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后是否產生抗體,是疫苗是否起效的重要指標,在乙肝的預防接種中就有這樣的操作。有不少人反映,其打完新冠疫苗后檢測抗體結果顯示為陰性。在此情況下,為什么官方不建議個人進行新冠抗體檢測?
日前,有不少人反映,其打完新冠疫苗后檢測抗體結果顯示為陰性。有學者提出要進行抗體檢測以掌握人群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水平,但官方多次表示不建議個人進行新冠抗體檢測。
為什么不建議個人進行新冠抗體檢測?用抗體檢測驗證新冠疫苗保護效果有哪些技術難點?
官方多次強調:不建議個人進行新冠抗體檢測
今年1月20日,在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新聞發(fā)布會上,有記者提問:“一些公眾在接種新冠疫苗后稱沒有產生抗體,是否有這樣的情況?”
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表示,從目前疫苗臨床研究結果可以看到,接種新冠疫苗后97%以上的人能產生抗體。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疫苗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產生抗體,這主要跟個體差異有關。與此同時,馮子健強調,沒有必要對每一個接種者開展新冠抗體檢測。
8月27日,有網(wǎng)友在人民網(wǎng)領導留言板上提建議,希望盡快對已接種人群進行新冠抗體檢測,對接種新冠疫苗后沒有出現(xiàn)抗體的人進行補種。
對此,在當天舉行的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fā)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再次強調,個人進行新冠抗體檢測既沒有必要,也不可行。
10月27日,同樣是在人民網(wǎng)領導留言板,有網(wǎng)友留言:“我在今年5至7月接種了3針安徽智飛的新冠疫苗,后于9月28日在醫(yī)院做了抗體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為了防止感染新冠,我能不能申請再次接種其他疫苗?”
對此,陜西省西安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回復稱,已接種3針安徽智飛新冠疫苗者,不需要進行加強免疫。
是否進行新冠抗體檢測存爭議
接種疫苗后是否產生抗體,是疫苗是否起效的重要指標。事實上,在乙肝的預防接種中就有這樣的操作。
根據(jù)《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建議,一般人群不需要進行抗-HBs(乙型肝炎表面抗體)監(jiān)測或加強免疫,但對高危人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監(jiān)測抗-HBs。如乙肝表直抗原定量<10mlU/mL,可再次接種1針乙型肝炎疫苗。
那么,為何不建議個人進行新冠抗體檢測?
汕頭大學病毒學家常榮山表示,有人打了疫苗后檢測IgG抗體(免疫球蛋白),即便結果是陰性,也并不一定表示沒有產生抗體?,F(xiàn)有的抗體檢測試劑并非針對接種新冠疫苗后產生的抗體而設計的,如果用來進行大規(guī)??贵w檢測,可能會出現(xiàn)大量的假陰性,容易造成人們恐慌。
鄭忠偉表示,以前常態(tài)的疫苗都不開展抗體檢測,也沒有這方面的法定要求。評判一個疫苗是否有效,主要是通過前期的臨床試驗以及后期基于大規(guī)模疫情的研究來綜合研判,不能單以抗體水平來判定這個疫苗是不是有效。所以,現(xiàn)階段沒有必要開展大規(guī)模新冠抗體檢測。
新冠抗體檢測技術問題待解
根據(jù)國家藥監(jiān)局今年8月27日回復政協(xié)委員提案的信息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國家藥監(jiān)局已批準了27個抗體檢測試劑,日產1646萬人份。
另據(jù)國家藥監(jiān)局公布的信息顯示,目前的抗體檢測試劑有IgM和IgG抗體檢測試劑。由于存在局限性,僅作為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疑似病例的補充檢測,或在疑似病例診斷中與核酸檢測協(xié)同使用。
鄭忠偉表示,判斷抗體是否能中和新冠病毒,需要在生物安全P3級實驗室里進行,一般的商業(yè)試劑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如何能快捷地檢測接種新冠疫苗后產生的抗體水平?在常榮山看來,這是暫時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目前,很少有企業(yè)開展相關試劑的研發(fā)。
因此,他建議,應該由新冠疫苗研發(fā)生產企業(yè)進行新冠疫苗抗體試劑盒的研發(fā)生產。一方面可以檢驗新冠疫苗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一些因個體差異不能產生抗體的接種者選擇適合的新冠疫苗進行接種,這樣才會在所有人群中形成有效的免疫保護屏障。
(澎湃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