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怡嫻,潘龍賜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青浦分院中醫(yī)科,上海 201799
中醫(yī)認為,胃癌屬于“食痹、伏梁、積聚、胃反、徴瘕、噎嗝”范疇。晚期胃癌患者病情較重,常累及其他臟腑。脾胃乃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血氣不足和臟腑虛弱是形成胃癌主要病因。因此,推薦益氣健脾和扶正固本治療[1-2]。補中固本益胃方是中醫(yī)常用方,具有固本益氣、和胃之效。胃癌發(fā)生機制較復雜,是中老年人群常見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較高。目前已知吸煙、飲酒、遺傳等因素與胃癌發(fā)生及發(fā)展關系密切[3-4]。胃癌臨床預后主要依賴手術、化療和其他配合方案,但因為胃癌起病隱秘,早期無明顯特異性,往往錯失最佳手術時機。術后往往需要化療。本課題組使用補中固本益胃方聯(lián)合SOX方案治療在本院行遠端胃切除術的患者,旨在觀察該治療方案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行遠端胃切除術的胃癌患者(氣虛型)98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胃癌診斷標準;(2)無化療、免疫療法治療史;(3)預估生存期在1年以上;(4)病案信息完整;(5)成年患者。排除標準:(1)無明確病理診斷的患者;(2)對治療藥物過敏的患者;(3)依從性差的患者;(4)妊娠期、哺乳期患者;(5)嚴重造血系統(tǒng)疾病患者;(6)體力狀況(KPS)評分在70分以下的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將患者分成對照組(n=42)和觀察組(n=46)。對照組中男20例,女22例;年齡20~70歲,平均(43.17±3.18)歲;腫瘤位置:胃體癌23例,胃竇癌8例,其他11例;腫瘤TNM分期:Ⅰ~Ⅱ期28例,Ⅲ~Ⅳ期14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25例;年齡23~69歲,平均(43.14±3.16)歲;腫瘤位置:胃體癌24例,胃竇癌12例,其他10例;腫瘤TNM分期:Ⅰ~Ⅱ期29例,Ⅲ~Ⅳ期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由同一個手術醫(yī)生進行遠端胃切除術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SOX方案治療:注射用奧沙利鉑[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168]130 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經(jīng)靜脈滴注,滴注時間3 h,第1天;替吉奧膠囊(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135)80 mg/(m2·d)口服,每日2次,第1~14天。觀察組患者接受補中固本益胃方聯(lián)合SOX方案治療。SOX治療方案與對照組相同。補中固本益胃方組成:炒白術15 g,黨參15 g,黃芪9 g,茯苓15 g,陳皮9 g,川芎10 g,當歸12 g,浙貝母12 g,香附6 g,柴胡3 g,砂仁3 g,桔梗9 g,木香3 g,甘草6 g,生姜3 g,大棗10 g。加減用藥:脾胃虛患者加淮山藥25 g,肝胃不合患者加紫蘇梗和香附15 g,脾胃濕熱患者加藿香和蒼術12 g,胃陰不足患者去掉木香,加肉豆蔻15 g。腹脹患者加厚樸和枳實15 g。嘔吐患者加上雞內(nèi)金10 g,麥芽20 g。清水煎熬成300 mL濃湯,分2次口服,1日1劑,1劑1次。兩組患者均接受2個周期治療。
1.3評價指標 (1)免疫功能:治療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5 mL,離心處理后留下血清,將1/2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包括CD3+、CD4+、CD8+和CD4+/CD8+。(2)腫瘤標志物:將其余1/2血清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糖類抗原19(CA-19)、癌胚抗原(CEA)和骨膜蛋白(Periostin)水平。(3)身體功能狀態(tài):參考KPS評分進行評定。改善:治療后KPS評分較治療前提高≥10分。穩(wěn)定:治療后KPS評分提高或下降在0~10分。惡化:治療后KP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10分。(4)生存質量:治療前后使用胃癌患者生命質量測定調查量表(EORTC QLQ)對患者的吞咽困難、疼痛、反流、進食受限、焦慮、口干、味覺改變、軀體形象、脫發(fā)進行評價,分數(shù)1~4分,分值越高,生存質量越差。(5)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前后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患者中醫(yī)證候,分數(shù)越高,證候越嚴重。
2.1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CD3+、CD4+、CD4+/CD8+較治療前升高,CD8+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患者CD3+、CD4+、CD4+/CD8+高于對照組(P<0.05),CD8+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比較
2.2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CA-19、CEA、Periostin水平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患者CA-19、CEA、Periostin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2.3兩組患者機體功能狀態(tài)比較 觀察組患者改善率為58.7%(27/46),高于對照組的38.1%(16/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惡化率為4.3%(2/46),低于對照組的26.2%(11/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吞咽困難、疼痛、反流、進食受限、焦慮、口干、味覺改變、軀體形象、脫發(fā)評分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患者吞咽困難、疼痛、反流、進食受限、焦慮、口干、味覺改變、軀體形象、脫發(f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5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主癥、次癥中醫(y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胃癌是消化系統(tǒng)中最常見的腫瘤,也是胃上皮組織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病死率高居惡性腫瘤的第二位[5]。手術是治療胃癌的主要方式,且預后較好,5年生存率高達92.86%[6],很多晚期患者錯失最佳手術時機,或者即使接受手術切除,整體預后仍較差,術后復發(fā)和轉移率較高。胃癌患者術后可采用化療和放療,但胃部正常組織對放療較敏感,因此在治療胃癌中存在爭議[7-10]。中醫(yī)在治療腫瘤方面的療效和優(yōu)勢受到肯定[11-12]。中醫(yī)學核心思維主要是整體治療、辨證論治,然后再進行個性化治療,從而在整體層面上改善患者癥狀,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利用中藥治療胃癌,可以顯著減輕不良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力,最終實現(xiàn)患者帶瘤生存的目的。中醫(yī)治療胃癌主要特點是治療后患者病情穩(wěn)定,生存期長,生活質量好。SOX方案治療中所采用的藥物是替吉奧、奧沙利鉑。這兩種化療藥物均有靶向藥物特性,能抑制腫瘤增長,消除腫瘤細胞,但緩解期短,不良反應較大。補中固本益胃方具有滋陰補腎、滋養(yǎng)血氣、養(yǎng)血生津的作用[13]。方中炒白術、黨參和黃芪具有益氣健脾之效,乃是君藥。三藥聯(lián)合使用可以復脾運、生津液。茯苓能利水消腫,健脾益腎。陳皮可疏理氣機,調和中焦,可升可降[14]。柴胡和香附可理氣止痛,疏肝健脾,與砂仁配合能化濕醒脾,行氣溫中。大棗可補足中氣,養(yǎng)血安神。甘草調和諸藥,共奏健脾和胃、扶正固本、活血益氣、腫痛養(yǎng)津之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補中固本益胃方聯(lián)合SOX方案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免疫功能較對照組患者顯著好轉,其腫瘤標志物CA-19、CEA、Periostin水平明顯下降(P<0.05)。遠端胃切除術患者氣血受損嚴重,氣機運行不暢,SOX方案治療雖能減少胃癌復發(fā)和轉移風險,但亦可加重患者氣機損傷,傷及根本。補中固本益胃方聯(lián)合SOX方案治療胃癌手術患者能協(xié)同增加化療療效,改善肝腎功能,進而提高了機體免疫力,抑制了腫瘤生長。侯瑩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化療聯(lián)合中藥治療惡性腫瘤患者較單純接受化療的患者在生活質量、精神狀態(tài)和免疫力上均存在明顯優(yōu)勢。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較高,主癥、次癥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補中固本益胃方以固本為基礎,結合補益脾胃,能減少SOX方案所致不良反應,減輕機體腎臟負擔,改善胃腸功能,有利于患者攝取營養(yǎng),進而能改善患者機體功能狀態(tài)和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補中固本益胃方聯(lián)合SOX方案能明顯改善行遠端胃切除術的胃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和身體機能狀態(tài),提升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促使中醫(yī)證候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