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H1(2021)22-
02-02
作者:郝波波
閱讀是人們獲得各種信息最便捷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獲得信息從而進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教材特點,抓住訓練時機,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而又生動活潑地學習,積極發(fā)揮其主體作用,使“教材”變成學生的“學材”,在師生共同實踐探索中使學生領悟學習方法。
一、加強字詞句訓練,打好閱讀的基礎
字、詞、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閱讀之本,要是一個學生連起碼的字詞句關都不能通過,怎么可以打開閱讀的大門呢?字、詞、句又好像小孩子手中的積木,不認識一個個的零件又怎么能把積木組裝好呢?這一階段的教學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都必須重視的。
二、抓好詩詞與句的訓練
古詩詞其實是句子的精華,學生掌握一定的詩詞和學會運用詩詞對閱讀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對句子的理解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特別重視句子、詩詞的講解,古詩文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句子運用了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于是我就細細加以引導學生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人當時的意境,讓學生明白這些詩句、修辭用得恰如其分。對于句子的教學,我充分分析修辭的作用,從句子中來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tài),從而了解人物的品質(zhì)。
三、給學生延伸想象的機會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在閱讀活動中,鼓勵學生想象閱讀材料所提供的情節(jié)發(fā)生之前或發(fā)生之后可能發(fā)生的情節(jié),并加以講述。例如,在講授《我變成了一棵樹》一課時,讓孩子盡情地猜想,我們不能用大人的思維禁錮孩子的想象,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繼續(xù)故事,這樣既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及思維的連續(xù)性,滿足學生喜歡追求完滿的心理需求,又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提供遷移機會,鞏固運用學法
對于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生并不是一教就會,一點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閱讀方法,形成學習能力,要有一個逐步領悟和吸收的過程。因此,在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遷移的機會,指導他們將已學到的閱讀方法遷移運用于類似的學習情境中,使其在詳細的學習活動中領悟閱讀方法的真諦。在閱讀教學中,這種遷移性學習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
總之,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在教學中,我們要努力轉變教學觀念、方法及策略,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山西省渾源縣穆岳小學03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