%;基礎組患兒顯效18例,有效27例,無效8例,治療總有效率是81.1%,特殊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基礎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呼吸道感染借助普通維生素D2或者D3制劑補充治療,最大化調整疾病診斷流程,舒緩患兒不良癥狀和不良反應,讓治療過程體現(xiàn)出安全性與可靠性。治療前,基礎組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A指標為(1.99±0.21) ?g/ml、特殊組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A指標為(1.98±0.06) ?g/ml(P>0.05)。治療后,基礎組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A指標為(2.70±0.54) ?g/ml,高于特殊組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A指標(1.33±0.39) ?g/ml(P<0.05)。而免疫球蛋白G以及免疫球蛋白M,治療前后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綜上所述,對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治療需樹立25-羥維生素D3補充意識,幫助患兒改善不良癥狀,調整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A、血清免疫球蛋白M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G的水平,加強患兒身體機能,進而提高臨床治療效率。
參考文獻
[1]江笑文.不同維生素D水平與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免疫功能分析[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9,19(8):94-96.
[2]李梓玲,翁志媛,溫捷.維生素D聯(lián)合布拉酵母菌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20,36(12):59,61.
[3]曹祥,黃曉燕.布拉氏酵母菌聯(lián)合維生素D對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功能及25-(OH)D3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20,19(16):1744-1747.
[4]李微娜,郝恒瑞,劉霞,等.維生素D對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體液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J].貴州醫(yī)科大學學報,2019,44(4):470-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