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引
在彩云之南——云南的茶馬古道,有一座著名的古鎮(zhèn),游客常年絡繹不絕,它就是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地處云貴高原,面積為7.279平方千米。古城北靠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是數(shù)十里的良田,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墻的古城。古城內(nèi)木樓青瓦,古街石巷,小橋流水,被譽為“高原姑蘇”。
麗江古城作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是世人心中“一生必去的地方”。作家阿來在《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的文章里,這樣描述麗江游人如織的情景:
“我和很多水從象山腳下的黑龍?zhí)睹俺鰜恚具艘宦暦纤?,看見了很多不同模樣的人。黑頭發(fā)的人,黃頭發(fā)的人。黑眼睛的人,藍眼睛的人。我看見了潭邊的亭臺樓閣,看見了花與樹。我還順著人們遠眺的目光看見了玉龍雪山,晶瑩奪目矗立在藍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讓人目眩神迷啊。人們在橋上,在堤上,說著不同的語言。在不同的語言里,都有那個詞頻頻出現(xiàn):麗江,麗江。這時的麗江已經(jīng)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納西人了。如今全中國全世界的人都要來麗江,看納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龍雪山?!?/p>
世遺印象
早在三百多年前,徐霞客來到麗江,留下了9000余字的《麗江紀略》。文中詳細記錄了明末麗江納西族聚居地的生活狀況、民族關系、禮儀習俗及氣候、物產(chǎn)、景物等,堪稱明代麗江的風俗畫卷。
麗江古城集中體現(xiàn)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流動的城市空間、充滿生命力的水系、風格統(tǒng)一的建筑群體、尺度適宜的居住建筑、親切宜人的空間環(huán)境以及獨具風格的民族藝術內(nèi)容等,使其有別于其他歷史文化名城。
北京時間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正式批準麗江古城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填補了我國世界遺產(chǎn)中無歷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評價:
麗江古城,把經(jīng)濟和戰(zhàn)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xiàn)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筑歷經(jīng)數(shù)個世紀的洗禮,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fā)揮著作用。
1.古街 麗江古城依山傍水,形成了以四方街為城市中心,以四條主要街道——新華街、五一街、七一街、黃山路為道路骨架的自由放射系統(tǒng)。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暗含了“權震四方”之意。
2.古橋 在麗江古城的玉河水系上,飛架354座橋梁,平均每平方千米93座橋,形式有廊橋、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等。大石橋為古城眾橋之首,位于四方街東向100米,因河水中可看到玉龍雪山的倒影,又稱映雪橋。
3.木府 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臟所在,歷經(jīng)元、明、清三個朝代。木府建筑宏偉華麗,徐霞客贊其“宮室之麗,擬于王者”。1998年重建,府內(nèi)設立了古城博物院。
4.五鳳樓 此樓高20米,共有32根柱子落地,其中4根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樓尖貼金實頂。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鳳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筑藝術風格。
世遺價值
1.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麗江古城設計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jīng)九緯,經(jīng)途九軌”的中原城市建制的影響,城市布局是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是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風格是“經(jīng)絡”設置和“曲、幽、窄、達”。
“四合五天井”的居住方式是納西族傳統(tǒng)文化的遺留。四坊圍成四合院,四坊相接部位各獨立為一個小天井。中間大天井是公共性的空間,是舉行各種家庭活動的場所;四個小天井是生活輔助性空間,起通風、采光作用。麗江民居引水入戶、活水繞屋,既有北方四合院的韻味,又有江南水鄉(xiāng)的風情。
2.蘊藏豐富的納西文化
麗江納西人重教尚文,擅長詩琴書畫,在豐富多彩的節(jié)慶活動中,“納西古樂”最為著名。其中《白沙細樂》是集歌、舞、樂為一體的大型古典音樂套曲,被譽為“活的音樂化石”。
麗江迄今流傳著一種圖畫象形文字“東巴文”,是世界上唯一活著的圖畫象形文。分別收藏在中國以及歐美一些國家圖書館、博物館中的20000多卷東巴經(jīng)古籍,記錄著納西族千百年輝煌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