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堅
紹興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共體安昌分院 浙江 紹興 312080
筆者對本院64例虛寒證患者采取中藥足浴療法,療效滿意?,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間本院就診的符合相關標準[1]中虛寒證診斷標準的患者128例,隨機分為兩組,各64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38例;年齡19~63歲,平均41.730±11.033歲;病程1~6年,平均3.507±1.814年。對照組中男28例,女36例;年齡20~64歲,平均43.300±9.621歲;病程1.5~6年,平均3.280±1.92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納入患者意識清楚,能以文字或語言與醫(yī)務人員溝通;無合并有其他臟器損傷;無研究藥物過敏;自愿參加并同意配合治療。
2.1 觀察組:依據(jù)腎陽虛、脾陽虛、心陽虛三種不同證型,分別采用金匱腎氣湯、附子理中湯、桂枝甘草湯進行足浴。具體方法:將藥物粉碎,以一次性中藥熬制過濾袋裝藥封口。足浴時,取用1袋,放入恒溫足浴盆內(nèi),以沸水2000ml浸泡,加入適量涼水,用溫度計測溫,使水溫保持在36~40℃,將雙足浸浴于盆內(nèi)藥液中,以藥液水平面在踝關節(jié)上20cm為宜,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天更換藥袋,連續(xù)治療4周。
2.2 對照組:均采用溫水足浴,其余操作與觀察組一致。
3.1 觀察指標:采用中醫(yī)虛寒證量表:根據(jù)《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中醫(yī)診斷學》及《寒證辨證因子等級量化操作標準的研究》制定[1,2]。量表包括主觀辨證和客觀辨證。采取主癥為主,兼顧定性、定量評分的原則。定性采用邏輯變量記分,即有癥狀計1分,無則計0分;定量評分是根據(jù)虛寒證評分細則每項按無、輕、中、重、極重各記0、1、2、3、4分。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以10cm的一條直線,每1cm為一分段,0cm表示沒有肢冷,即為0分;10cm表示極度肢冷,為10分。
3.2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正態(tài)分布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t值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虛寒證量表評分及VAS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虛寒證量表評分及VAS評分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主癥定性評分例數(shù)64對照組VAS評分5.073±0.440 4.486±0.363*#5.120±0.285 4.900±0.189*64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4 2 4 3主癥定量評分9.230±2.112 3.970±1.299*#9.600±2.358 5.930±1.258*總癥狀定性評分16.670±3.078 9.870±1.408*#15.970±3.419 12.530±1.456*總癥狀定量評分37.370±4.937 10.900±1.423*#36.230±5.488 24.770±1.478*
中藥足浴療法是祖國醫(yī)學外治療法中常用的療法之一。其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施治原則,選擇適當?shù)乃幬锼逶∽?,刺激穴位、疏通?jīng)絡,起到祛風除濕、溫經(jīng)散寒、理氣和血的作用。虛寒證是中醫(yī)八綱辨證中一個重要的基本證型,其臨床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果顯示人群患病率約9.9%,部分虛寒證患者在西醫(yī)檢查中沒有器質(zhì)性的病變。虛寒證多見于內(nèi)傷雜病,腎陽虛證、脾陽虛證、心陽虛證臨床多見。本次觀察結果顯示,兩組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虛寒證癥狀,但兩組間比較,觀察組虛寒證量表評分、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在改善虛寒證癥狀、降低中醫(yī)癥狀積分優(yōu)于對照組,因此中藥足浴療法能提高虛寒證患者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