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靖,謝 群
(襄陽市中心醫(yī)院整形美容科 湖北 襄陽 441000)
瘢痕疙瘩是皮膚傷口愈合的病理反應(yīng),其特征是成纖維細胞的異常增殖和膠原的過度沉積,臨床表現(xiàn)為創(chuàng)面邊緣外的持續(xù)性腫瘤樣增生和鄰近組織侵犯。瘢痕疙瘩的復發(fā)率高,許多治療方法包括切除和病灶內(nèi)注射皮質(zhì)類固醇療效不令人滿意。因此,亟需尋找有效治療瘢痕疙瘩的藥物。原花青素是從植物中提取出的生物類黃酮,具有強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最早作為抗肝纖維化的藥物進行研究,但對瘢痕疙瘩的作用研究尚未報道。在纖維化的發(fā)病過程中,靜息狀態(tài)下的造血干細胞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被激活轉(zhuǎn)化為成纖維細胞,并合成和分泌大量的細胞外基質(zhì)成分(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s,ECM),導致纖維化。臨床研究表明,纖維化通常伴有血清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升高。此外,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脂多糖激活的Toll樣受體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號通路在纖維化中起重要作用。TLR4可通過髓樣分化因子88(MyD88)蛋白激活核轉(zhuǎn)錄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號通路,誘導炎癥反應(yīng)。而炎癥反應(yīng)可導致細胞增殖增加,使細胞凋亡紊亂,進一步促進纖維化的發(fā)展。因此,本研究檢測原花青素對瘢痕疙瘩成纖維細胞(Keloid fibroblasts,KFs)增殖和遷移的影響,并探討TLR4/MyD88通路在整個過程中的作用,為原花青素治療瘢痕疙瘩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主要試劑與儀器:原花青素(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KFs細胞(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庫);胎牛血清和DMEM培養(yǎng)液(美國Hyclone公司);四噻唑藍(MTT)(美國Amresco公司);(Annexin)V-FITC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江蘇凱基生物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Trizol(美國Invitrogen公司);mRNA反轉(zhuǎn)錄試劑盒和熒光定量PCR試劑盒[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RIPA裂解液(北京索萊寶生物技術(shù)公司);TLR4、MyD88、NF-κB和β-actin抗體(美國Santa Cruz公司);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IgG(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ECL化學發(fā)光液(美國GE公司);CO細胞培養(yǎng)箱和NanoDrop2000c型蛋白核酸檢測儀(美國Thermo公司);HBS-1096B酶標儀(南京德鐵實驗設(shè)備有限公司);Real-time PCR擴增儀(美國ABI公司);流式細胞儀和垂直電泳儀(美國BIO-RAD公司)。
1.2 細胞的培養(yǎng)和原花青素的半數(shù)抑制濃度的確定:在37℃、5%CO的條件下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KFs細胞,當KFs細胞貼壁達到70%左右時進行實驗。將KFs細胞接種于96孔板中(5×10個/孔),待細胞貼壁后用不同濃度的原花青素(0、5、10、20、40、80、160mg/L)干預(yù)KFs細胞干預(yù)20h后加入MTT(20微摩爾/孔),37℃繼續(xù)培養(yǎng)4h,離心棄上清液,每孔加入200μl二甲基亞砜,振蕩10min,用酶標儀測定吸光度值(OD值),計算細胞增殖率[細胞增殖率=(實驗組OD值-空白孔OD值)/(對照組OD值-空白孔OD值)],確定原花青素的半數(shù)抑制濃度。
1.3 細胞分組:實驗將96孔(5×10個/孔)已培養(yǎng)好的KFs細胞隨機分為對照組、原花青素低劑量組、原花青素中劑量組和原花青素高劑量組,每組24孔(5×10個/孔)。對照組細胞不進行處理;原花青素低、中、高劑量組分別用終濃度為25、50、100mg/L的原花青素干預(yù)KFs細胞,24h后進行相關(guān)檢測。
1.4 流式細胞術(shù)檢測細胞凋亡率:將KFs細胞接種于6孔板中(1×10個/孔),待細胞貼壁后按1.3干預(yù)KFs細胞24h后收獲細胞,分別加入5μl膜聯(lián)蛋白(Annexin)V-FITC與碘化丙啶,充分混勻后室溫避光孵育20min,應(yīng)用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凋亡率。
1.5 細胞劃痕法檢測細胞遷移能力:將KFs細胞接種于6孔板中(1×10個/孔),待細胞貼壁后,使用100μL移液管的尖端刮擦每個培養(yǎng)板中的細胞層,以劃出傷口;將細胞用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沖洗劃痕,參照1.3中所述干預(yù)KFs細胞24h后從每個劃痕傷口中隨機選擇5個視野,用顯微鏡下拍照,用圖像分析儀測量劃痕寬度。
1.6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檢測細胞中IL-23、IL-17A和IL-6水平:將KFs細胞接種于6孔板中(1×10個/孔),待細胞貼壁后參照1.3中所述干預(yù)KFs細胞24h后收獲細胞,加入2ml磷酸鹽緩沖液,用細胞超聲破碎儀處理30s,離心取上清,按試劑盒說明書檢測細胞中IL-23、IL-17A和IL-6水平。
1.7 實時熒光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RTPCR)檢測細胞中TLR4、MyD88和NF-κB mRNA表達:將KFs細胞接種于6孔板中(1×10個/孔),待細胞貼壁后按1.3干預(yù)KFs細胞24h后收獲細胞,加入TRIzol進行總RNA提取,根據(jù)mRNA反轉(zhuǎn)錄試劑盒說明書,將總RNA轉(zhuǎn)化為cDNA,根據(jù)熒光定量PCR試劑盒說明,用制備20ul反應(yīng)體系,反應(yīng)條件:93℃預(yù)變性40s;93℃變性10s,62℃退火1min,72℃延伸45s,共循環(huán)50次,最后一個循環(huán)后72℃延長7min,采用2法計算TLR4、MyD88和NF-κB mRNA的相對表達量(以β-actin作為內(nèi)對照)。
1.8 Western Blot法檢測KFs細胞中TLR4、MyD88和NF-κB蛋白表達:將KFs細胞接種于6孔板中(1×10個/孔),待細胞貼壁后按1.3干預(yù)KFs細胞24h后收獲細胞,用PBS洗滌兩次,加入RIPA 裂解液(100μl),裂解2h(4℃)離心取上清,得到總蛋白,采用BIO-RAD濕轉(zhuǎn)系統(tǒng)SDS-PAGE 膠進行電泳(20微克/孔),切膠、轉(zhuǎn)膜、封膜后將膜與TLR4(1∶200)、MyD88(1∶400)、和NF-κB(1∶500)進行孵育,過夜(4℃),用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IgG(1∶5 000)在室溫下孵育(30min),滴加ECL化學發(fā)光液進行顯色,采集圖像進行分析(以β-actin作為內(nèi)對照)。
2.1 原花青素對KFs細胞增殖的影響:隨著原花青素濃度增加,KFs細胞增殖率降低,與0μmol/L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當原花青素濃度為40mg/L時,KFs細胞增殖率為41.53%,當原花青素濃度為80mg/L時,KFs細胞增殖率為30.68%,故選50mg/L作為半數(shù)抑制濃度(見圖1)。
圖1 原花青素對KFs細胞增殖的影響
2.2 原花青素對KFs細胞凋亡和遷移的影響:與對照組比較,其余各組細胞遷移距離降低,細胞凋亡率依次增加,且隨著原花青素劑量增加,各原花青素劑量組細胞凋亡率和遷移距離呈劑量反應(yīng)關(guān)系,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見圖2~3)。
表1 原花青素對KFs細胞凋亡和遷移的影響 ()
圖2 原花青素對KFs細胞凋亡的影響
圖3 原花青素對KFs細胞遷移的影響
2.2 原花青素對KFs細胞中IL-23、IL-17A和IL-6水平的影響:與對照組比較,其余各組細胞中IL-23、IL-17A和IL-6水平降低,且隨著原花青素劑量增加,各原花青素劑量組細胞中IL-23、IL-17A和IL-6水平呈劑量反應(yīng)關(guān)系,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原花青素對KFs細胞中IL-23、IL-17A和IL-6水平的影響()
2.3 原花青素對KFs細胞中TLR4、MyD88和NF-κB mRNA水平的影響:與對照組比較,其余各組細胞中TLR4、MyD88和NF-κB mRNA水平降低,且隨著原花青素劑量增加,各原花青素劑量組細胞中TLR4、MyD88和NF-κB mRNA水平呈劑量反應(yīng)關(guān)系,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原花青素對KFs細胞中TLR4、MyD88和NF-κB mRNA水平的影響()
2.4 原花青素對KFs細胞中TLR4、MyD88和NF-κB 蛋白水平的影響:與陰性對照組比較,其余各組細胞中TLR4、MyD88和NF-κB蛋白水平降低,且隨著原花青素劑量增加,各原花青素劑量組細胞中TLR4、MyD88和NF-κB蛋白水平呈劑量反應(yīng)關(guān)系,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4,圖4)。
表4 原花青素對KFs細胞中TLR4、MyD88和NF-κB蛋白水平影響()
圖4 原花青素對KFs細胞中TLR4、MyD88和NF-κB蛋白水平影響
創(chuàng)傷組織修復涉及多種病理機制,包括炎癥、組織形成和組織重塑。盡管瘢痕疙瘩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它會侵襲鄰近的正常組織,甚至破壞其正常功能,被認為是良性增生性皮膚腫瘤。KFs細胞在細胞增殖、遷移和侵襲中表現(xiàn)異常,并逃避細胞凋亡,在ECM中不成比例地積聚,是臨床治療瘢痕疙瘩的主要難題。炎癥微環(huán)境是腫瘤相關(guān)炎癥的一個標志。慢性炎癥誘導DNA損傷和突變,導致腫瘤的形成和進展。IL-23是IL-12家族成員,是一種異源二聚體促炎細胞因子,主要由炎性髓細胞產(chǎn)生。IL-23在IL-6和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存在的情況下,刺激T細胞分化為Th17細胞,能夠產(chǎn)生另一種促炎細胞因子IL-17A。IL-17A招募中性粒細胞,促進樹突狀細胞成熟,并刺激巨噬細胞產(chǎn)生IL-1β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然后誘導和介導炎癥反應(yīng)。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IL-23/IL-17A軸參與腫瘤的生長和轉(zhuǎn)移。此外,IL-23/IL-17A軸可減少CD8+細胞在腫瘤中的浸潤,增強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的免疫抑制活性。研究表明,瘢痕疙瘩是慢性炎癥長期作用的結(jié)果。原花青素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抑制血管生成等藥理作用,具有廣泛的應(yīng)用前景,但其藥效學基礎(chǔ)尚不清楚。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原花青素顯著抑制KFs細胞中IL-23、IL-17A和IL-6水平,同時抑制KFs細胞增殖和遷移,誘導細胞凋亡。
TLR4作為一個重要的信號轉(zhuǎn)導受體,在多種類型的人類癌癥中過度表達,如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TLR4通過識別病原體相關(guān)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pattern molecules,PAMPs),如LPS,從而誘導炎癥細胞因子的分泌并激活先天免疫系統(tǒng),抑制TLR4/MyD88通路激活可減弱TLR4與LPS的結(jié)合,從而下調(diào)下游信使分子和相關(guān)炎癥基因的表達。同時,TLR4/myd88通路的激活促進了腫瘤的發(fā)生和轉(zhuǎn)移。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原花青素干預(yù)能劑量依賴性地抑制了KFs細胞中TLR4和MyD88的表達,表明原花青素的抗炎作用與TLR4/MyD88通路有關(guān)。
慢性炎癥與纖維化密切相關(guān)。在纖維化患者中發(fā)現(xiàn)LPS水平升高,LPS激活TLR4通路被證明參與了纖維化的發(fā)展。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激活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activated kinase 1,TAK1)蛋白是TLR4通路中的關(guān)鍵蛋白,可激活NF-κB信號通路。轉(zhuǎn)錄因子NF-κB通路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典型的促炎信號通路,其主要作用在于上調(diào)促炎基因的表達。NF-κB p65和p50亞基組成一個異源二聚體,由LPS等刺激激活通常被定義為典型的NF-κB通路。NF-κB p65/p50異二聚體通常被NF-κB抑制劑(IκBα)隔離在細胞漿中,在LPS刺激下,IκBα被磷酸化和降解,釋放p65/p50異源二聚體轉(zhuǎn)運到細胞核并結(jié)合NF-κB共識位點,激活炎癥反應(yīng)。TLR4/MyD88通路介導NF-κB的激活以及隨后的促炎性細胞因子(包括IL-1β、IL-6和TNF-α)的產(chǎn)生。這些細胞因子刺激髓樣樹突細胞分泌IL-23,從而促進Th17細胞的增殖和分化。IL-23由p19和p40單元組成,而p19的誘導呈TLR依賴性。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TLR4/MyD88通路調(diào)節(jié)KFs細胞中NF-κB表達水平,從而調(diào)控IL-23和IL-17A的表達水平。
綜上所述,原花青素可能通抑制TLR4/MyD88通路的激活,降低KFs細胞中炎癥因子水平,抑制KFs細胞增殖和遷移,同時促進KFs細胞凋亡,為原花青素治療瘢痕疙瘩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但仍需進行體內(nèi)實驗,評價其臨床應(yīng)用治療瘢痕疙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