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瑞
(蘭考第一醫(yī)院 檢驗科,河南 開封 475300)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患者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隨著病情發(fā)展,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對肝組織造成持續(xù)損傷,引發(fā)肝細胞纖維化甚至肝癌,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探尋可有效評估CHB患者病情程度的指標十分必要。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是體內(nèi)促進膠原合成的重要細胞因子,與CHB患者肝纖維化密切相關(guān)[2]。白細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屬于白細胞介素-1細胞家族成員,可參與炎癥反應,加快肝的病理損害進程,與慢性肝疾病發(fā)生發(fā)展有關(guān)[3]。推測血清TGF-β1、IL-33可能與CHB患者病情程度有關(guān)。鑒于此,本研究著重分析血清TGF-β1、IL-33水平在CHB患者病情評估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蘭考第一醫(yī)院收治的84例CHB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0 例,女34 例;年齡45~78歲,平均(61.50±5.48)歲;病程1~6 a,平均(3.40±0.77)a;有肝纖維化23 例,無肝纖維化61 例。本研究經(jīng)蘭考第一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颊呒凹覍俸炇鹬橥鈺?。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CHB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4]中的診斷標準,且經(jīng)病原學檢查、血生化學檢查確診;②為初治患者,病情穩(wěn)定;③無自身免疫性疾病;④依從性較好,可配合研究。(2)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②合并酒精性肝??;③合并肝內(nèi)膽管結(jié)石;④合并惡性腫瘤;⑤近期服用過免疫抑制劑藥物。
1.3 方法
1.3.1CHB病情評估及分組方法 參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4]中標準評估患者病情程度。輕度:病情較輕,且不典型,行肝功能檢查,僅有1~2項存在輕度異常。中度:患者臨床癥狀較為明顯,如缺乏食欲、尿黃、稀便等;肝功能檢查,轉(zhuǎn)氨酶異常升高。重度:有明顯或持續(xù)肝炎癥狀,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腫大;肝功能檢查,轉(zhuǎn)氨酶反復或持續(xù)升高,白蛋白降低。將輕度患者納入輕度組,中度患者納入中度組,重度患者納入重度組。
1.3.2血清TGF-β1、IL-33水平檢測方法 于患者入院時,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離心(轉(zhuǎn)速3 000 r·min-1)15 min,取上清液,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TGF-β1、IL-33水平,試劑盒均由西門子提供,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2.1 CHB患者病情程度評估84 例CHB患者中輕度肝纖維化31 例(36.90%),中度肝纖維化34 例(40.48%),重度肝纖維化19 例(22.62%)。
2.2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CHB患者一般資料比較中、重度組肝纖維化患者占比高于輕度組,入院時血清TGF-β1、IL-33高于輕度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重度組入院時血清TGF-β1、IL-33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其余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CHB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3 血清TGF-β1、IL-33水平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對中、重度CHB的評估價值將血清TGF-β1、IL-33水平作為檢驗變量,將CHB患者病情作為因變量(輕度=0,中、重度=1),繪制ROC曲線(見圖1),結(jié)果顯示,血清TGF-β1、IL-33水平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評估中、重度CHB的AUC均>0.70,均有一定評估價值,其中聯(lián)合檢測價值最高。見表2。
表2 血清TGF-β1、IL-33水平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對中、重度CHB評估價值
圖1 血清TGF-β1、IL-33水平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評估 中、重度CHB價值的ROC曲線
CHB可引起肝組織纖維化,甚至進展為肝硬化,肝完全失去自身生理功能,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84 例CHB患者中、重度53 例,占63.10%,可見CHB患者病情普遍較為嚴重。肝組織活檢是評估CHB患者病情的金標準,但其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存在出血風險,不利于患者后續(xù)治療[6]。因此探尋可有效評估CHB患者病情的指標十分必要。
肝纖維化是促進CHB患者病情發(fā)展的重要原因,TGF-β1可通過活化肝星狀細胞,促使細胞外基質(zhì)合成與沉淀,從而促進肝纖維化[7]。IL-33是白細胞介素-1重要家族成員,可通過與其特異性受體相結(jié)合,促進炎癥反應,加重CHB病理損傷[8]。推測血清TGF-β1、IL-33水平可能與CHB患者病情程度有關(guān)。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中、重度組肝纖維化患者占比高于輕度組,入院時血清TGF-β1、IL-33水平高于輕度組,表明中、重度患者TGF-β1、IL-33呈高表達。分析其原因,TGF-β1是介導肝纖維化的重要因子,TGF-β1可作用于肝星狀細胞,促使其轉(zhuǎn)化為肝成纖維細胞,并合成大量膠原,同時TGF-β1還可選擇性提高Ⅰ型前膠原蛋白信使RNA水平,減少細胞外間質(zhì)的降解,從而加快肝纖維化進程,加重CHF患者病情程度[9]。此外,TGF-β1在免疫調(diào)節(jié)反應中起到重要作用,可反映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特性及功能,TGF-β1高表達可影響機體對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效果,從而增加患者體內(nèi)病毒載量,促進病情發(fā)展[10]。IL-33主要在上皮細胞、平滑肌細胞等免疫細胞上表達,當機體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時,IL-33可與肝細胞表面的生長刺激表達基因2蛋白相結(jié)合,激活下游信號傳導分子,信號通路打開后,可促進大量炎癥細胞因子分泌,加劇CHB患者機體炎癥反應,從而促進病情發(fā)展,損傷肝功能[11]。此外,IL-33還可增強T細胞不同亞群Th1、Th2細胞的分化,IL-33作為Th1細胞的特異性抑制受體,可引發(fā)Th1/Th2失衡,導致機體免疫功能障礙,患者免疫力下降,降低機體對乙型肝炎的清除能力,加重病情[12]。為驗證假說,本研究進一步繪制ROC曲線,結(jié)果顯示,血清TGF-β1、IL-33水平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評估中、重度CHB的AUC均>0.70,均有一定評估價值,其中聯(lián)合檢測評估價值最高,表明血清TGF-β1、IL-33能夠有效評估CHB患者病情。
綜上所述,血清TGF-β1、IL-33水平與CHB患者病情程度有關(guān),臨床可通過檢測CHF患者血清TGF-β1、IL-33水平,評估病情程度,并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以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