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鑒
驪珠硯
俗話說:“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此話說明潭柘寺的歷史悠久。潭柘紫石形成于兩億年前二疊紀,藏于紅廟嶺組地層中,產(chǎn)于潭柘寺馬鞍山。明正統(tǒng)年間,宮廷設專人開采,立石碑派官吏看守。用于紫禁城太和殿御座之根基,其寓意紫氣東來。清代能工巧匠雕琢成硯臺,專為宮廷御用之品,故宮現(xiàn)有珍藏。潭柘紫石,晶瑩溫潤,細膩如玉,精雕細琢,可與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媲美。
我對潭柘紫石硯感興趣,曾與門頭溝紫石硯公司藝術總監(jiān)尚征武先生交流并合影。說起潭柘紫石硯,我與朋友成華與之還有一段淵源:20世紀90年代,熟知故宮藏有潭柘紫石硯,成華開車,我們帶著榔頭、鏨子,到了潭柘寺打聽潭柘紫石硯愣是沒人知道,您說怪不怪?我想起好友包世軒,20世紀80年代他曾出任過門頭溝區(qū)文管所所長,給他打手機,老包告訴我在潭柘寺大牌樓附近有個趙家臺村制作過潭柘紫石硯。我們立刻前往,還真找到了,最終我購買了一方潭柘寺猗玕亭的曲水流觴圖案的硯臺。潭柘紫石硯公司重新將這北京的拳頭產(chǎn)品細致規(guī)劃,如今已是碩果累累,譽滿京城。
故宮博物院藏有明清潭柘紫石硯37方,據(jù)《西清硯譜》記載,“清廷藏硯計陶硯五十五種,石屬一百四十余種,這其中以潭柘紫石硯制成的御硯——宮廷硯獨占鰲頭”。潭柘紫石形成于2億年前二疊紀紅廟嶺組地層中,經(jīng)科學鑒定,屬紅柱石鐵質(zhì)泥質(zhì)板巖,巖性同端、歙硯同屬一大類,因紅柱石硬度大,顆粒均勻以及顯微結(jié)構(gòu)等性能,制硯工藝性能優(yōu)于端、歙硯。據(jù)了解,紫禁城太和殿寶座下一塊巨石就是選用的上等紫石,取“紫氣東來”(取老子出關典故)之意。由于潭柘紫硯深藏宮中,無緣與百姓見面,潭柘紫石硯從此沉睡了幾百年。京城平安大道改造時,曾出土過多方潭柘紫石硯,說明它是北京的特產(chǎn)、當家石種。
硯式來自《西清硯譜》卷三,抄手式,長方形。硯高八寸四分,寬五寸五分,厚一寸。周刻溝塍,面為井字,中平如畦。池間刻臥牛二,神志宛然。上方側(cè)鐫“宋研”二字,右側(cè)鐫“方井”二字,并隸書。硯背鐫乾隆皇帝御題銘一首,行書。鈐篆書印文二,圓曰乾,方曰隆。原硯宋代,陶質(zhì)藏故宮乾清宮內(nèi),乾隆皇帝極為珍賞。今為潭柘紫石質(zhì)地,梁海英大師精心仿刻,再現(xiàn)了古硯風采。
受墨處居右下方,刻海濤環(huán)之。上方及左刻二龍,騰波上下。原硯左上方有一活眼,借作驪龍之珠。右方刻鯨魚激水,覆手深寸許,原硯清乾隆品鑒,并御題七言長詩一首。
見《西清硯譜》卷十五。硯高八寸六分,寬五寸三分,厚一寸一分,長方式。面上方刻陽文竹一叢,下為坡陀;中涵一潭為墨池,右旁刻作巖石上踞一鹿,作就池飲水狀,硯背正平。原硯曾經(jīng)清乾隆皇帝品鑒,并御題五言律詩一首。
硯譜載“鵝硯”,硯高七寸,寬三寸六分,厚四分。硯體琢為鵝形。鵝背平處受墨,上方及右洼下為硯池,鵝頸左顧,宛如梳羽狀,尾上翹。左右翼抱硯邊,硯背作雙掌劃波。此硯式出自《西清硯譜》。原硯清乾隆皇帝曾鑒賞并題詩。乾隆稱其“文房之逸品也”,詩贊:“老坑仔石誰磨礱,不辨制自南北宋?;蚴怯臆姄嵬媪T,化作鶂鶂傲池鳳?!?/p>
是硯質(zhì)地細潤,兩面刻作瓜葉藤蔓縈繞,葉間平坦為受墨處,中有火捺,隱如葉縷,上方活眼二,葉下隱螽斯一,活靈活現(xiàn)。左上方葉間稍平處鐫刻御題詩一首,隸書。硯背綴瓜大小凡三,瓜及旁大小眼凡四。是硯制作精巧,曾經(jīng)宋賢集翰,彌足珍貴。
硯高五寸七分,寬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式橢圓,墨池刻作海水騰躍,日輪涌起,故名。原硯曾經(jīng)乾隆皇帝鑒賞并題寫長達56字硯銘。
通體鐫刻蟠龍,受墨處正圓,若龍抱珠,墨池正當龍口,左側(cè)刻乾隆帝御題銘一首,楷書。此硯氣韻生動,靈光剔透,秀氣可愛。
這方潭柘寺猗玕亭曲水流觴硯,得自于20世紀90年代,在眾多硯材之中我選了它,是我對潭柘寺曲水流觴的敬意。潭柘寺猗玕亭圖案十分奇特,從南向北看像龍頭,而從北向南看卻又像虎頭。乾隆皇帝特意為潭柘寺流杯亭題詩一首,名為《猗玕亭》:“掃徑猗猗有綠筠,頻伽鳥語說經(jīng)頻。引流何必浮觴效,豈是蘭亭修契人?!鼻饔x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西周初年,周公建洛邑,建成之后,在洛水泛起帶羽翼不下沉的酒杯,以示慶祝,這就是流杯亭的起源。
潭柘紫石硯有限公司國硯藝術館坐落在門頭溝,繼承了明清宮廷硯之精髓,得到國家領導人及著名書畫藝術家趙樸初、啟功先生及故宮博物院的鑒評,是北京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稱之為北京拳頭產(chǎn)品當之無愧。其石質(zhì)細膩、晶瑩溫潤,研之有聲,其色紫韻華貴,其質(zhì)柔韌,其紋婉麗風漪,叩之似山谷回聲,撫之如幼兒肌膚。叩之錚錚似金聲,撫之如嬰兒肌膚,易于發(fā)墨,不損筆毫等特點,堪與端、歙硯媲美。
唐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痹撛婋m然說的端硯,但端硯與潭柘紫硯石質(zhì)同類,把采硯石材看成是“割紫云”,用神奇的彩筆描繪采石工的勞動,是妙筆生花。
筆者30年前在趙家臺村購買的潭柘寺曲水流觴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