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雷,惠 穎,王琳穎
(阜寧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 江蘇 鹽城 224400)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高血壓并發(fā)癥之一,立體定向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是臨床治療腦出血的一種微創(chuàng)術式,可顯著緩解腦出血情況,但該疾病病情變化較復雜,容易出現并發(fā)癥[1]。因此,在圍術期中,應加強患者護理干預,促進患者術后快速恢復。常規(guī)護理缺乏主動性,護理效果欠佳。循證圍術期護理是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將護理干預措施細致化、系統(tǒng)化,可最大限度減少不良情況的發(fā)生[2]。鑒于此,本研究就立體定向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及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均符合立體定向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治療指征,納入標準:①經CT 檢查確診高血壓性腦出血者;②首次發(fā)病且24 h 內入院接受治療者;③意識清晰者。排除標準:①出血性休克者;②代謝功能紊亂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合并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患者入院治療時間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30 例。參照組男性20 例,女性10 例,年齡54 ~86 歲,平均年齡(67.91±6.25)歲,收縮壓140.64 ~168.32 mmHg,平均(156.81±3.64)mmHg;研究組男性23 例,女性7 例,年齡53 ~82 歲,平均年齡(67.82±6.49)歲,收縮壓140.77 ~168.50 mmHg,平均(156.81±3.19)mmH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術前,協(xié)助患者配合完善術前各項檢查,并向其及家屬耐心說明手術注意事項、配合事項、并發(fā)癥發(fā)生機制,提升其治療信心。術中,遵醫(yī)囑積極配合醫(yī)師完成各項操作,密切監(jiān)測和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術后,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定時檢查引流管、氣管插管等,給予患者肢體按摩、翻身。研究組給予循證圍術期護理:(1)穿刺引流手術圍手術期知識學習和培訓:護士參與立體定向顱內血腫穿刺引流手術圍手術期知識的學習和培訓,2 次/周。由護士長組織穿刺引流手術相關知識學習課堂,通過觀看PPT、講解視頻學習了解醫(yī)學影像技術操作流程、腦無框架立體定向技術,掌握圍手術期護理知識。待護士學習和培訓考核成績達到合格標準后,參與立體定向顱內血腫穿刺引流手術患者的護理。(2)術中護理:與手術室醫(yī)護人員溝通協(xié)作,將手術室溫度調至26 ~27 ℃,濕度30%~40%,并開啟溫控系統(tǒng)預熱所有液體,在手術臺上鋪設電熱毯,維持溫度37 ℃,向患者主動介紹手術醫(yī)師、麻醉醫(yī)師,在麻醉期間適當夸贊患者,緩解其緊張感。(3)術后護理:患者轉入病房后,將床頭抬高15 ~30°,促進顱內靜脈回流,預防腦水腫;將患者頭偏一側,預防術后嘔吐誤吸而引發(fā)肺炎,每隔30 min 檢查顱內引流管是否通暢。每隔1 h 監(jiān)測患者血壓、顱內壓、瞳孔、神志情況,若出現血壓升高,瞳孔散大情況,應及時告知醫(yī)師。對術后32 h 內仍未蘇醒患者,護士應每日進行感官刺激,2 次/d,10 min/次,同時每隔2 h 協(xié)助患者翻身,翻身過程中應注意引流管位置,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壓或脫落,預防顱內感染,每日進行穴位按摩或肢體按摩,2 次/d,30 min/次,預防壓瘡和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術后每日評估患者排便和發(fā)熱情況,給予靜脈輸液和腸內營養(yǎng),及時糾正高熱引發(fā)的水電解質紊亂,補充營養(yǎng);對恢復期患者,應告知其增加每日飲水量值1 200 mL,多食用纖維食物,預防便秘。
觀察和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蘇醒時間、手術出血量、神經功能評分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顱內感染、壓瘡、便秘等)。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評估患者干預前、干預后1 周神經功能的恢復情況,包括意識水平、凝視、面癱、上下肢運動等維度,共45 分,分數越低表示神經功能恢復越佳。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手術、術后蘇醒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蘇醒及住院時間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蘇醒及住院時間比較(± 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蘇醒時間/d住院時間/d研究組 3026.13±2.256.22±2.1315.12±2.71參照組 3033.25±5.3212.87±2.6422.68±3.69 t 2.274.213.43 P<0.05<0.05<0.05
護理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研究組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護理前護理后1 周tP研究組 30 32.25±5.40 13.78±2.134.61<0.05參照組 30 32.16±5.47 20.69±3.843.52<0.05 t 0.035.01 P>0.05<0.05
護理后,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的急性病,通過采用立體定位技術清除血腫,能減輕腦損傷,緩解患者的病情,但術后恢復效果容易受到血壓的影響,可引發(fā)并發(fā)癥。因此,在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手術治療中,應實施循證護理干預,減少對手術治療的影響因素,減少致殘、病死的發(fā)生。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術后蘇醒、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采用循證圍術期護理注重護士手術配合的學習和培訓,以提升護理整體效率和質量,確保護士能專業(yè)、準確、快速配合醫(yī)師完成手術;術后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進行前瞻性評估和干預,能及時發(fā)現和處理患者的不良情況,同時還通過感官刺激和穴位按摩加強患者術后促醒干預力度,使其快速蘇醒,進而促進患者術后康復[4-5]。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后的神經功能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循證圍術期護理對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和術后恢復效果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認為血壓升高可導致患者顱內壓提升、腦水腫,而便秘、躁動、尿潴留等外界刺激可誘發(fā)血壓驟升,通過加強術前、術中、術后血壓水平監(jiān)測和評估,并對躁動患者進行制動干預,糾正術后水電解質,預防便秘、尿潴留的發(fā)生,有利于避免外界因素刺激血壓提升,可最大限度保證手術治療效果,促使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6]。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循證圍術期護理注重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護理需求,通過耐心解釋和解答,消除患者的顧慮,并經肢體接觸安撫患者,緩解其負性情緒,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療和護理配合積極性,這對開展預防并發(fā)癥干預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術后從細微之處入手,前瞻性評估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提前實施預防護理,也能及時發(fā)現和處理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從而顯著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
綜上所述,采用循證圍術期護理可顯著促進行立體定向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快速恢復,保證手術效率,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利于縮短患者蘇醒時間、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