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程佳
(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胃腸外科 江蘇 無錫 214100)
右半結腸癌是多發(fā)性腫瘤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病死率以及預后水平差等臨床特點,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目前對于右半結腸癌疾病,常見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干預。傳統(tǒng)右半結腸癌手術治療雖能夠對患者病灶部位進行根除,但對患者來說創(chuàng)傷較大,同時還容易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多種術后并發(fā)癥(感染、出血等),導致患者右半結腸癌疾病反復發(fā)作,因此逐漸被放棄使用[1-2]。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及臨床研究不斷提升,通過使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可對患者病灶部位進行完全清除,并達到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因此得到臨床廣泛應用[3-4]。本文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9 月我院40 例右半結腸癌患者,探究右半結腸癌疾病實施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CME)與實施傳統(tǒng)手術治療干預其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9 月我院40 例右半結腸癌患者,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 例,對照組患者男性10 例,女性10 例,年齡43 ~85 歲,平均年齡(64.00±0.35)歲;觀察組患者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齡45 ~85 歲,平均年齡(65.00±0.54)歲,所有研究患者均為右半結腸癌。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手術禁忌證;②臨床資料缺損。
對照組傳統(tǒng)右半結腸癌手術治療:護理人員應當在術前準備好相應使用治療器械以及治療藥物,指導患者采用平臥治療體位,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麻醉后,并鋪設消毒巾。切開患者皮膚、皮下組織后,查看腫瘤組織,以及切除腫瘤組織,包括淋巴以及原發(fā)病灶等,術后做好相應結扎處理。
觀察組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護理人員應當在術前準備好相應使用治療器械以及治療藥物,指導患者采用平臥治療體位,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麻醉后,并鋪設消毒巾。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腫瘤種植以及淋巴結轉移狀況,切除可疑組織后,進行病理檢查,分離患者病灶兩側結腸系膜、結膜下方血管、脂肪、淋巴結,依據患者實際病情發(fā)展狀況,對結腸以及吻合斷端進行切斷。
(1)手術指標對比(術中出血量、拔管時間、進食時間、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2)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感染、出血、吻合口漏、腫瘤殘留)。(3)手術效果指標對比。(4)術中淋巴結清掃狀況對比(淋巴結數(shù)、淋巴結陽性轉移數(shù)、右半結腸淋巴結)。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數(shù) 術中出血量/mL拔管時間/d進食時間/d觀察組 2082.05±20.178.92±1.734.05±1.17對照組 20126.21±30.5213.39±1.945.66±2.44 t 5.39847.69062.6608 P 0.00000.00000.0114
表1(續(xù))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觀察組手術效果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效果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手術效果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數(shù)Ⅰ期Ⅱ期Ⅲ期觀察組 2020.68±5.2123.67±6.2922.25±5.55對照組 2016.52±5.2119.26±4.2318.32±5.59 t 2.52492.60182.2312 P 0.01590.01310.0316
觀察組術中淋巴結清掃狀況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中淋巴結清掃狀況比較(± s)
表4 兩組術中淋巴結清掃狀況比較(± s)
組別 例數(shù)淋巴結數(shù)淋巴結陽性轉移數(shù)右半結腸淋巴結觀察組 2024.21±2.0117.28±1.018.65±1.46對照組 2018.91±2.9212.18±1.076.02±1.36 t 6.686315.50095.8947 P 0.00000.00000.0000
右半結腸癌為惡性腫瘤,發(fā)病人群主要以老年人群為主。隨著我國近幾年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大幅度變化,因此導致該疾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5-6]。傳統(tǒng)手術治療,不但對患者身體造成嚴重創(chuàng)傷,同時還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感染、出血等嚴重問題。因此,應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發(fā)展,選用適宜治療方法[7]。
數(shù)據兩組比較,觀察組臨床數(shù)據,手術效果指標,術中淋巴結清掃狀況,改善顯著(P<0.05)。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是目前新型治療方法之一,利用銳性分離,可將患者結腸系膜進行完整分離,保障結腸細胞完整性,有效對腫瘤細胞擴散、轉移進行抑制[8]。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是目前新型治療方法之一,利用銳性分離,可將患者結腸系膜進行完整分離,保障結腸細胞完整性,有效對腫瘤細胞擴散轉移進行抑制[9]。清除淋巴結總量的同時,可對患者右半結腸癌進行根治,對患者生存質量進行提升。根據本文數(shù)據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在經過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后,患者術中出血量、拔管時間、進食時間、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因此表明,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效果顯著,治療安全性更高,同時還可對患者術后反復發(fā)作問題進行積極預防[10]。
綜上所述,右半結腸癌疾病實施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與傳統(tǒng)手術治療干預后,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效果更佳,因此,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