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楠,郭 暢,孫藝萌,王東玉
(1.錦州醫(y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2.東北育才外國語學校,遼寧 沈陽 110000;3.錦州市中心醫(yī)院 神經內科,遼寧 錦州 121000)
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 VP)是腦血管病及其危險因素引發(fā)腦內多巴胺代謝異常,基于腦動脈硬化基礎上的繼發(fā)性帕金森綜合征,常表現(xiàn)為運動障礙,多不伴有靜止性震顫,這也是區(qū)別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VP與PD都屬于運動障礙性疾病,與PD不同,VP的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常高發(fā)于男性70~90歲[1-3]。75歲以上人群VP患病率為6.1%[4]。VP面臨著早期診斷、鑒別診斷和特異性治療不足的困難,臨床上僅根據(jù)患者一般資料、臨床表現(xiàn)、多巴胺治療療效等難以進行區(qū)分。血清Cys C水平可能對神經和血管有雙重作用[5];血脂、Hcy水平作為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與神經系統(tǒng)病變也可能存在一定聯(lián)系[6]。VP繼發(fā)于血管性病變,收集相關血清生化指標可增添其輔助診斷依據(jù),為VP的臨床診斷及VP與PD的鑒別診斷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探討VP患者血清生化指標變化,分析Cys C在VP及PD患者血清情況及聯(lián)合其他血清指標的診斷價值。
1.1病例選擇 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錦州市中心醫(yī)院就診的VP患者56例(VP組),選擇同期就診PD患者51例(PD組),另選擇同期就診的健康體檢者50例(健康對照組)。VP組,男42例,女14例,平均年齡(71.29±4.97)歲;PD組,男29例,女22例,平均年齡(64.25±4.31)歲;健康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63.80±4.19)歲。納入標準:(1)年齡40~80歲;(2)VP組均符合Zijlmans等于2004年提出的診斷標準[7];(3)PD組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帕金森病診斷標準[8];(4)本研究受試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顱腦外傷、腦腫瘤、腦積水或腦炎病史;(2)患精神疾病、不能合作或MMSE評分低于正常限度者;(3)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綜合征患者;(4)在過去3個月內服用可能影響血清Cys C、TG、LDL-C、Hcy水平的藥物者;(5)腎功能異常者。
1.2方法 按照入排標準納入研究對象,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臨床資料收集,包括性別、年齡、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腦梗死病史、高脂血癥史、冠心病病史。抽取晨起空腹肘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Cys C、總膽固醇(TC)、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LDL-C、Hcy、尿酸(UA)、空腹血糖(FBG)等。完成頭顱CT或MRI檢查, 部分患者行MRA或CTA檢查。對患者血清指標進行比較,探究3組間差異,分析診斷效能。
2.1一般臨床資料及血清生化指標 3組間比較,性別及血清TC、HDL-C、空腹血糖、尿酸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VP組與PD組2組間比較,年齡、性別、腦梗死病史、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史及血清Cys C、TG、LDL-C、Hcy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VP組年齡、男性、腦梗死、高血壓、高脂血癥患病率及血清Cys C、TG、LDL-C、Hcy水平明顯高于PD組(P<0.05,P<0.01)。與健康對照組比較,VP組年齡、男性及血清Cys C、TG、LDL-C、Hcy水平明顯升高(P<0.05,P<0.01)。見表1。
表1 3組一般臨床資料及血清生化指標的比較
2.2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以VP為因變量,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引入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在調整了性別因素后,年齡、腦梗死病史、Cys C、TG、LDL-C、Hcy升高是VP的危險因素(P<0.05,P<0.01),見表2。
表2 VP影響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2.3ROC曲線 Cys C、TG、LDL-C、Hcy、Cys C+TG+LDL-C+Hcy在ROC曲線分析中對輔助診斷VP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是0.764(95%CI:0.671~0.857,P=0.000)、0.801(95%CI:0.718~0.884,P=0.000)、0.751(95%CI:0.657~0.844,P=0.000)、0.723(95%CI:0.627~0.818,P=0.000)、0.920(95%CI:0.870~0.969,P=0.000),見表3。
表3 ROC曲線分析
VP是一種繼發(fā)性帕金森綜合征,PD是一種終身進展的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 后者是導致中老年人群死亡的第三大因素[9-11]。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VP及PD中非運動癥狀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 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負擔。VP的病理學特征主要是存在血管因素所致的腦缺血表現(xiàn),主要病變部位累及皮質下腦白質、基底節(jié)區(qū)、丘腦和中腦[12-13]。血管病理改變主要為小動脈脂質玻璃樣變性;腦組織病理改變主要為腔隙及腦白質損害,伴嚴重的少突膠質細胞脫失[14]。VP患者常合并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如腦血管疾病史、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吸煙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15],通常會對運動、認知、情感及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影響,所以盡早發(fā)現(xiàn)、盡早診斷、盡早治療對VP患者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VP與PD在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xiàn)上有相似性,早期鑒別診斷存在一定困難。本研究結果顯示,VP發(fā)病年齡高于PD,男性多于女性,且VP組高血壓、腦梗死、高脂血癥患病率高于PD組,而年齡升高、腦梗死病史是VP的危險因素,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16]。對于疑診VP的患者,可通過頭核磁或CT等影像檢查進行輔助診斷。對于難以鑒別的VP和PD,SPECT DAT顯像可提供一定的幫助[17-19]。
Cys C是有核細胞產生的蛋白酶抑制劑,以恒定的速度產生并釋放到血液中,使其成為理想的實驗室指標,常用于評估腎功能[20-23]。Cys C還可能與多種神經系統(tǒng)疾病有關,如阿爾茨海默病(AD)[24-25]、多發(fā)性硬化(MS)[26]、癲癇(epilepsy)[27]等。Nair等[28]研究發(fā)現(xiàn),輕度認知障礙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Cys 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Wang等[29]研究發(fā)現(xiàn),Cys C水平與缺血性卒中顯著相關,并預測缺血性卒中風險。Zou等[30]的研究結果顯示,Cys C存在神經元-血管雙重功能,即通過調節(jié)新生血管中分泌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水平來促進細胞存活和血管生成。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Cys C水平VP>PD>健康人群,且多因素回歸分析提示Cys C水平升高是VP的危險因素,ROC曲線計算AUC為0.764(95%CI:0.671~0.857,P=0.000),輔助診斷VP的敏感性(0.696)和特異性(0.804)均表現(xiàn)良好。VP以血管病變?yōu)椴±砘A、運動障礙為主要臨床癥狀,Cys C有可能成為VP的預測指標,并對鑒別VP及PD提供鑒別診斷依據(jù)。而Cys C是否對神經-血管有雙刃劍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血脂與多種神經系統(tǒng)疾病有關,如AD、PD和MS[31]。VP常合并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而高脂血癥是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之一,VP及PD患者血脂水平應高于健康人群[32]。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TG及LDL-C水平VP>PD>健康人群,多因素回歸分析提示TG和LDL-C水平升高是VP的危險因素,ROC曲線計算AUC分別為0.801(95%CI:0.718~0.884)、0.751(95%CI:0.657~0.844),輔助診斷VP的敏感性TG>LDL-C,特異性LDL-C>TG。
Hcy作為一種含巰氨基酸,主要參與能量代謝和甲基化。當Hcy水平超過15 μmol/L時出現(xiàn)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PD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健康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可能與PD,特別是認知功能障礙有關[33]。Hcy也是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34]。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Hcy水平VP>PD>健康人群,且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Hcy水平升高是VP的危險因素,ROC曲線計算AUC為0.723(95%CI:0.627~0.818),輔助診斷VP的敏感性為0.75,特異性為0.627。
ROC曲線可以用來揭示一個指標對疾病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大的AUC意味著該指標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35]。因此,Cys C、TG、LDL-C、Hcy可能成為VP的理想診斷指標。Cys C+TG+LDL-C+Hcy 4種指標聯(lián)合診斷效能為0.920(95%CI:0.870~0.969),優(yōu)于以上任一指標單獨診斷效能,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0.964)及特異性(0.706),可作為VP的聯(lián)合輔助診斷指標。
綜上所述,血清Cys C水平與VP及PD密切相關,Cys C有可能成為VP的診斷及VP與PD的鑒別診斷的一個有前途的標志物。在實際臨床工作中,選擇單一的生物標志物來診斷VP是不切實際的,聯(lián)合TG、LDL-C、Hcy并結合臨床癥狀及有效的影像學檢查可以為早期診斷及鑒別診斷增添輔助依據(jù)。本研究在數(shù)據(jù)收集過程中研究對象嚴格按照入排標準納入,盡量減少出現(xiàn)選擇偏倚,但同樣存在樣本量小、樣本采集地點單一等局限性,可能會導致偏差,需要進行大規(guī)模、多中心的深入研究,進一步探討血清Cys C與VP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