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吸引了來自全球的咖啡——哥倫比亞、意大利、埃塞俄比亞、牙買加、馬來西亞、墨西哥、印尼、泰國、日本、多美尼加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咖啡,進入了中國市場。
今年進博會,咖啡展區(qū)更是熱鬧非凡。有放在多功能物流車上的“移動咖啡館”,有機器人2分鐘不到制作一杯的咖啡,更有真人咖啡師在現(xiàn)場提供服務……
“中國經濟是大海,不是一個小池塘”。盡管去年中國國內咖啡市場規(guī)模已經達到了1454億元,但據(jù)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tǒng)計,到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消費預計將達1萬億元——也就是說,未來中國咖啡市場規(guī)模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咖啡市場”!
中國市場極具成長性。首屆進博會亮相的巴西咖啡,對中國出口僅半年就增長了約23%。第二屆進博會上首次亮相、第三屆進博會成為爆品的“東帝汶貓屎咖啡”,從零星散裝進口已經發(fā)展到動輒幾十噸精品咖啡豆整柜進口的規(guī)模。東帝汶國家館產業(yè)中心也在上海開業(yè)了。哥倫比亞博恩咖啡,每年來。本屆帶來了全新的“動態(tài)香氣回填”凍干技術。上一屆帶來意大利全境咖啡品牌的咖啡供應商“咖啡奧萊”,本屆則大秀意大利咖啡文化和產業(yè)優(yōu)勢。
連續(xù)四屆參加進博會的意大利德龍電器集團,在第一屆是介紹歐洲先進咖啡機產品,第二屆開始首發(fā)產品,第三屆已經有了專門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做的產品,本屆則不僅有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做的產品,而且把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放進了這些產品里。德龍電器集團透露,近三年咖啡機業(yè)務連續(xù)兩位數(shù)增長,今年增長幅度達到了40%。
中國市場不僅極具成長性,也極具增長潛力。如上海,已經具有百年咖啡文化,2015年便有咖啡館4000多家。就是這個成熟市場,自進博會舉辦以來,又增加了咖啡館好幾千家。而且不僅僅是星巴克、Costa等洋品牌咖啡館數(shù)量的增加,更多的是本土品牌的崛起。如Manner,開了177家店。Tims,開了128家。連陷入數(shù)據(jù)造假風波的瑞幸,也已經在上海開了514家!今年3月,上海以7494家咖啡館數(shù)量超越紐約,成為全世界擁有咖啡館最多的城市。
咖啡品牌的匯聚,帶動了咖啡產業(yè)的發(fā)展。今年五月設立的虹橋國際咖啡港,已經有30多家咖啡產業(yè)鏈上的企業(yè)入駐。相關人士還透露,預計還有1000家咖啡企業(yè)簽約入駐,咖啡文化博物館、國際權威培訓認證中心等,也將陸續(xù)成立。
咖啡品牌的匯聚,促進了長三角咖啡產業(yè)鏈的形成。星巴克已經在江蘇昆山投資1.56億美元,建星巴克中國咖啡創(chuàng)新產業(yè)園。億政食品、日本三井咖啡分撥中心、越南中原咖啡、法國路易達孚貿易存儲分撥中心等多家咖啡生產及咖啡貿易企業(yè),入駐了昆山綜合保稅區(qū)。三五年后,那里將形成亞太咖啡研發(fā)制造中心及亞太咖啡品牌銷售中心為一體的千億級全產業(yè)鏈。
臉書最近改名了。網上有個標題黨,直接就寫“臉書不要‘臉’了”。
能好好說話嗎,怎么能說人家“不要臉”呢。但是,馬克·扎克伯格還真把如雷貫耳的“Facebook”丟棄了,改成了“Meta”,中文譯“梅塔平臺公司”。與此同時,LOGO也換了,大拇指標志被撤下,換上了類似于“無窮”的新標志。
“Meta”是什么?從英語來看,“Meta”是一個前綴,后面還會跟一些字母,組成完整的單詞,如metaphysics(玄學)、metamorphosis(變形)。
扎克伯格說,他在學習古希臘經典時了解到,“meta”來自希臘語,意思是“超越”,象征著永遠有更多創(chuàng)造、故事永遠有新的篇章。扎克伯格在宣傳片中是這么說的:“是時候了,我們要使用一個新的公司名稱,來包容我們所做的一切?!?/p>
在Facebook更名公開信《創(chuàng)始人的信:2021》中,扎克伯格有更為詳細的解釋。他說,我們正處于互聯(lián)網下一個篇章的開端。我創(chuàng)建臉書的時候,大家基本上都是在網站上輸入文本,后來互聯(lián)網變得更可視化、移動化。從桌面到網絡再到移動設備,從文本到圖片再到視頻,但這不是終點。下一個平臺是更為浸入式的,是實體化的互聯(lián)網,你是親歷者,而不只是觀看者。他把這稱為“metaverse(元宇宙)”。
他說:“在元宇宙,你可以做能想象的任何事情,跟親朋好友相聚,工作、學習、購物、創(chuàng)造,還有其他一些親身體驗……”
“元宇宙”這個詞來自美國科幻小說家尼爾·斯蒂芬1992年出版的小說《雪崩》。小說主人公以為黑手黨送披薩為生,不工作時便投入“元宇宙系統(tǒng)”,“化身”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這樣看來,虛擬世界的“元宇宙”概念,真的將攪動世界。“Facebook”改名、重塑品牌為“Meta”,是在下一盤更大的棋。
Prada話題不斷。繼上次請鄭爽代言沾上“代孕”事件之后,高高在上的品牌“調性”已經被拉低。最近,Prada又在上海搞起了與菜場的聯(lián)名營銷。這是要繼續(xù)往“下”走嗎?
菜場雖然在生活中不可缺少,但在老上海人眼里卻是個“臟、亂、差”的地方。雖然這幾年經過“標準化”整治,環(huán)境質量已然提升了不少,但與Prada這樣的大牌奢侈品“檔次”比起來,根本就是一個“天”一個“地”,風馬牛不相及。怎么就想著要聯(lián)名?這豈不是自貶身價?
事實似乎也在證明,這個做法有些不明智。比如有報道說,一位“買菜”的女士直接把芹菜扔了,只要那個Prada的袋子。包括網紅博主在內的各式人等涌進菜場,打卡、擺拍,擠占地方,使位于上海市烏魯木齊路318號的“烏中集市”及周邊變得擁擠不堪……
但也不能說這次營銷不成功,至少是引起了轟動。這家“社區(qū)菜場總共約2000平方米,活動期間日均客流達7000人次以上,比平日翻了10倍。更兼上了熱搜,話題不斷:截至10月11日的短短10多天,“Prada菜市場”的微博話題閱讀量達上百萬次,討論次數(shù)達三千多。
無話題,不營銷;無體驗,不營銷;無社交,不營銷。有統(tǒng)計表明,現(xiàn)如今中國消費者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平均達4小時,其中用于社交的時間達2.3小時以上。設計吸睛場景,引來新消費時代的“Z世代”拍照、打卡、錄直播,這種“藝展式”的品牌營銷方式已然普及。
那么怎么制造話題?常用的套路就是“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跨界。這次Prada與菜場聯(lián)名,用的就是這一招。此外,選擇武康路、安福路、長樂路等幾條網紅馬路環(huán)抱的“烏中集市”,也是個高招。腿一抬,追逐時尚的Z世代消費者們就過來體驗了,拍照的拍照、打卡的打卡、錄直播的錄直播,Prada秋冬廣告元素一下子在社交媒體上放大起來……
財報顯示,過去6年,Prada的收入體量不升反降,盈利能力更是每況愈下。2020年,甚至凈虧損5400多萬歐元,創(chuàng)下了上市以來“首虧”。與行業(yè)和同行比,Prada明顯落后了。
急起直追。2017年Prada正式啟動數(shù)字化轉型,提出Prada 365數(shù)字營銷策略,要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廣告戰(zhàn)略,打造以時尚雜志、互聯(lián)網、社交媒體于一體的全維度整合傳播平臺,構建一個“全天候滾動的Prada”。
一系列的自救似乎頗具成效。相比其他競爭對手,如今Prada一躍成為增長最快的奢侈品集團之一。財報顯示,Prada集團2021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大漲66%,至15.01億歐元;核心品牌Prada銷售額同比大漲63%,至12.64億歐元,幾乎回到2019年同期,即疫情前的水平。這其中,中國市場是Prada集團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而在中國的消費人群中,Prada早已不滿足于精英群體和中產階級對其品牌的忠誠度,寄希望于在更大范圍內俘獲普通消費人群的心智,尤其是Z世代。
總之,社交媒體的出現(xiàn),品牌營銷的“打法”也變了。如果說過去是“中心化”的渠道為王,現(xiàn)在則是利用去中心化、碎片化的社交媒體。所以,這次Prada聯(lián)名菜場營銷,連通常邀請正規(guī)媒體做宣傳的這招也不用了,社交媒體自會對話題進行超級傳播……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滬上商貿界專業(yè)人士對此也點贊,曰“非常成功”,“讓更多的阿姨了解了Prada,也把更多的小姑娘引進了菜市場”。
金嗓子喉寶,這個我們小時候就很火的品牌,已褪去“中國潤喉糖第一品牌”的光環(huán),退市了。
10月29日,金嗓子發(fā)布公告稱,計劃以協(xié)議安排方式將金嗓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金嗓子)私有化,并撤銷金嗓子的上市地位。
金嗓子是個與上海很有淵源的品牌。當年(1992年)創(chuàng)始人江佩珍所在的柳州糖果二廠瀕臨破產之際,找到了金嗓子配方發(fā)明人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王耀發(fā)教授,后者將自己研制的專治慢性咽喉炎的配方無償贈送。所以我們那時吃的金嗓子喉寶,包裝上的頭像就是王耀發(fā)教授。
這款專利,加上江佩珍的營銷力,通過在央視投廣告、與羅納爾多“捆綁”等,金嗓子走上了“中國潤喉糖第一品牌”的寶座。2015年7月,金嗓子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意氣風發(fā)的江佩珍親自敲鐘,金嗓子市值一度高達60億港元,江佩珍也就勢成為億萬富豪。金嗓子包裝上的頭像,也從王耀發(fā)教授變成了江佩珍本人。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風水”似乎變了,金嗓子風波一波接一波。香港上市6年以來,金嗓子股價從最高6塊多下挫至1塊多,市值最多縮水達90%。2019年,金嗓子實控人江佩珍因為拖欠5000余萬元廣告費,還被列為限制消費人員,導致這位已經73歲的金嗓子董事長成為“失信被執(zhí)行人”。
金嗓子退市了,私有化了,會扭轉頹勢嗎?在這個不確定時代,諸多品牌上上下下,你方唱罷我登臺,實在不好說。作為消費者,還是很為金嗓子可惜的。畢竟,這個品牌曾經好好地撫慰過我們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