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七
唐竺古道:唐蕃古道、蕃尼古道兩條古代商道的總稱。
主體位于西藏境內(nèi),是唐代以來中原內(nèi)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jīng)之路。
從唐至清,這條古道興盛了一千多年,曾創(chuàng)造過東亞與南亞交往的輝煌歷史,故有絲綢南路之稱。
2021年9月,有幸受邀參加了福特撼路者與中國國家地理共同舉辦的“撼路者之家 驛覽藏境”巔峰撼心之旅的活動,重走了“唐竺古道”日喀則段的秘境,一路飽覽了高原秋色,盡享了冰川、峽谷、湖泊、草原等的壯麗風(fēng)光,也傾聽了一些藏文化悠久動人的傳說故事。
線路途徑:拉薩—尼木縣—日喀則—薩迦—拉孜—崗嘎—吉隆縣—吉隆鎮(zhèn)—吉隆縣—定日—拉孜—謝通門—楚貴村—日喀則
里程:1376km
用時:行車時間5天,總計7天
路況說明:鋪裝路為主,有部分非鋪裝路面。高原,即使是鋪裝路路面也常多有坑洼,而且道路多“九曲十八彎”,開車要謹慎。
車輛建議:四驅(qū)車,部分非鋪裝路面有陷車風(fēng)險,建議選擇帶四驅(qū)的車輛。
我們此行的車輛:福特撼路者,非承載式車身,搭載2.3T+10A的動力組合,完全能滿足高海拔的動力需求。全路況高性能越野SUV,在高原一路暢行。
住宿說明:像拉薩、日喀則這樣的城市,住宿有條件很好的選擇。而像崗嘎這樣的小鎮(zhèn),雖然酒店條件相對簡陋,但也都干凈衛(wèi)生。
此行,我們從“日光之城”拉薩出發(fā),一路向著喜馬拉雅前行;在高原秋色里,探訪了尼木縣吞巴水磨長廊;在中尼公路,為沿線世界級的地質(zhì)地貌景觀所震撼;也曾遠觀珠峰、希夏邦馬等青藏高原系列極高山;還去了扎什倫布寺、吉隆貢塘王城遺址等地,感悟藏文化的神圣魅力;行走過吉隆溝的美,也從薩迦縣索舞、吉隆縣同甲拉舞感受過藏族的舞蹈美學(xué)……
在拉薩,除了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街等耳熟能詳?shù)牡貥?,或者你還可以去探訪一下拉薩周邊那些不太為游客所知的河谷、寺院、村莊。
比如,我們這次去的達孜區(qū)的唐嘎鄉(xiāng)唐嘎果村、帕木寺、扎葉巴寺。
帕木寺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距離拉薩市區(qū)約50km,手機地圖上搜不到它的位置,可以導(dǎo)航到唐嘎鄉(xiāng)的唐嘎果村,之后經(jīng)過一小段盤山路便可到達。
寺院面積不算大,有一處觀景平臺,遠山、藍天白云下的寬闊河谷可盡收眼底,這里沒有游客,是安靜的鄉(xiāng)野。
找一塊不妨礙別人的草地,支起戶外攤子,泡壺茶,是呆上一天都不會倦的愜意。
距離拉薩20km的地方還有西藏四大隱修地之一的葉巴寺,以洞立寺,洞寺合一。
寺院的建筑散落在半山峭壁,觀之很是震撼。對佛教文化感興趣的可以前來游覽一番,不過在海拔4500m的地方從山腳爬到峭壁之上,不是件輕松的事,要注意高反。
行程:拉薩-尼木縣-日喀則(256km)
離開拉薩市區(qū)的第一站是尼木縣,在吞巴鎮(zhèn)參觀水磨長廊。
尼木縣,是藏文字和藏香文化創(chuàng)始人吞彌·桑布扎的故鄉(xiāng),尼木因此被稱為“藏文鼻祖之鄉(xiāng)、藏香文化之源”。
吞巴河上有傳承千年的水磨,這是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大自然力量的完美結(jié)合。吞巴河湍急的水流推動著水磨晝夜不休,把柏木段磨成木屑泥,這便是制作“尼木藏香”最好的原材料。
在制香廠體驗制香,看著像小孩子玩泥巴一樣容易,上手試了一下,并不容易,一時間一根完整的香都做不出來。
我們正式出發(fā)這天是9月11號,西藏也已入秋。
這幾年來過很多次藏區(qū),但是第一次在秋天的時候來,一派豐收祥和的美。
一路上,很多地方的青稞都熟了,河谷里的樹葉綠黃紅與水面相映成趣,陽光暖暖的曬著,一種溫柔的美好。
沿雅江一路向西,當天下午,我們到達日喀則。
日喀則的藏文意思是“土質(zhì)最好的莊園”,這一帶雖然平均海拔在4000m左右,但卻是西藏的糧倉。
日喀則城區(qū)的扎什倫布寺,與拉薩的“三大寺”噶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
寺院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建筑依山勢而建,錯落有致,對宗教文化和建筑感興趣的,值得一去。
行程:日喀則-薩迦-拉孜-崗嘎(322km)
9月12號,離開日喀則,驅(qū)車2h抵達藏南小城——薩迦。
這座地處岡底斯山脈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偏遠的高原小城,有著藏傳佛教薩迦派的祖庭——薩迦寺。薩迦寺分南北寺,我們參觀的是南寺。
寺院殿宇雄偉,建筑風(fēng)格融合漢式城郭的特點,寺里有數(shù)千幅精美壁畫,題材涉及廣泛,場面宏大,內(nèi)容豐富,也因此它被譽為隱藏在世界屋脊的“敦煌”。
在薩迦縣的一處青稞田,一段節(jié)奏鮮明、熱情奔放的薩迦傳統(tǒng)舞蹈《薩迦索舞》讓我們感受了原生態(tài)薩迦風(fēng)情的魅力。
離開薩迦, 翻越加措拉山口進入珠峰自然保護區(qū),遇見一場雨,然后邂逅一場極美的雙彩虹和晚霞。
旅行,更多時候的風(fēng)景不在景區(qū),而在路上。
行程:崗嘎-吉隆縣-吉隆鎮(zhèn)(268km)
這天一早我們在珠峰關(guān)帝廟等待日出,日照金山的景色倒是也看到了,很美。
但據(jù)說在天氣晴好的時候,這里其實能看到洛子峰、馬卡魯峰、卓奧友峰、珠穆朗瑪峰四座8000m以上的極高山一字排開,在世界之巔,氣勢磅礴。
前往吉隆縣,途徑了佩枯錯,它是珠峰保護區(qū)內(nèi)最大的內(nèi)陸湖泊。
相較于納木錯、瑪旁雍錯來說佩枯錯不算有名氣,但并不影響它很美,很特別。
高原湖泊多為咸水湖,但據(jù)說佩枯錯有“奇象”:南側(cè)是淡水,北面為咸水,淡水里有成群結(jié)隊的高山冷水魚,咸水里則幾乎沒有任何生物。
到達貢塘王城遺址時是正午,因為高原的陽光曬的人懶洋洋的,加上有點高反,站在斷壁殘垣間,聽陳老師講貢塘王朝那600年的興衰史,都沒能體會到歷史變遷感,忍不住感嘆自己的共情能力退步了。
在吉隆溝,有徒步環(huán)節(jié),下車前我的內(nèi)心是一百個不情愿“都下雨了為啥還要安排徒步?”
開始徒步之后,感慨這里也太美了,海拔低很舒服。走到最后甚至懊惱:怎么還沒走過癮就結(jié)束了?
吉隆溝是日喀則五大名溝之一,吉隆溝在藏語里意為“舒適村,快樂村”,很對得起這個名字。這里地貌很獨特,造物主的神奇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狹小的山谷里四季并存,溫暖濕潤。
據(jù)說這條小河谷裝有半部西藏史,未深入探究。
如果有時間,可以在吉隆溝來一場完整的徒步旅行,那一定是一場特別的經(jīng)歷。
在吉隆口岸住宿,街上有尼泊爾商店,去逛了一下,感覺不少東西都是made in China。
行程:吉隆鎮(zhèn)-吉隆縣-定日(268km)
如果你到吉隆一定要去乃村,它被譽為雪山頂上的天堂部落。百度地圖上搜索是乃夏村。
作為一個高原上的邊境小村落,這里有著亞熱帶風(fēng)貌的原始秀麗風(fēng)景。
乃村在藏語中的意思是“ 大山頂上的圣地”,村子里有個天然的觀景平臺,雪山、冰川、草場、濕地、霞光、佛塔,一覽無余。
在乃村,你可以早起拍日照金山,也可以等在日落,拍攝雪嶺夕陽,都極美。
那天,我們一早去觀景臺等待日出,看著四面雪山一點點顯現(xiàn),云霧變幻莫測,心情都跟著激動起來了。
觀景臺四面是中國和尼泊爾境內(nèi)的著名雪山:西側(cè)是曲姆古拉雪山、西邊有神女峰、西北方日吾班巴雪山、北方佩枯崗日冰川, 東南方是位于尼泊爾內(nèi)的格魯尼峰。
行程:定日-謝通門-楚貴村-日喀則(262km)
從吉隆返程,在拉孜到日喀則的路線,我們選擇了走謝通門,并在距離日喀則約30km的世外桃源——楚貴村,度過了一個美好下午。
雅江在這里肆意奔流,汊道縱橫間有大片大片可以休憩的草地,豐收的季節(jié),大家都是歡愉的。
人們用酥油茶、土雞蛋、甜茶、奶果子、小土豆招待了我們,還一起共賞了一場原汁原味載歌載舞的表演,是歡慶豐收的模樣,一切都是那么祥和美好。
而我們的旅行,也從這里暫告一段落,但“巔峰撼心之旅”仍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