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明
“雙減”文件頒布之后,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學校、教師、家長非常關心自己該如何應對。其實,說一千道一萬,辦法就是一個——尊重教育規(guī)律。學校要尊重教育規(guī)律,探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課后服務水平,豐富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辦法和措施;教師要尊重教學規(guī)律,積極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作業(yè)設計水平,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家長要尊重孩子成長規(guī)律,科學合理安排好孩子課余生活。大家齊心協(xié)力,才能把好事辦好!
作為一名從教近30年的教育工作者,能夠深切感受到家長、社會對教育的“特別關注”和與日俱增的焦慮情緒,所以非常支持國家出臺能夠改變教育生態(tài)、構建教育新格局的“雙減”政策。
教育本應是慢藝術,靜等花開,而唯分數論的競爭環(huán)境導致教育追求“短平快”。兩種不同的觀念造就了不同的教育模式。哪種模式更符合學生成長規(guī)律?很多教師和家長都知道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會傷害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健康,長時間無休止的課業(yè)學習也是一種揠苗助長的行為,但別人都在做,自己能不做嗎?“雙減”政策落地,從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的教育行為上入手,給日益激烈的校內校外競爭降溫,這正是一個契機,讓大家都先停下盲目競爭的腳步。但“雙減”也不能只停留在對教育行為的規(guī)范上,最終還應該讓這項政策倒逼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學習教育規(guī)律,尊重教育規(guī)律,按教育規(guī)律辦事,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做人、做事。只有讓教育規(guī)律深入人心,這項改革才能真正達到目的。
落實“雙減”政策,在“減”的同時,我們一定還要配套做好尊重教育規(guī)律的工作,這中間最重要的三方是學校、教師和家長。
學校要意識到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還是要去除唯分數論,學校要做的重要配套工作就是評價制度的改革,要多一些評價學生和教師的尺子,充分發(fā)揮學校教師的專業(yè)特長,開設豐富多彩的課程,滿足學生個性成長的需要,將豐富的特色課程與學校的課后服務結合起來,將特色課程評價與特長學生評價做起來,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愉快、童年的幸福。
教師要做的最大努力還是在教學上,要提高效率,尤其是課堂教學的效率。從今往后,教師都要有精細化管理學生時間的觀念,精打細算地把學生的每一分鐘和每一分精力都用好用充分,這就對備課的功夫有了更高的要求。留作業(yè)也是一門學問,精心設計,最好能夠分層布置,更重要的是能夠從有限的作業(yè)中找到有效的反饋,再去精準地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向課堂要質量,向輔導要精準,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才能打消家長的焦慮,緩解家校矛盾,這也是“雙減”政策成敗的關鍵!
家長也不能借口自己是非專業(yè)教育者,而把引導孩子成長的責任推給校外培訓機構,家長必須成為教師的同盟軍,與教師一起研究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學習困難,如何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在陪同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家長都必須成為“教育者”,家長更大的責任在于陪伴,家長也要了解教育規(guī)律,不做揠苗助長的事,要支持學校各項活動,讓孩子感受到愛,感受到尊重,感受到責任。遇到孩子成長中的困惑,家長還要積極與教師溝通,家校攜手育人才是王道。養(yǎng)和育都是父母的責任,無論養(yǎng)還是育,都需要教育智慧。
(來源 : 《人民教育》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qū)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