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明亮
(中國石油大慶石化公司腈綸廠,黑龍江 大慶 163714)
某石化公司腈綸廠應用NaSCN溶液作為腈綸生產(chǎn)過程的溶劑,在生產(chǎn)中循環(huán)利用,由回收裝置進行凈化、提濃。
利用濃NaSCN溶液中Na2SO4的溶解度很小的特點,通過補加一定量的晶種,利用重力沉降,將料液中Na2SO4進行結晶分離。結晶工序應用離心機分離沉降槽底部沉積的Na2SO4晶體,實現(xiàn)固液分離。由于離心機固相Na2SO4作為廢料外運處理,其中含有較多的NaSCN,造成一定量的損耗,改善離心機的分離效果可以節(jié)約生產(chǎn)成本,減少NaSCN的損耗[1~3]。
近年來由于負荷降低,在補加晶種形成的晶核作用下,Na2SO4在蒸發(fā)器、加料罐、沉降槽內停留時間較長,形成的晶粒難以進一步聚集成較大粒徑的晶體,難于沉降,致使離心機分離效果變差,增加了NaSCN的損耗。
回收裝置結晶工序流程見圖1。
圖1 結晶工序流程
用量筒取沉降槽底部富含Na2SO4晶體的料液500 mL,置于室溫下靜止,觀察沉降形成清液層的體積與時間的變化,經(jīng)過多次統(tǒng)計(取平均值),形成的曲線見圖2。
圖2 沉降槽底部樣品沉積過程的清液層體積
通過不同日期的抽樣檢測,得出其中的Na2SO4、NaSCN含量,見表1。
表1 離心機分離固相中Na2SO4、NaSCN含量/%
根據(jù)結晶的基本原理,結合Na2SO4的2次成核特點,在結晶的第2介穩(wěn)區(qū)(加入晶種,晶體生長,同時產(chǎn)生新晶核)內將料液的狀態(tài)偏向第1介穩(wěn)區(qū)(加入晶種,晶體生長,但不產(chǎn)生新晶核),但不能達到第1介穩(wěn)區(qū),促進Na2SO4晶體析出、變大,實現(xiàn)離心機分離固相變干的目標[4]。
在過飽和溶液成核之前加入晶種誘導晶核生成,或者在已有晶體析出的溶液中再進一步成核均屬于2次成核[5]。初級成核的速率要比2次成核速率大得多,而且對過飽和度變化非常敏感,故其成核速率很難控制。因此,除了超細粒子制造外,一般結晶過程都要盡量避免發(fā)生初級成核,而應以2級成核作為晶核的主要來源。
隨著生產(chǎn)負荷降低,設備體積不變,停留時間延長,適當減少晶種,有利于形成的晶體粒度變大,易于沉降。經(jīng)過實踐摸索,將晶種加入量的體積比從0.030~0.032調整為0.025~0.027,在保證溶液中Na2SO4含量的前提下,控制晶核數(shù)量,提高晶體平均粒度,進而控制粒度分布,提高結晶收率。
通過技術改造,利用晶種泵構建沉降槽中、下部位料液連續(xù)循環(huán)的流程(回流至沉降槽中部,保持好上部的清液層),增加了向下沉降運動的速率,增加了碰撞能量和頻率,產(chǎn)生的晶粒數(shù)增多。隨著沉降,粒度增大,接觸的頻率和碰撞的能量增大,單個晶體的成核速率增大。保持一定量沉降槽中、下部的物料循環(huán),有利于Na2SO4晶體形成。
在實際生產(chǎn)中,通過真空絕熱蒸發(fā)冷卻是使溶液產(chǎn)生過飽和度的重要手段[6]。冷卻速度快,過飽和度增大就快,但容易超越介穩(wěn)區(qū)極限,到達不穩(wěn)定區(qū)時將析出大量晶核,影響結晶粒度,因此結晶操作過程的冷卻速度要適當,不易太快。
將閃蒸冷卻器的絕對壓力由原來7.0 kPa降至6.5 kPa左右,促使料液溫度下降0.8~1.0℃,降低了Na2SO4的溶解度,同時提高NaSCN、Na2SO4的濃度,增加過飽和度,有利于Na2SO4的結晶析出。
不同濃度NaSCN溶液中的Na2SO4的飽和溶解值見表2。
表2 NaSCN溶液中Na2SO4的飽和溶解值
根據(jù)接觸成核(碰撞成核)機理,在結晶器中晶體與攪拌槳葉、器壁或擋板之間的碰撞、晶體與晶體之間的碰撞都有可能產(chǎn)生接觸成核。這被認為是獲得晶核最簡單,最好的方法,主要與攪拌強度有關,主要體現(xiàn)在它的轉速和槳葉端速度上。為了避免產(chǎn)生過量的晶核,攪拌總是在適宜的低轉速下運行。
生產(chǎn)負荷降低,料液停留時間延長,為避免產(chǎn)生過量的晶核,導致形成粒徑較小的晶體,應用變頻器控制攪拌的轉速(攪拌原頻率固定為50 Hz),控制晶核的形成,便于晶體長大。加料罐液位對應的攪拌頻率見表3。
表3 液位對應的攪拌頻率
雜質對結晶行為的影響是復雜的,目前尚沒有公認的普遍規(guī)律,途徑有3個[7,8]。
(1)通過改變溶液的結構或平衡飽和濃度,改變晶體與溶液之間的界面上液層的特性,影響溶質長入晶面;
(2)雜質本身在晶面上吸附,產(chǎn)生阻擋作用;
(3)如晶格相似,雜質有可能長入晶體內。
為減輕雜質的影響,可以采取3種措施。
(1)加強預處理pH值的控制(7.0~8.0),加強濾機對金屬離子的去除;
(2)連續(xù)穩(wěn)定運行延遲除雜和超級凈化工序,加強陰離子雜質的去除;
(3)增加亞硫酸氫鈉(NaHSO3)的加入量,提高料液的碘耗(成品溶液碘耗值由0.2%~0.3%提升為0.3%~0.4%)。
在蒸發(fā)線負荷及補加晶種量一定時,通過現(xiàn)場定期采樣,觀察沉降槽底部Na2SO4沉積情況,及時調整離心機進料量,將沉降槽底部Na2SO4含量穩(wěn)定為8%~16%,既能保證晶種的穩(wěn)定供應,又將沉降槽底部料液的粘度維持較低水平,有利于晶體的沉降。
按原方法,改進后觀察沉降形成清液層的體積與時間的變化,形成的曲線見圖3。
圖3 沉降槽底部樣品沉積過程的清液層體積
進行固相的抽樣檢測,化驗其中的Na2SO4、NaSCN含量,化驗結果見表4。
表4 固相中Na2SO4、NaSCN含量/%
通過上述措施,沉降槽中Na2SO4結晶生長速度變快,沉積較快,Na2SO4結晶效果提升。離心機分離固相中NaSCN含量降低,分離固相含水率降低,離心機分離效果明顯改善,減少了NaSCN的損耗,同時降低了固體廢棄物的產(chǎn)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