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海
20世紀50—70年代的青少年最高興的就是能相互交換、傳閱小人書。那時的小人書還是黑白的,但大家仍然如饑似渴,看得津津有味。我有時邊吃飯邊看書,甚至外出割羊草時也偷空看,時??吹猛浟嘶丶摇?/p>
小人書有寫動物的,如:《烏鴉喝水》《猴子撈月亮》;有寫歷史名人的,如:《岳飛》《戚繼光》;有寫革命故事的,如:《地道戰(zhàn)》《洪湖赤衛(wèi)隊》……真是形形色色,舉不勝舉。書店的書架上,一排排、一行行的小人書,琳瑯滿目,看得我眼花繚亂。
那個年代的農(nóng)村人還很貧窮,去書店買一本屬于自己的小人書還是一件奢侈的事,我只能偶爾用壓歲錢或用去農(nóng)田撿稻穗、麥穗換的錢去買上一本?;丶液?,我總是如獲至寶地用紙將小人書小心翼翼地包起來,再在封面上寫上書名和自己的名字。有了一本小人書,除了自己先睹為快,還可以拿它去與其他小朋友交換。我從小人書中吸收了方方面面的知識,豐富了自己,充實了自己的人生。
那個年代農(nóng)村沒有電燈,用的還是火油燈,有時候我看得入了迷,油盡燈滅,既心疼多用了火油,又遺憾書沒看完,只能帶著意猶未盡的矛盾心情進入夢鄉(xiāng)。為了省點火油,我也常借月光來看書,直到父母親連聲催促,才戀戀不舍地合起小人書進屋。
小學五年級的一天放學回家,我走在田埂上,拿著小人書邊走邊看,不料腳下一滑,摔了個嘴啃泥,書也掉進了稻田的水中。我立馬爬起來將書搶出來,抖掉水,回家晾干后,又放到席子底下壓平??上г緧湫碌臅€是變得皺皺巴巴的,為此我后悔莫及,而且心痛不已。
到六年級畢業(yè)時,由于父母給的零花錢我一直省著用,再加上自己積極勞動掙了一點錢,我攢下了一點錢,都拿去書店,一共買了26本小人書。26本小人書在手,我也算得上是“資本家”了。在和同學們相互交換、傳閱的過程中,小人書豐富了我的頭腦,令我受益匪淺。
彈指一揮間,幾十年過去了。社會大踏步進步,科技突飛猛進,我國已走在科技的前沿。現(xiàn)在幾乎人手一部手機,手機中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小人書的內(nèi)容與之相比,只是冰山一角。
曾讓我們愛不釋手的小人書,如今受到青少年的冷落,但是對我們老年人來說,當年小人書給我們帶來的知識和快樂,我們還是記憶猶新,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