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詩培,費 寧,左永媛,王佳興,蔡文婷,辛 宏
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熱點話題,我國體質研究經歷了三個階段—“大學生體質”,“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為我國國民體質研究進一步提供借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因此大學生的體質健康與國家繁榮昌盛緊密相連。青少年為祖國人民服務的前提是擁有健康的體質,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生命力的所在,因此增強青少年體質是關系國家和未來的大事[1]。在《兒科學辭典》(2003)中指出“人體在肌肉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及柔韌性統(tǒng)稱為身體素質”?!?0后大學生”指出生在經濟上更加開放、文化上更加多元、生活上更加富裕的小康時代的大學生。女大學生是群體中不可或缺一部分,女大學生在畢業(yè)后不僅要承擔社會工作壓力,還要承擔家庭的重擔,所以此研究將重點放在女大學生的體質狀況[2]。本研究對沈陽醫(yī)學院“00后”在校女大學生展開研究調查,采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把多個變量變?yōu)閹讉€綜合指標的一種方法,由于因子分析可以減少評價指標,丟失信息較少,從原始變量中提取共性因子,使得評價結果更具合理性[3]。我國不同省份由于地理位置造成的社會經濟基礎差異,以及地理環(huán)境、生活方式和風俗文化差異等的綜合作用[4],形成了不同省份學生體質的差異。通過找出不同省份體質差異的優(yōu)勢和不足,給予各省份體質健康標準參考和依據。
抽取沈陽醫(yī)學院2018-2019級在校不同專業(yè)女生共3523人,所研究的測試者身體健康,無心臟病、傳染病等疾病病史的人員。
文獻資料調研、數理統(tǒng)計法、比較分析法。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4]進行測試,選用七項觀測指標評分(BMI、肺活量評分、50米評分、立定跳遠評分、坐位體前屈評分、800米評分、一分鐘仰臥起坐評分)。原始數據由Microsoft Excel儲存,建立數據庫。根據國家體質健康標準中各項指標所占權重,計算各項指標得分。運用SPSS18.0軟件,采用因子分析。先對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檢驗,求出主成分初始特征值和解釋的總方差,并進行旋轉成分矩陣分析,對共性因子取值進行命名,進行解釋,計算因子的綜合得分,進行排序。
SPSS18.0提供了KMO統(tǒng)計量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統(tǒng)計量來檢驗數據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KMO統(tǒng)計量用于檢驗變量間的偏相關性是否足夠小,KMO統(tǒng)計量取值在0-1之間,其值越大,因子分析效果越好。Kaiser認為KM0>0.9時,做因子分析最理想,KM0<0.5時,不宜做因子分析。從數據得到女生KM0=0.695,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且顯著水平<0.000,說明觀測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
主成分與因子個數的確定是通過方差貢獻率大小來實現,因此主成分分析是以主成分方差大小決定取舍的[5,6]。通過數據得到主成分初始特征值和解釋的總方差,可提取三個特征根,其累積貢獻率達到82.94%。其中第一主成分占38.11%,第二主成分占60.87%,第三主成分占82.94%。在社會統(tǒng)計學中,要求因子累計解釋方差的比例應達到70-80%以上,才能夠合理的解釋信息[7]。
初始因子變量綜合性較強,各因子在不同變量上的載荷較高很難看出以及找出其實際意義,旋轉后的因子載荷能幫助我們進一步明確每個共性因子和變量之間的關系,并對共性因子進行合理解釋[7]。主成分與因子分析是通過分析指標間的相關性,去提取成分,能夠降維,抽取因子之后,可以旋轉多次,得到各因子信度,從而對因子進行定義[8]。由表1旋轉成分矩陣,可以看出第一因子在體重指數、50米、立定跳遠、800米上有較大的載荷,因此可以將第一因子命名為耐力爆發(fā)力,其中體重指數被用來衡量個人是否低于或超過健康體重范圍;而50米和800是測試學生速度、靈活性以及心血管呼吸系統(tǒng)和肌肉耐力;立定跳遠是對下肢爆發(fā)力以及身體協(xié)調能力的體現;反映的是身體耐力以及下肢爆發(fā)力水平體現的良好指標。第二因子在坐位體前屈、一分鐘仰臥起坐上有較大載荷,因此可以命名為腰腹柔韌,其中坐位體前屈衡量關節(jié)和肌肉的伸展性以及學生身體柔韌性;而一分鐘仰臥起坐是對腹肌力量和耐力的良好體現,是反映身體腰腹柔韌性的良好指標。第三因子在肺活量上有較大載荷,可以命名為心肺功能,肺活量是反映人體生長發(fā)育水平的重要機能指標。
表1 旋轉成分矩陣
表2 因子得分
從表4可知第一因子綜合得分前三是福建?。?.50)江西?。?.94)和天津市(1.29),排名最后三位是吉林?。ǎ?.74)、內蒙古(-1.08)和河北?。ǎ?.22)。第二因子綜合得分前三是江蘇?。?.06)、重慶市(2.05)和浙江?。?.47),排名最后三個是云南省(-1.63)、吉林省(-1.32)和安徽?。ǎ?.09)。第三因子綜合得分前三是江蘇省(2.33)、天津市(1.54)和江西?。?.11),排名最后三個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1.92)、重慶市(-1.84)和浙江省(-1.38)。綜合得分排名前三是天津市(1.07)、江西?。?.07)和江蘇省(0.81),排名最后三個是吉林省(-1.87)、安徽?。ǎ?.72)和內蒙古(-0.53)。
《素質教育論》中指出,身體素質主要是在先天遺傳性和后天獲得性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人體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機能的相對穩(wěn)定的結合狀況和特征,主要包括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水平以及運動素質與運動能力水平[9]。本研究經過旋轉矩陣提取到三個共性因子分別是耐力爆發(fā)力、腰腹柔韌以及心肺功能,其中耐力爆發(fā)力中包括體重指數、50米、800米、立定跳遠共五項指標,可以反映身體形態(tài)結構。腰腹柔韌包括坐位體前屈、一分鐘仰臥起坐兩項指標,反映運動素質與運動能力。心肺功能中包含肺活量,反映生理機能。第一批“00后”已經進入高校,所占比重將逐步超過“95后”。隨著“00后”這批大學生的入學,也因為她們的成長環(huán)境和個性特征不同于以往的大學生,因此更具有研究意義[10]。本研究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綜合得分前三分別是天津市、江西省以及江蘇省,后三分別是吉林省、安徽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發(fā)現東部和東北地區(qū)間身體素質差異較為明顯。青少年體質健康影響因素主要有個人家庭、社會經濟發(fā)展、學校因素、飲食因素和自然環(huán)境因素等[11,12]。本資料中各省份學生具有較高的地區(qū)代表性,吉林省、安徽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都屬于溫帶氣候,江西省以及江蘇省屬于亞熱帶氣候,地理氣候存在一定差異。天津市、江西省以及江蘇省屬于北部地區(qū),吉林省、安徽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屬于東北地區(qū),由于東北地區(qū)天氣寒冷,導致不愿意去戶外運動,以及北方地區(qū)霧霾影響,學校不得不停止體育課來保護青少年身體健康,長此以往,導致體質下降,抵抗力降低。“00后”大學生體育活動參與普遍減少,多數同學除了學校體育課以外,很少會主動參與課外體育運動,大部分同學手機成癮現象比較嚴重難以自拔,與社會脫軌。并且“0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情緒管理和自我認同三方面都普遍呈明顯下降趨勢,家庭教養(yǎng)對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危害,也是影響體質的因素之一[13-15]。研究[16]可知當今00后學習負擔更重,課外活動時間少,補習班越來越多,家庭作業(yè)也越來越多,戶外運動時間普遍不足。家長更注重學習,忽視孩子的身體素質的發(fā)育,肥胖問題和身體素質差的問題已經成為女大學生普遍現象,針對女大學生身體素質進行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得出個人及家庭社會的壓力也是影響體質的因素。不同地區(qū)營養(yǎng)狀況和飲食行為存在一定差異,東北地區(qū)由于寒冷氣候造就了飲食重鹽重油加重身體負擔,引起心血管疾病頻發(fā),也是引起體質下降因素之一[17,18]。以沈陽醫(yī)學院各省份00后女生的身體素質比較可以看到,身體素質排名較后的省份多是東北地區(qū)和經濟文化較落后的地區(qū)。東北地區(qū)以重工業(yè)為主,缺少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研發(fā)投資,導致其經濟持續(xù)衰退,又因為東北的發(fā)展造成了資源的大肆開采、利用甚至揮霍,導致部分資源的枯竭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東部地區(qū)的擁有較強的資源配置能力使得經濟發(fā)展更具優(yōu)勢,導致兩個地區(qū)經濟差距拉大,從而引起兩個地區(qū)衛(wèi)生保健、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差異[19-21],因此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也是影響體質差異的因素。
通過找出不同省份體質差異的影響因素,給予各省份體質健康標準參考和依據?!?0后”正處于祖國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他們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關鍵,所以我們更要加強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重視,增強其身體素質,從而讓他們擁有更強健的體魄,并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對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未來,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本研究可得東部地區(qū)00后女生身體機能、形態(tài)等方面優(yōu)于東北地區(qū)及經濟落后地區(qū),個人家庭、學校因素、飲食因素、自然環(huán)境因素等方面直接影響身體素質的差異,以及社會經濟發(fā)展限制導致器材、場地缺乏,從而對體質也造成一定差異。從總體來說,綜合得分排序與身體素質強弱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可以根據合理得分排名,了解不同省份體質特點,應用于體育教學的分班教學,提高整體學生體質水平。今后會增加樣本量,使結論更具體和說服力。
對于東北地區(qū)過于注重學習,忽視身體素質,應該增強身體的鍛煉,注重身心的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只是埋頭學習。對于經濟落后地區(qū),主要是由于綜合省力薄弱,對體育活動建設的投入較少,政府應加大對公共健身器材的投入。國家要加強全民健康教育,積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意識和健康生活方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