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德錕 方銀軍 劉雪鋒
(1.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江蘇無錫,214000;2.贊宇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30)
N, N-二甲基-9-癸烯酰胺(NADA)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25℃時,其溶解度<1.01 g/100 g水)[1]。與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硫酸鈉(SDS)復配后,可以有效改善NADA的水溶性;NADA與SDS復配具有良好的正協(xié)同效應,與單一NADA及SDS相比,NADA-SDS復配體系的表面活性更加出色。為此,本文選用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AEO9)與NADA復配,通過考察NADA-AEO9復配體系的水溶性、表面張力(γ,mN/m)-濃度(c,mol/L)對數(γ-logc)曲線[2],計算NADA-AEO9復配協(xié)同作用參數(βm和βσ)[3],探究NADA-AEO9復配體系的協(xié)同增效效應,為拓展NADA的應用范圍累積相關信息。
K100型全自動表面張力儀(KRUSS公司,德國),TU-1950型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公司,中國),AVANCE Ⅲ HD 400 MHz核磁共振儀(BRUKER公司,瑞士)。
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AEO9,98.0%),Aladdin產品;1,4-二氧六環(huán)(分析純),國藥集團產品;三丙基磷酸酐(T3P?,50%DMF溶液)、過氧硫酸氫鉀復合鹽(>98%),Adamas產品;2-碘苯磺酸鈉(>97%)、9-癸烯醇(NDE,>97%),TCI產品。
由于Grubbs催化由乙烯和油酸轉位生成9-癸烯酸(NDA)反應的轉化率較低(<40%)[4],故選擇以NDE作為原料,經KHSO5氧化生成NDA[5]后,再與DMF反應得到NADA[6](圖1)。
圖1 NADA的合成路線
將過氧硫酸氫鉀復合鹽23.2 g、2-碘苯磺酸鈉98.3 mg與60.0 ml CH3CN加入至圓底燒瓶中充分混合,升溫至70℃,在攪拌下滴加5.0 g NDE,反應6 h。硅膠薄層色譜(TLC,石油醚∶乙酸乙酯=1∶1)監(jiān)控反應進程。反應結束后冷卻至室溫,減壓抽濾除去無機鹽,水洗三次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機相用無水Na2SO4干燥后,減壓蒸餾得到淡黃色油狀粗產物,粗產物經硅膠柱層析(乙酸乙酯∶正己烷=2∶1)處理后,得到無色油狀液體NDA 4.8 g(收率約89%)。
分別取5.0 g NDA、16.8 ml DMF、3.5 ml 4 mol/L HCl-1,4-二氧六環(huán)溶液以及18.0 ml T3P? 50% DMF溶液加入圓底燒瓶混合均勻,升溫至130℃,用TLC(展開劑為正己烷∶乙酸乙酯=2∶1)監(jiān)控反應進程。NDA耗盡后降溫至10℃,加入半飽和Na2CO3溶液中和HCl,用乙酸異丙酯萃取有機相,無水Na2SO4除水,減壓蒸餾得到淡黃色油狀粗產物,粗產物經硅膠柱層析(乙酸乙酯∶正己烷=1∶2)處理后得到無色油狀液體NADA 5.4 g(收率約92%)。分別采用磁共振氫譜(1H NMR)和磁共振碳譜(13C NMR)驗證所得NADA的分子結構。1H NMR(400 MHz,CDCl3)δ=5.80(m,1H),4.96(m,2H),3.00(s,3H),2.94(s,3H),2.27~2.33(m,2H),2.03(q,J=7.3 Hz,2H),1.57~1.69(m,2H),1.27~1.41(m,8H);13C NMR(101 MHz,CDCl3)δ=173.32、139.17、114.16、37.32、35.39、33.78、33.42、29.47、29.30、29.00、28.89、25.18,與文獻報道[6]吻合,驗證所得產物為NADA。經氣相色譜測定,所得NADA的歸一化純度約為98.7%(測試條件:氫離子火焰檢測器,弱極性SE-54色譜柱,柱箱目標溫度280℃,極限溫度300℃,載氣為氮氣,流量為100 ml/min)。
保持NADA的質量百分比濃度為1%,配制不同NADA摩爾比例(xN)的NADA-AEO9復配體系水溶液50 ml,并使用目視觀察法[7]測量在緩慢升溫(或降溫)過程中NADA-AEO9復配體系水溶液的外觀由混濁變澄清(或由澄清變混濁)所對應的溫度(t,℃),測量三次取平均值。輔以25℃時NADA-AEO9復配體系水溶液的透光率T來間接說明低xN下NADA-AEO9復配體系的水溶性。
在25℃下,配制0.05 mol/L的單一NADA、AEO9水溶液以及不同xN的NADA-AEO9復配體系水溶液,用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測量各樣品在550 nm處的透光率T,測量三次,取平均值。
在25℃下先配制不同xN的NADA-AEO9高濃度樣品,再于25℃下通過稀釋法得到各xN下系列濃度c的NADA-AEO9復配體系水溶液,25℃恒溫12 h后,在(25±0.1)℃下,用Du Noüy吊環(huán)法測定γ,測量五次取平均值記錄,繪制表面張力γ-logc曲線,進而得到臨界膠束濃度(cmc)、cmc處對應的表面張力(γcmc)、c20(使純水表面張力降低20 mN/m時所需表面活性劑的濃度),通過Gibbs方程(1)并根據Tomomichi Okano[8]所采用計算系數以及方程(2)計算飽和吸附量(Γmax,μmol/m2)和分子平均占據最小面積(Amin,nm2)。
由方程[3](3)和(4)、(5)和(6)分別迭代計算NADA-AEO9、復配體系的協(xié)同作用參數βm與βσ,其中,xNm和xNσ分別為NADA在混合膠束中和混合吸附層中的摩爾分數,βm為復配體系混合膠束中協(xié)同作用參數,βσ為復配體系混合吸附層中協(xié)同作用參數。
式(3)和(4)中,cmcN、cmcA和cmcN-A分別為NADA、AEO9和NADA-AEO9復配體系的臨界膠束濃度;式(5)和(6)中,cN-A為一給定γ下NADA-AEO9復配體系中混合表面活性劑的總濃度,cN0和cA0分別為單獨NADA和AEO9將水溶液的表面張力降低至γ所需要的濃度。
在室溫條件下,1% NADA水溶液是混濁的,且加入少量AEO9后,在xN>0.88范圍內NADAAEO9復配體系水溶液仍不澄清;降溫至0℃時,溶液依然不澄清,繼續(xù)降溫則出現(xiàn)結冰現(xiàn)象。因此,在圖2A中將xN>0.88所對應的t暫記為0℃。
圖2 NADA-AEO9復配體系的(A) t-xN曲線(NADA濃度為1%)和(B) T-xN曲線(表面活性劑總濃度為0.05 mol/L)
由圖2A可見,在NADA-AEO9復配體系中,當AEO9的摩爾分數xA從0增加至0.22時,NADAAEO9復配體系的t從0℃提高至25℃以上;且在0.88>xN>0.64范圍內,NADA-AEO9復配體系的t隨xA增加而持續(xù)增大,升溫法與降溫法的測試結果都表現(xiàn)出相同的變化規(guī)律。因此,xA>0.22時,NADA(1%)-AEO9復配體系水溶液在25℃時均呈現(xiàn)為澄清透明的溶液,表明AEO9與NADA的復配后能夠有效地提高NADA的水溶性。其原因可能是:
(1)AEO9對NADA實現(xiàn)了增溶,從而提高了NADA的溶解度[9]。
(2)AEO9的引入可能會使NADA分子與AEO9之間產生一定的協(xié)同效應,有效提高NADA的親水性[10]。
(3)隨著AEO9量的增加,NADA與AEO9可能會形成混合膠束,使NADA-AEO9復配體系中的NADA不易析出[11]。
再由圖2B可知,25℃時NADA溶液(0.05 mol/L)是混濁的;與AEO9復配后,NADAAEO9復配體系的透光率T有所增加,當xA增大至0.08時,NADA-AEO9復配體系的透光率即可達到99.8%,其外觀呈澄清透明;隨后,xA在0.08~1很寬的范圍內,NADA-AEO9復配體系皆在25℃下呈現(xiàn)為澄清透明的溶液,表明AEO9與NADA的復配能夠有效提高NADA的溶解度。
圖3為25℃下測定NADA、AEO9以及各xN的NADA-AEO9復配體系的γ-logc曲線,并通過γ-logc曲線計算出NADA、AEO9以及NADA-AEO9復配體系的cmc、γcmc、c20、cmc/c20、Γmax和Amin(表1)。
圖3 NADA-AEO9復配體系的γ-logc曲線
如圖3所示,AEO9的cmcA與γcmc分別為8.65×10-2mmol/L和32.88 mN/m,與文獻報道[12]相符;NADA的cmcN與γcmc分別為6.44 mmol/L和28.85 mN/m。
從表1中cmc數據可知,無論xN為何值,都有cmcN-A<cmcN,在xN>0.7時,既有cmcN-A<cmcN又有cmcN-A<cmcA。由此可見,當NADA與AEO9復配后,在xN>0.7時,無論是AEO9還是NADA的表面活性均有提高,存在正協(xié)同效應[13]。當xN=0.1時,復配體系的cmcN-A出現(xiàn)最小值(4.64×10-2mmol/L)。從表1中γcmc數據可知,NADA-AEO9復配體系的γcmc皆小于單一AEO9的γcmc,表明NADA-AEO9復配后降低表面張力的效能明顯優(yōu)于AEO9的;當xN=0.1時,γcmc出現(xiàn)最小值30.34 mN/m(該值小于單一AEO9的32.88 mN/m),表明在溶液氣-液界面上NADA與AEO9都有吸附并形成了混合吸附層。從表1中數據c20和cmc/c20可知,隨著xN的降低,c20不斷降低,表明NADA-AEO9復配體系降低表面張力的效率比NADA的高,而cmc/c20隨xN降低而先降后升則表明,NADA-AEO9進入吸附層的傾向先降低后升高。從表1中Γmax可以看到在0.1<xN<0.9范圍內,Γmax,N-A幾乎不隨xN增加而明顯變化,可能的原因是:Amin較小的NADA會填充在擁有較大Amin的AEO9與AEO9之間的縫隙[14],但隨著xN增加協(xié)同效應逐漸減弱,NADA在AEO9間的填充導致Γ有增大的趨勢而NADA與AEO9的協(xié)同效應降低卻使Γ有減小的趨勢,此兩種互為相反作用的綜合結果導致Γmax,N-A在0.1<xN<0.9范圍內的變化較??;而Amin,N-A的變化規(guī)律恰好與Γmax,N-A的相反(表1中Amin數據)。
表1 NADA-AEO9復配體系的表面化學參數
不同xN時,NADA-AEO9復配體系的協(xié)同作用參數βm和βσ的計算結果列于表2。
從表2數據可知,隨著NADA-AEO9復配體系中xN的提高,NADA-AEO9混合膠束中的xNm以及NADAAEO9混合吸附層中的xNσ都逐漸增大,可見,在NADA-AEO9復配體系中所形成的膠束、在氣-液界面所形成的吸附層確實是由NADA與AEO9共同參與的混合膠束和混合吸附層。由表2中βm數據可知,在0<xN<1范圍內,所有NADA-AEO9復配體系的βm均為<0的負值,且β|m|>|ln(cmcN/cmcA)|=4.30,表明在NADA-AEO9混合膠束中NADA與AEO9之間存在正協(xié)同效應[15,16];當xN=0.1時,β|m|有最大值9.51,說明此時NADA-AEO9混合膠束中NADA與AEO9之間產生的正協(xié)同效應最強[15];此結果呼應圖3中所得結論“xN=0.1時NADA-AEO9復配體系的cmc有最小值為4.64×10-2mmol/L”。由表2中的βσ數據可知,在0<xN<1范圍內,所有NADA-AEO9復配體系的βσ均為<0,且β|σ|>|ln(cN0/cA0)|=4.68,表明在NADAAEO9混合吸附層中NADA與AEO9之間也存在正協(xié)同效應[15];當xN=0.1時,β|σ|有最大值為11.96,說明此時NADA-AEO9混合吸附層中NADA與AEO9之間產生的正協(xié)同效應最強[15];此結果與圖3中所得“xN=0.1時NADA-AEO9復配體系的γcmc有最小值為30.04 mN/m”相呼應。
表2 NADA-AEO9復配體系的協(xié)同作用參數
綜上所述,將NADA與AEO9復配,可以有效地改善NADA在水中的溶解度,當xA達0.22時,NADA-AEO9復配體系水溶液(其中NADA的濃度為1%)在25℃時呈澄清透明。NADA與AEO9復配呈現(xiàn)正協(xié)同效應,βm與βσ均<0,所形成NADA-AEO9混合膠束可以明顯地提高NADA降低表面張力的效率,在xN=0.1時,cmcN-A具有最小值為4.64×10-2mmol/L;形成NADA-AEO9混合吸附層使得AEO9降低表面張力的效能也明顯提高,在xN=0.1時γcmc,N-A具有最小值為30.04 mN/m。NADA與AEO9復配正協(xié)同效應顯著,將NADA與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使用,可望成為在實際領域中使用NADA的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