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浩昊
浪費(fèi)一粒糧食也是很可恥的行為。節(jié)約糧食,是每個公民都應(yīng)該履行的義務(wù)。有了節(jié)約糧食意識,做起來其實(shí)也很簡單,很容易,比如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尊重勞動成果、減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壓力已成為現(xiàn)代人的一種自覺行為。珍惜糧食吧,這是在珍惜人類的未來!
說到節(jié)約糧食讓我回憶起原來生活困難時期烙煎餅。昨天下班后一回來就發(fā)現(xiàn)滿樓道都是煙,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一樓的爺爺奶奶在儲藏室里烙煎餅。他們怕樓道里的煙太多,就關(guān)著儲藏室的門,只開著一個天窗。我對他們說,還是開開門吧,里面的煙太大,別嗆著你們。他們說,開著窗戶呢,就是想試驗(yàn)一下能不能在儲藏室里烙煎餅。看來還是不行。
烙煎餅,多么熟悉而又遙遠(yuǎn)的童年往事啊。記得小時候,媽媽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烙一次煎餅。每次煎餅吃完的時候,她就開始忙起來了。先是簸麥子,把上面的殼去掉。有時候還要叫上我們小孩子一起把里面的小石子兒挑出來。挑得差不多了,就開始淘。用一個大盆,放上水,再倒進(jìn)麥子,然后就是攪啊攪,淘啊淘。淘干凈以后攤開在干凈的布上晾,要晾到半干不濕的程度才好。當(dāng)然這些還只是烙煎餅的第一步。等晾好以后,媽媽要在前一天晚上挑著兩大桶麥子去把它們加工成糊子。因?yàn)榈诙煲辉缇偷瞄_工。因?yàn)槭峭砩?,媽媽不讓出門,得留在家里看家。所以我從來沒有跟著去,從來不知道也沒想過這一來一去的路上,那副壓在媽媽肩膀上的扁擔(dān)是怎樣的顛簸與沉重。只是現(xiàn)在想想,淚水常常不自覺得打濕了眼睛。
烙煎餅的時候要一邊在下面燒火,一邊在上面烙。燒火可是個技術(shù)活,不能燒得太旺,也不能斷了火。太旺煎餅會糊,斷了火會浪費(fèi)火柴,耽誤工夫。媽媽忙不過來的時候,就會讓我?guī)兔???墒俏覍?shí)在是太笨了,總是掌握不好火候。有時候鄰居家的嬸嬸大娘們會過來幫忙,我就可以玩兒去了。他們一邊幫忙,一邊聊些家常,時間也能過得很快。盡管如此,因?yàn)榧依锶硕?,每次都要烙很多,依然要從早晨一直忙到下午。等忙完的時候,媽媽的腿就麻了,幾乎要站不起來了。可是她依然很開心,因?yàn)橐患胰说幕锸尘陀钟兄淞恕?/p>
煎餅卷大蔥,都成了山東人飲食文化的一個標(biāo)志了。記得小時候看《宰相劉羅鍋》,劉墉去看望在獄中的和紳時,送去的就是煎餅和大蔥,和紳連說好吃。是呀,煎餅、大蔥,再配上幾根咸菜,咸、辣、香,既滿足了口欲,又填飽了肚子。那時候父母總是對著我們憶苦思甜,說他們能吃上麥子做的煎餅是多么難得,多么幸福的事情??墒菍τ谖襾碚f,卻沒有這么深的感受。和煎餅比起來我更喜歡吃燒餅饅頭,爸爸媽媽總是說我小時候無論多干的饅頭都會去啃??墒侵挥性谂f的煎餅吃完了,新的還沒烙出來的時候,媽媽才會做饅頭。好難得的饅頭??!可是媽媽卻說,燒餅饅頭沒有飯味兒,還是煎餅好吃。飯味兒,好奇怪呀那是什么味道?
后來慢慢長大了,手工煎餅在人們的餐桌上已經(jīng)不再占據(jù)主要的地位。媽媽年紀(jì)大了,家里的孩子們也都沒學(xué)會這門手藝,烙煎餅的工具早已不知去向了。我一直都不知道飯味兒是怎樣一種味道。直到偶爾有一次在大街上心血來潮買回了一斤煎餅,當(dāng)我拿起它靠近我的時候,一股清醇的麥香撲面而來,那是一種一直被我忽視的記憶中的味道。在那一刻我終于知道了媽媽口中的飯味兒,就是這沒有被深加工過的原滋原味的麥香。于是記憶終于被這份麥香重新打開。我想那位在儲藏室烙煎餅的奶奶也是在懷念以前的勞動和以前的味道吧。原來自己一直生活在這樣一種純粹的麥香里,一直生活在一份簡單的幸福里,卻始終沒有覺察到。在那段物質(zhì)生活十分匱乏的日子里,是父親母親用他們的雙手為我們撐起了這樣一片溫暖的天。
往事如煙,卻在心里久久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