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入世這些年,種種潛移默化的變化,幾乎發(fā)生在各個領域,中國百姓獲益良多。
“從2001 年到2008 年,中國經濟始終保持17% 的增長速度,外貿進出口總值從2001 年的5000 億美元增加到2008 年的近8000 億美元,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中國入世之后亮眼數字的背后,是經濟的增長、就業(yè)的增加、產業(yè)結構的升級以及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第四屆進博會上舉辦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 周年:互利共贏共創(chuàng)未來”高層論壇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如是說。
入世20 年,中國發(fā)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面履行了對世貿組織的承諾,通過入世,中國加快了自身的市場開放,提升了自身硬實力和軟實力。回望入世這些年,進口商品、汽車、旅游、教育、就業(yè)—種種潛移默化的變化,幾乎發(fā)生在各個領域,中國百姓獲益良多。
“小時候,在美國生活的親戚每次回國都會給我?guī)Ш枚嗲煽肆Γ翘鹈鄣淖涛吨两耠y忘,可惜當時吃完后就再也買不到了?!苯衲?0 歲的張靜說,“兒時曾夢想要是在中國能買到國外的商品那該多好啊,意想不到的是,入世后我不僅能買到外國的巧克力,甚至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全球的商品。”
張靜在北京經營一家美容美發(fā)店,她每天起床后先用日本的化妝品護膚,早餐會喝韓國的牛奶或者希臘的酸奶,吃瑞士的麥片,飯后再服些美國保健品,然后背上英國包,開著德國汽車上班,下午喝杯巴西的咖啡,在網上買一些加拿大的牛肉、澳大利亞的羊肉和新西蘭的水果……這樣的生活已經成為今天一些中國人的生活寫照。
如今在中國的進口商品琳瑯滿目。據中國海關統(tǒng)計,2021 年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8.33 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2.7%。其中,出口15.55 萬億元,增長22.7%;進口12.78 萬億元,增長22.6%。
不僅如此,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國和旅游消費支出國。在新冠肺炎疫情前中國出境游異常火爆,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達到1.55 億人次。
2020 年11 月3 日,上海,上海紐約大學圖書館
“最近我剛剛看了《速度與激情9》《哥斯拉大戰(zhàn)金剛》等幾部進口大片?!睆堨o說,這在20 年前,是無法想象的。那時能看到的國外電影屈指可數,很多經典大片沒有進入國內銀幕。入世后,隨著進口影片數量的增加,類型、國別、語言的多樣化,極大地滿足了中國電影觀眾更加多元的內容需求,大大豐富了中國百姓的精神生活。
即將大學畢業(yè)的高鴻飛,最近一直在為出國留學做準備。高鴻飛說,他是學金融專業(yè)的,打算申請美國和英國的大學。他認為,到國外后,會接觸到許多不同的人和事物,會了解到不同國家間的文化差異,不僅有利于拓寬自己的視野,還會提高自身的求職競爭力。
和高鴻飛一樣,張靜也在為今年剛剛上初中的女兒做出國準備。張靜說:“未來人才趨于國際化,只有真正走出去,才是國際化,才能形成真正的世界觀。”
自2003 年以來,中國留學人數持續(xù)增長,絕大部分是自費留學,出國留學生的年齡也越來越小,有些家長甚至把孩子直接送到國外讀小學、初中、高中。2021 國際教育高峰論壇發(fā)布的《2021 年度全國留學報告》顯示,中國出國留學人數仍在不斷增長。疫情之下,原定出國留學的人群中,仍有91%堅持出國留學計劃。
與之相比,還出現了“國內留學”的有趣現象,涌現了一批中外合辦學校,例如上海紐約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溫州肯恩大學、昆山杜克大學等。許多學生在國內也同樣可以學到與國際接軌的知識。截至2020 年6 月,經教育部批準和備案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已有近2300 個,比10 年前翻了一番。受疫情和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學生流動和出國留學受到沖擊,作為“不用出國的留學”,中外合作辦學也迎來了比往常更高的熱度。
作為《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公布后的中國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在2004 年應運而生。寧波諾丁漢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沈偉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中外合作大學有其自身優(yōu)勢:與中國傳統(tǒng)大學的學生相比,中外合作大學的學生接受的是國際化教育,具有更大的國際化視野;與海歸相比,中外合作大學的學生更了解中國國情并熟悉中國環(huán)境?!币虼耍诮逃J缴?,寧波諾丁漢大學堅持了“原汁原味”。
近年來,中國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見》。2020 年5 月,《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提出,教育對外開放是教育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和重要推動力,要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主動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鑒、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更加主動的教育對外開放局面,并提出要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大中外合作辦學改革力度等。
“20 年前,我看準了中國入世的機遇,堅定地選擇回國發(fā)展?!敝芟枵f,20 世紀90 年代,他去美國深造、工作了5 年,回國后一直擔任一家外企的高管。
在入世前夕,中國在各個領域啟動了一系列改革,積極準備融入世界,經濟也日益發(fā)展。周翔下定決心回國發(fā)展,“當時中國市場正在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入世必將讓中國打開大門,迎接更多外資企業(yè)。”
事實證明,周翔的判斷是正確的。20 年前,在華運營的外資企業(yè)僅有2萬家,而2021 年9 月,在華外資企業(yè)數量已經達到43 萬家。這些世界各國在中國開辦的企業(yè),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也為中國本土企業(yè)帶來了全球化的公司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更為中國創(chuàng)造了數以千萬計的就業(yè)崗位。2021 年8 月23 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積極貢獻商務力量,奮力助推全面小康”發(fā)布會上,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外資企業(yè)以占市場主體2%的比重,帶動了約4000 萬人就業(yè),占全國城鎮(zhèn)就業(yè)人口的1/10,貢獻了中國1/6 的稅收,2/5 的進出口。
2019 年,中國企業(yè)承建的肯尼亞內羅畢-馬拉巴標軌鐵路(內馬鐵路)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車。圖為中方工作人員
入世給中國外資企業(yè)增加了社會規(guī)模,也給中國百姓提供了更多出國務工的機會。2004 年7 月,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頒布了《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管理辦法》,將對外勞務合作與對外承包工程分開管理,取消了對企業(yè)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并允許經批準的外商投資職業(yè)介紹機構或中外合資人才中介結構申請經營資格。《辦法》的實施優(yōu)化了經營主體結構,加強了管理,為對外勞務合作的長足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今年39 歲的鄭旭是山東泰安人。出國之前,鄭旭在國內的建筑工地打工,工資收入不錯,但是這一工種的不穩(wěn)定性并不令他滿意。2010 年,鄭旭的家鄉(xiāng)興起了一股出國務工熱,鄭旭就和幾個老鄉(xiāng)去了新加坡做磚瓦工。5 年后,他看到新加坡的建設項目越來越少,而來新加坡務工的中國人卻在增多。于是,他又回到了國內,不久在老鄉(xiāng)的介紹下又萌發(fā)了去新西蘭工作的想法。在經過層層選拔、面試、考核與體檢之后,鄭旭終于拿著工作簽證,于2017 年底去了更加遙遠的新西蘭。
鄭旭的例子是一個中國融入全球化的縮影。入世后的中國,隨著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對外勞務合作市場的發(fā)展空間進一步擴大,逐步發(fā)展成為中國對外經濟合作的重要內容,為中國“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做出了重要貢獻。據商務部數據顯示,自2010 年后每年出境務工人數幾乎保持在四、五十萬以上,截至到2019 年12 月累計出境務工人員已超過950 萬人。
近幾年,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帶動下,中國很多企業(yè)紛紛加快“走出去”步伐,通過承攬國際工程、投資設廠等方式,全方位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拓寬了出國務工人員的海外就業(yè)通道。
中國入世后,與民生相關的好消息紛至沓來,中國百姓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未來,全球化帶來的驚喜還將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