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涵
就坐下來陪陪我吧,不用說話,也不要你思考問題。
——題記
月光又照在我的臉頰,我望著窗外,想起爸爸和媽媽,不禁流下了淚水……
媽媽和爸爸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哥哥去當兵了,也不能回家。姐姐和我又不在一個學校,有時候?qū)W校的安排不一樣,我們一兩個星期都見不到一面。只有奶奶在家,做做飯,喂喂牲口,能看見,也能陪著我。但我們有時也會爭吵,因為某一個生活習慣,因為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這可能就是所謂的代溝吧。因此,奶奶總是默默地看著我,看著我寫作業(yè),看著我開心,看著我難過。
爸爸媽媽回來的時候,奶奶就會做一大桌子的菜。吃飯時,媽媽總會給我夾土豆,她不知道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喜歡了??墒沁@是媽媽夾的,我還是吃吧。我希望媽媽能坐下來陪陪我,可是她總是說:“你長大了,不需要我陪了。”于是她就去做她的事情,或者找鄰居聊天。
我總是在想:人是不需要陪伴的嗎?那為什么一個人孤獨久了也不行呢?
爸爸媽媽,我需要你們的陪伴,不說話也行??!像奶奶那樣看著我就可以!不要再找理由了,我只要你們坐下來,靜靜看著我,讓我知道你們就在我身旁!
坐在窗前,想起了在學校的快樂時光。有同學和老師陪伴的日子,每天都是那么地充實而愉快。每到周五,同學們都盼著放學的鈴聲早點響起,盼著回家和爸爸媽媽團聚。而我卻討厭周末,因為家里沒有爸爸媽媽。其實我只想爸爸媽媽能像奶奶那樣,坐在我身旁默默地看著我,看著我寫作業(yè),看著我開心,看著我難過。
我把思緒收回,想起你們明天就要回來了,我笑了。
這一次如果你們不忙,就陪在我身邊好嗎?就多陪陪我好嗎?因為我需要你們的陪伴!我需要你們,就像春草需要春雨的滋潤;我需要你們,就像魚離不開水。爸爸媽媽快回來吧,我想你們了。
這次,你們就坐下來,安靜地陪陪我吧……
【老師的話】 ?這是一個喜歡積累寫作素材的丫頭。每周摘抄本上布置一頁的摘抄,她會做三倍不止,給出的摘抄理由往往占據(jù)大半頁紙面。我知道,她是用心在摘抄,用心在體會。
厚積而薄發(fā)。我跟她交流,她說摘抄對她是有用的。上個學期,孩子的作文水平一般,語文成績一般。但是,這篇月考作文卻令我一讀心動。雖然沒有入選優(yōu)秀范文之列,但是在我眼里,它足夠優(yōu)秀了!
它的優(yōu)秀在于:樸實真摯。這一點恰恰是很多孩子做不到的。要么唱高調(diào),正氣凜然了,卻少了真實自然;要么記流水賬,倒是真實了,卻又淡而無味,缺少內(nèi)涵。
這篇考場作文,題記是一景,含蓄點題,有副標題之妙用。開頭以月光入境,引出“我”的思念和淚水,繼而引出下文對家庭情況的敘述。父母很少回家碰面,唯有與“我”說不到一起、偶爾還會吵架的奶奶在。奶奶默默看“我”的那幾句話,特別安靜,特別簡單,卻令人特別心酸。
媽媽好不容易回來,飯桌上給“我”夾土豆的細節(jié),也讓人動容。里面包含的信息很復(fù)雜:媽媽忽略女兒,誤以為女兒還喜歡吃土豆。女兒不喜歡吃了,但因為是媽媽夾的,還是吃吧。孩子內(nèi)心對于父母陪伴的渴望得有多深啊,才吃得下那塊早已不喜歡的土豆?這樣的表達不動聲色卻又直抵肺腑。
孩子的要求其實很低,在題記上已經(jīng)言明。行文至此,專門用一段來強化“默默”二字,既是孩子對于父母陪伴的最低需求,也是孩子對父母最大限度的寬容。
接下來用周末同學渴望回家與自己想在學校呆久一點形成鮮明對比,再次讓我們看到孩子對于父母陪伴的極度渴望。
最后春雨之于春草、水之于魚兒的比喻,更是直接表達了孩子渴望父母回家、渴望父母陪伴的心聲。
通篇語言沒有華麗之詞,有的只是安靜的描寫與呈現(xiàn),有的只是退一步再退一步的愛與包容,有的只是輕描淡寫后面隱忍的失落與憂傷。仿佛內(nèi)心深處那根淡漠已久的心弦被孩子的文字輕輕撥動,如果可以,讓目光穿過文字,貼近她,陪伴她吧.....
(講評教師 ?楊 ?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