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許云飛,田鈺君,陶 茹,陶紅霞,郭延平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園藝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蘋果是中國第一大水果,蘋果產(chǎn)業(yè)是我國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nóng)民增收致富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肥料是果樹生長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其中氮肥是果樹生長的重要物質(zhì)基礎(chǔ),對果樹的器官建造、物質(zhì)代謝、生化過程、果實產(chǎn)量及品質(zhì)的形成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K元素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是植物中最豐富的陽離子,涉及多種與作物生長和發(fā)育相關(guān)的生理過程[3]。馮煥德等[4]研究發(fā)現(xiàn),補充N元素能提高果實生長量與葉片生長量,但施氮肥不當,會導致果實硬度、色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樹體旺長等不良后果。鉀肥是植物的基本礦質(zhì)元素,是許多細胞內(nèi)酶的激活劑,滲透調(diào)節(jié)的主要物質(zhì)[5],鉀肥施用量過多則會增加果實的含酸量,降低果實品質(zhì)[6~7]。有關(guān)葉面施肥種類和作用的研究[8~13]表明,不同種類葉面肥對蘋果生長皆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且氮肥、鉀肥配比噴施的效果遠好于單施某一種肥料。筆者研究以7年生盆栽蘋果(長富 2 號/M26/八棱海棠)為試材,探討葉面噴施不同濃度配比的氮鉀肥對蘋果葉片生長以及果實品質(zhì)的影響,以期為蘋果科學施肥提供理論參考。
試驗于2019年在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北區(qū)園藝場(34°20 N, 108°24 E)進行,為避免肥料流失,試驗材料均栽植在塑料盆中(直徑 50 cm,高度 45 cm)。試驗材料為矮化栽植的7年生長富2號(中間砧M26,基砧八棱海棠)。選取生長勢基本一致、無病蟲害的7年生盆栽富士,株行距為1 m×2.5 m,樹高 2~3 m,紡錘形樹體,排灌條件良好,南北行向,研究氮鉀配施處理對蘋果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影響。試驗肥料品級均為分析純:氮肥用尿素(CH4N2O≥99.99%),鉀肥用KCl(KCl≥99.9%)。
試驗園土壤 pH 7.2,堿解氮 100.5 mg·kg-1,速效磷 30.2 mg·kg-1,速效鉀 88.65 mg·kg-1,有機質(zhì) 26.73 g·kg-1。試驗采用 2 因素 3 水平設(shè)計,共 9 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 3 次,共 計27 株試驗樹,設(shè)處理 1 為對照組 ( CK) 。2 因素為尿素 CO ( NH2)2(簡寫N) 、磷酸二氫鉀 KH2PO4(簡寫K) ,水平為低、中、高濃度。噴施水平和試驗方案見表1。8月2日(晴天)早上8:00-10:00開始葉面噴肥,隔10 d噴施一次,共噴施3次。蘋果成熟后,每個處理隨機采樣三次。
表1 富士蘋果施肥處理對應(yīng)的 N、K濃度
1.2.1 葉片生理測定 主要有:
葉綠素:丙酮浸提比色法測定[15];
葉面積:葉面積儀(LI-3100,USA)測定,掃描葉片面積,并記錄葉長、葉寬、長寬比;
比葉重:每個處理選取 5 片葉片,每片葉用 12 mm 直徑打孔器對應(yīng)的打5個圓片,圓片均勻混合后,分為3 份,即 3 次重復,在 75℃烘箱烘至恒重,萬分之一天平稱重,并計算出比葉重;
百葉重:用電子天平稱取100片隨機采取的葉片。
葉片營養(yǎng)元素含量的測定:其中N采用凱式定氮法;P采用釩鉬黃比色法;K采用原子吸收法測定。
1.2.2 果實品質(zhì)測定 果實最大縱徑、最大直徑、果型指數(shù):用數(shù)顯式游標卡尺測定最大直徑與最大縱徑;
果面色澤:用便攜式手持色差儀(CR-410, Konica Minolta, Japan)在每個果實的赤道部位測量3次取平均值;
果實硬度:用 FT-327 水果硬度計(Effegi, Alfonsine, Italy)測定,在果實的赤道部位均勻選取3個測量點,并取3個點去皮硬度的平均值作為果實的硬度值;
可溶性固形物、有機酸:PAL-BX/ACID F5 便攜式數(shù)顯糖酸一體機(ATAGO, Japan)(每個處理將所采果實的果肉混合均勻,榨汁測定三次,取其平均值);
單果重:用電子天秤稱取果實重量取其平均值;
果樹產(chǎn)量:于花后126 d果實成熟期采收每棵樹上全部果實,測定總產(chǎn)量,并進行3 次生物學重復。
使用 Microsoft Excel 2016 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繪圖,SPSS 22.0 進行方差分析,Duncan’s統(tǒng)計法計算各處理間顯著性分析。
由圖1A可知,氮鉀噴施量與葉面積呈正相關(guān),與對照相比,各處理差異顯著,葉面積上升趨勢由快變緩,最高為C8,最低為C1,與對照相比提高了28.95%。
圖1 不同配比氮、鉀元素對蘋果葉片葉面積(A)、比葉重(B)、百葉重(C)、最大長寬(D)及長寬比(E)的影響
從圖1B和圖1C可知,氮鉀噴施量與比葉重呈正相關(guān),施氮肥的處理與不C1、C2、C3差異顯著,最高為C8,最低為CK,與對照相比,提高了28.95%,氮鉀噴施量與百葉重呈正相關(guān),當施鉀量恒定時,隨著施氮量增加,比葉重比值增加,最高為C8,最低為CK,與對照相比,處理C8提高了28.95%。
由圖1D和圖1E可知,氮鉀噴施量與葉片葉長、葉寬呈正相關(guān),各處理與CK差異顯著,葉片葉長、葉寬最高為C8,最低為CK,與對照相比,葉片葉長提高了16%,葉寬提高了21.7%,施氮鉀肥后,葉片長寬比(葉長與葉寬比值)的處理組與對照差異明顯。
由圖2可知,葉面施氮鉀噴施量后,各處理間葉片內(nèi)葉綠素總值差異不顯著;當葉面施氮量在2.5 g·L-1、葉面施鉀量在1.82 g·L-1、5.46 g·L-1時與對照的葉綠素a含量存在顯著差異,葉綠素a含量比對照顯著增加了60.98%、60.13%;葉面施氮鉀噴施量后C3、C4 類胡蘿卜素與對照存在顯著差異。氮肥與鉀肥均可以促進比葉重、百葉重、葉面積、葉片葉長、葉寬葉綠素a、類胡羅素含量。促進了果樹對光合作用進行,積累了碳水化合物來增加葉片的質(zhì)量。
圖2 不同配比氮、鉀元素對蘋果葉片葉綠素a、葉綠素b、類胡蘿卜素、葉綠素總值的影響
施氮鉀肥后,C1、C3 C6、C7、C8、處理與空白組的最大縱徑差異顯著,C2、C3與處理組的最大直徑差異顯著;C2、C5、C6、C6、C7、C8與處理組的果型指數(shù)差異顯著。
圖3 不同配比氮、鉀元素對蘋果最大縱徑、最大直徑以及果型指數(shù)的影響
由圖4可知,葉施鉀氮肥含量與果實單果重呈正相關(guān),當葉施鉀肥含量在0~1.82 g·L-1時促進果實生長,當葉施鉀肥含量在1.82~5.46 g·L-1時抑制果實生長,C1、C3、C4、C5、C6、C7、C8與對照存在顯著性差異,CK單果重為173.62 g,C7較CK增加了21.76%。
圖4 不同配比氮、鉀元素對蘋果單果重和產(chǎn)量的影響
單果重與產(chǎn)量增幅趨勢基本一致,產(chǎn)量與葉施鉀肥含量呈正相關(guān),當葉施鉀肥含量在0~1.82 g·L-1時促進果實生長,當葉施鉀肥含量在1.82 g·L-1時抑制果實生長,各處理與CK存在顯著性差異,CK產(chǎn)量為22.35 kg·株-1,C8、C6、C7、C3、C5、C4、C2、C1與CK相比分別增產(chǎn)40.36%、33.07%、32.62%、23.40%、21.91%、21.47%、12.30%、6.24%。
由圖5可知,氮鉀噴施量對蘋果色澤(L*、a*、b*值)值影響較大,各處理間存在較大差異,葉施氮鉀降低了蘋果的表面亮度(L*)、黃色著色率(b*),增加了紅色著色度(a*),果實著色較好的是C4、C5。葉施鉀施肥含量對與果實硬度呈正相關(guān),與葉施氮肥含量呈負相關(guān),各處理間與對照存在顯著性差異,對照處理果實可溶性固形物為12%,C2較對照增加了5.49%。氮鉀噴施量與果型指數(shù)呈正相關(guān),葉施氮肥在5 g·L-1、葉施鉀肥在5.46 g·L-1時與CK對照明顯。
圖5 不同配比氮、鉀元素對蘋果果皮色澤以及果實硬度的影響
由圖6可知,葉施鉀施肥含量與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正相關(guān),與葉施氮肥含量呈負相關(guān),各處理間存在較大差異,CK與C6可溶性固形物均為12%,C2處理果實可溶性含量最高,較CK增加了17.07%。葉施氮施肥含量對與果實可滴定酸含量呈正相關(guān),與葉施鉀肥含量呈負相關(guān),C8較對照顯著增加了45.45%。
圖6 不同配比氮、鉀元素對蘋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影響
由圖7知,葉施鉀氮肥含量與葉片全N呈正相關(guān),但是只有C4、C8與對照組差異顯著,其他處理與對照組的葉片全N含量差異不顯著;葉施鉀氮肥含量與葉片全P呈正相關(guān),但是只有C4、C5、C7、C8與對照組差異顯著,當施氮量在5 g·L-1、當施鉀量在5.46 g·L-1時,葉片含N含P量較低。葉施鉀氮肥含量與葉片全K含量呈正相關(guān),差異顯著,C2~C8分別比對照組增幅12.14%、14.04%、21.74%、16.44%、21.39%、42.86%、42.92%、38.16%,當施氮量在5 g·L-1時,葉片中全K含量漲幅最多。
圖7 不同配比氮、鉀元素對蘋果葉片N、P、K元素含量影響
表2 不同配比氮、鉀對蘋果葉片及果實品質(zhì)相關(guān)性分析
表3 不同配比氮、鉀元素與葉片葉綠素含量及礦質(zhì)元素含量相關(guān)系數(shù)
表4 不同配比氮、鉀元素與果實品質(zhì)、性狀的相關(guān)系數(shù)
在蘋果果實發(fā)育過程中,葉施氮鉀對蘋果葉片的葉面積、葉長、葉寬、長寬比、L*、a*、b*、單果重、產(chǎn)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形物、可滴定酸、百葉重有極顯著相關(guān);對比葉重、類胡羅素、全N、全P影響顯著葉綠素值有顯著相關(guān);葉施氮鉀對蘋果葉綠素a、葉綠素b、葉綠素總值無顯著相關(guān)。
果樹每年都會從土壤中帶走大量的營養(yǎng)元素,根外追肥能夠快速地補充植物所需的養(yǎng)分,及時補充果樹所需礦質(zhì)元素, 保證果樹正常生長和結(jié)實。氮能提高果實生長量與葉片生長量,但施氮肥過量,會導致果實硬度、色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樹體旺長等不良后果[4]。鉀是植物細胞中最豐富的離子,在植物的生長和發(fā)育中起重要作用,如促進酶的活化、蛋白質(zhì)合成、光合作用,維持滲透壓、調(diào)節(jié)葉片和氣孔運動、細胞伸長等[21~26]。試驗通過不同配比濃度的氮肥(CO ( NH2)2)、鉀肥(KH2PO4)對蘋果葉片生長以及對果實產(chǎn)量、品質(zhì)的影響研究。
試驗結(jié)果證明噴施氮鉀肥增加葉面積、葉長、葉寬、長寬比、果皮色澤(L*、a*、b*、)果重、產(chǎn)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形物、可滴定酸、百葉重、比葉重、類胡羅素、全N、全P等。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一致[2、27~29]。葉施氮肥濃度超過2.5 g·L-1時,施氮量增加,蘋果硬度、色澤指數(shù)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說明施氮量超過一定濃度范圍時,氮元素對蘋果硬度、色澤指數(shù)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抑制作用,與前人取得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27]。施鉀肥濃度在0~2.5 g·L-1時,鉀元素對可滴定酸含量有抑制作用,提升蘋果甜度;而當鉀肥噴施濃度在2.5~5 g·L-1時,蘋果可滴定酸含量隨著鉀肥濃度的增加而遞減,說明施鉀量超過一定濃度范圍時,鉀元素對蘋果可滴定酸含量有抑制作用,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6~7]。當葉施氮鉀濃度升高時,葉片長寬比呈現(xiàn)先降低再增加的趨勢,表明低濃度的葉施鉀肥能促進葉片的縱向生長,高濃度促進縱向生長。
當施氮量為2.5 g·L-1、施鉀量為1.82 g·L-1時,產(chǎn)量達到最大值,為31.82 kg·株-1,增產(chǎn)40.37%。綜合考慮蘋果產(chǎn)量、品質(zhì)因素,得出長富二號最適宜的葉面混合噴施氮肥濃度是1.82 g·L-1、鉀肥濃度是2.5 g·L-1, 即根外追肥氮鉀配比為1∶0.728時,既減少了經(jīng)濟投入,又提高了蘋果產(chǎn)量與品質(zhì)。
但對葉綠素含量影響不顯著,可能是由于氣溫降低,導致葉綠素降解。果實的品質(zhì)與果實前期生長、留果量、樹勢、病蟲害及栽培管理措施皆有密切關(guān)系,因而不可忽視這些方面的因素。葉面施肥的研究相對較少,合理配施葉面肥能有效使葉片的面積增加,增強光合作用,積累了碳水化合物,以增加產(chǎn)量,提高果實的商品性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