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海春,陸雪芳,朱飛如,馮俊富(.北海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廣西 北海 536007;.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
小兒七星茶顆粒的主要成分為薏苡仁、稻芽、山楂、淡竹葉、鉤藤、蟬蛻、甘草。七藥合用,主治小兒開胃消滯,清熱定驚。用于小兒積滯化熱,消化不良,不思飲食,煩躁易驚,夜寐不安,大便不暢,小便短赤[1]。其中甘草的活性成分為甘草酸,具有顯著改善患兒免疫功能的效果。甘草酸含量測定中受測定工具的影響較大,常規(guī)測定方法無法收到滿意的效果,而UPLCMS/MS法的實施,配合不確定度影響,也更能提升藥物的含量[2]。本研究為分析小兒七星茶顆粒中甘草酸含量測定的不確定度,特就小兒七星茶顆粒進行受試分析,相關實驗報告如下。
1.1 一般研究材料 采用醫(yī)學研究驗證法,選擇化學室接受小兒七星茶顆粒中甘草酸含量測定的40例樣本進行研究,按照UPLCMS/MS法應用與否,就受試樣本的不確定度進行分析。
1.2 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guī)檢測組,研究組為UPLC-MS/MS法測定組,臨床觀察二者含量檢測不確定度符合情況并建立不確定度計算方法。
對照組:應用甘草浸膏粉—甘草酸的測定—毛細管區(qū)帶電泳法對受試樣本進行測定,甘草酸與甘草酸轉化器和甘草酸酶混合物反應形成中間體,中間體與高度特異的探針反應產生顏色,在OD=450nm時可被檢測到。
該產品可以檢測到低于20μm的甘草酸。
甘草酸測定方案概述:①在井中添加樣品和標準品;②加入甘草酸轉換器,孵育1小時;③加入反應混合物,孵育1小時;④分析與孔板。
研究組:使用KromasiL-C18(4.6mm×200mm,5μm)柱,甘草苷采用乙腈-0.5%醋酸(20∶8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276nm,柱溫為室溫;甘草酸流動相為甲醇-0.2mol·L-1乙酸銨溶液-冰乙酸(67∶32∶1),檢測波長252nm,柱溫為室溫。二者流速均為1.0ml·min-1,采用外標法定量測定;采用UPLCMS/MS法測定薯蕷皂苷元和齊墩果酸在不同濃度(0,0.01,0.02,0.05,0.1,0.2,0.5,1mmol/L)甘草酸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并繪制溶解度曲線;在甘草酸濃度為0-1mmol/L范圍內,薯蕷皂苷元和齊墩果酸的溶解度均隨甘草酸濃度的增加呈上升趨勢。當甘草酸溶液的濃度達到1mmol/L時,薯蕷皂苷元的溶解度增加約60倍(6.15→360.59ng/mL);齊墩果酸的溶解度增加約60倍(20.09→1155.36ng/mL)。
對同一量,進行多次計量,然后算出平均值。對于偏離平均值的正負差值,就是其不確定度。其差值越大,則計量的不確定度就越大。
在數(shù)理統(tǒng)計學上,一般用方差(S)來表示:S2={(x1-X)2+(x2-X)2+(x3-X)2……+(xn-X)2}/(n-1)。注:X為平均值,n為測量的次數(shù)。
方差越大,其不確定度則越大;方差越小,其不確定度就越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DAS 2.0.1版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用(%)、(±s)表示,用χ2、t檢驗,以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檢測不確定度符合率情況 研究組檢測不確定度符合率為95.00%(19/20),對照組檢測不確定度符合率情況為80.00%(16/20),統(tǒng)計學意義特征對比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檢測不確定度符合率情況比較(n/%)
2.2 UPLC-MS/MS法測定甘草酸含量不確定度分析 根色譜柱為Eurospher 100-5 C18色譜柱(250mm×4.6mm,5μm);柱溫:室溫;流動相為乙腈∶0.05mol·L-1磷酸(二乙胺調pH=5)=70∶30;流速為1.0ml·min-1;紫外檢測波長:264nm。結果:在該條件下,甘草酸主峰和雜質得到很好的分離,甘草酸濃度在10-200μg·ml-1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r=0.9999;平均回收率為98.1%,RSD=0.73%;甘草酸溶液在室溫避光條件下放置5h內保持穩(wěn)定。
小兒七星茶顆粒中甘草酸含量測定中,通過建立UPLC-MS/MS法甘草酸模型,分析影響含量不確定度的因素,更能提升標準曲線不確定度[3-4]。
王彥帥[5]等人的研究成果進一步表明,建立經典名方物質基準HPLC指紋圖譜及多指標成分含量測定的方法,為物質基準質量標準研究提供依據(jù);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100mm×2.1mm,1.8μm)色譜柱,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脫,流速為0.2ml·min-1,檢測波長210nm,柱溫為30℃;甘草酸3.51-35.10μ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為94.78%(RSD=1.72%)、96.84%(RSD=1.85%)(n=6);桑皮苷對照組、甘草苷、甘草酸銨含量測定方法的平均加樣回收率分別為97.82%、97.40%、105.81%,RSD分別為4.41%、2.51%、1.19%,均滿足《中國藥典》2015年版要求,3種成分分別在25.25-2525、25-2500、8.5-850ng線性關系良好,精密度、穩(wěn)定性、重復性良好。對10批次瀉白散物質基準進行含量測定,其中甘草苷質量分數(shù)、甘草酸質量分數(shù)結果分別為0.1-1.6mg/g。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小兒七星茶顆粒中甘草酸含量的不確定度;以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譜柱(1.7μm,2.1mm×50mm)分離,乙腈和水為流動相梯度洗脫,流速0.5mL·min-1[6]。用液相色譜法測定,生藥分析方法:將甘草制成粉末,取該粉末約0.5g,精密稱定,置入容量為50ml的離心管內,加流動相25ml,裝上流冷凝管后,在85℃的水浴上加熱15分鐘,冷卻后進行離心分離,將上清液移置50ml的容量瓶中。殘渣再加流動相提取兩次,每次加10ml振搖5分鐘,離心分離,將其上清液并入上述容量瓶中,最后加流動相至刻度,作為樣品溶液。此外,取甘草酸單銨鹽對照品約0.06克,精密稱定,置入50ml的容量瓶中,加流動相溶解后調至刻度。準確量取該液25ml置入50ml容量瓶中,加流動相調至刻度,作為對照品溶液。準確取樣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各10m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中,按上述色譜條件進行分析,測定各溶液中甘草酸的峰面積,并由此計算樣品中甘草酸含量,甘草酸單銨鹽換算成甘草酸的換算系數(shù)為0.9797。對三個不同產地的甘草樣品進行分析,測得甘草酸的含量[7]。建立不確定度計算方法,在HPLC法測定該藥物中芍藥苷和甘草酸的合成不確定度、擴展不確定度。芍藥苷和甘草酸含量測定結果對比分別為0.032mg·g-1VS 0.030mg·g-1、0.064mg·g-1VS 0.060mg·g-1、(3.514±0.064)mg·g-1VS (2.987±0.060)mg·g-1[8]。成功建立炙甘草UPLCMS/MS指紋圖譜分析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UPLC-MS/MS),選擇對照組CQUITY UPLC 研究組EH C18色譜柱(1.7μm,100mm×2.1mm),以乙腈-0.2%甲酸水作為流動相,梯度洗脫80min,分別獲得不同批次炙甘草及葛根芩連湯不同配伍組的色譜圖;建立了炙甘草UPLC-MS/MS指紋圖譜,確定了12個共有峰,指認12號峰為甘草酸銨[9]。
綜上所述,UPLC-MS/MS法的實施,對提升小兒七星茶顆粒中甘草酸含量測定確定度具有顯著的效果,值得在化學室的研究中加以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