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怡君 單 艷△ 汪詠蒔 李 軍 徐鵬舉 林 江 曾蒙蘇
(1上海市影像醫(yī)學研究所 上海 200032;2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放射科,3心臟超聲診斷科,4心臟外科 上海 200032)
先天性二葉式主動脈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畸形,發(fā)病率約1%~2%[1-2]。BAV 常伴有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is,AS)、主動脈瓣關閉不全(aortic insufficiency,AI)、主動脈瘤及主動脈夾層[3-4]。 雖然目前對于引起B(yǎng)AV 患者主動脈壁彈性變化的機制仍存在爭議,但BAV 患者表現出的異常血流動力學模式長期作用于主動脈壁,使主動脈彈性下降,最終導致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形成是被證實的機制[5]。
早期、準確評估主動脈彈性的變化可以為了解BAV 患者主動脈壁重塑和BAV 相關主動脈病提供更多信息[6]。主動脈擴張度是指一個心動周期內,在動脈血壓壓力變化的作用下,主動脈橫截面積的相對變化[7]。主動脈擴張度可以通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直接獲得,且在一次掃描中可以同時獲得中段升主動脈(middle ascending aorta,mid-AA)和近端降主動脈(proximal descending aorta,PDA)的彈性參數。
對于正常三葉式主動脈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者,有研究表明升主動脈擴張是導致主動脈彈性減低的重要因素[8]。此外,目前已研究證實,主動脈瓣功能正常的BAV 患者就可存在主動脈彈性減退,且減退程度在BAV 伴升主動脈擴張者中更加明顯[8-9]。然而,對于伴有升主動脈擴張的BAV 患者,主動脈瓣功能障礙是否會加速主動脈壁重塑、導致其順應性進一步下降,目前尚不清楚。我們的研究假設是升主動脈擴張和主動脈瓣功能障礙會影響B(tài)AV 患者的主動脈彈性,目的是利用MRI 測量mid-AA 和PDA 的直徑、面積和擴張度,比較BAV伴升主動脈擴張和/或AS/AI 的患者與健康對照組間兩段主動脈的彈性差異。
研究對象前瞻性選取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門診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經臨床和超聲診斷為BAV 的患者130例。根據升主動脈直徑和主動脈瓣功能,將BAV 患者分為4 組:BAV 伴正常或輕度瓣膜功能障礙且升主動脈不擴張組(BAVCTL,n=30);BAV 伴正常或輕度瓣膜功能障礙且升主動脈擴張組(Dilated BAV-NF,n=40);BAV 伴中重度主動脈瓣狹窄且升主動脈擴張組(Dilated BAV-AS,n=30);BAV 伴中重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且升主動脈擴張組(Dilated BAV-AI,n=30)(圖1B~E)。4 組配對內容包括:年齡、性別、體表面積、收縮壓、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和血清總膽固醇水平。診斷標準為:MRI 上測得升主動脈直徑≥40 mm 定義為主動脈擴張。根據美國心臟協(xié)會/美國心臟病學會指南,主動脈瓣輕、中、重度狹窄者,平均跨瓣壓差分別為<20 mmHg、20~40 mmHg、>40 mmHg(1 mmHg=0.133 kPa,下同);主動脈瓣輕、中、重度關閉不全者,反流分數分別為<30%、30%~49%、≥50%[10]。排除標準:(1)同時存在中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和關閉不全;(2)主動脈縮窄和/或其他形式的先天性心臟??;(3)馬方綜合征或馬方綜合征家族史;(4)既往心血管手術史;(5)有MRI 檢查禁忌證。另外選取本院體檢合格的30 名TAV 志愿者作為健康對照組(TAV-CTL,n=30)(圖1A)。本研究獲得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倫理號:B2020-232R)。所有參與者簽署本研究的書面知情同意書。
圖1 TAV 和BAV 各組主動脈瓣形態(tài)和中段升主動脈直徑Fig 1 Aortic valve morphology and diameter of mid‐AA in TAV and BAV subjects
超聲檢查采用Philips iE33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所有受試者進行常規(guī)超聲心動圖檢查。BAV 可根據瓣膜融合形態(tài)分為:左右冠狀竇融合型(left and right cusp fusion type,LR),右無冠狀竇融 合 型(right and non-coronary cusp fusion type,RN)和左無冠狀竇融合型(left and non-coronary cusp fusion type,LN)[11](圖1)。 本次試驗未納入LN型BAV患者。左心室容積通過Teichholz 校正公式計算。
磁共振檢查采用3.0T(Verio,德國Siemens Medical Systems 公司),磁共振穩(wěn)態(tài)自由進動序列(steady-state free precession sequence,SSFP),8 通道體部線圈,常規(guī)胸腹部定位掃描。在橫斷位、冠狀位、矢狀位定位圖基礎上,取右肺動脈平面,心電門控,屏氣采集,獲取一個心動周期mid-AA 和PDA橫斷位圖像(圖2、3)。TR 45.3 ms,TE 2.4 ms,反轉角12°,層厚6 mm,視野276 mm×340 mm,矩陣156×192,時間分辨率26~32 ms。
圖2 健康對照組主動脈擴張度測定Fig 2 Aortic distensibility calculation in a TAV‐CTL
觀察指標TAV 及BAV 各組mid-AA 和PDA直徑、橫截面積及主動脈擴張度。應用Syngo MR B14 工作站,測量mid-AA 和PDA 的直徑以及舒張期和收縮期的主動脈橫截面積(圖3)。結合動脈血壓,根據公式[7]:[(Amax-Amin)/Amin]/(SBPDBP),得到主動脈擴張度。Amax 和Amin 分別為主動脈收縮期的最大橫截面積和舒張期的最小橫截面積,SBP 和DBP 分別為所測得的肱動脈收縮壓和舒張壓。
圖3 TAV 和BAV 各組中段升主動脈和近端降主動脈的最大(上排)和最小橫截面積(下排)Fig 3 The maximum(top)and minimum(bottom)aortic cross‐sectional area of mid‐AA and PDA in TAV and BAV subjects
在MRI 檢查前測得受試者右臂肱動脈收縮壓和舒張壓。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Shapiro-Wilk 檢驗、直方圖和Q-Q 圖對連續(xù)型變量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連續(xù)型變量以±s或中位數(四分位數)表示,分類型變量以數值(百分比)表示。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連續(xù)型變量采用Student’s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則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分類型變量用卡方檢驗或Fisher 精確檢驗。對mid-AA 和PDA 擴張度的前后兩次測量值采用組內相關系數分析(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進行比較。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基本情況表1 顯示了TAV 和BAV 受試者的臨床信息。BAV 患者各組間在年齡、性別、體表面積、心率、共存疾病、用藥情況以及瓣膜亞型上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Dilated BAV-AI 患者舒張壓 較Dilated BAV-AS患者小(F=4.682,t=2.685,P=0.010),脈壓差較Dilated BAV-NF(F=18.196,t= -2.141,P=0.040)和Dilated BAV-AS 大(F=8.852,t=-2.783,P=0.008),左心室容積和左心室容積指數較Dilated BAV-NF(左心室容積:F=40.774,t=-6.563;左心室容積指數:F=43.250,t=-6.703;P均<0.001)和Dilated BAV-AS 大(左心室容積:F=18.851,t=-6.320;左 心 室容積指數:F=17.890,t=-6.302;P均<0.001)。 Dilated BAV-AS患者平均跨瓣壓差較Dilated BAV-NF(F=28.697,t=-11.181,P<0.0001)和Dilated BAV-AI 患者大(F=24.761,t=11.351,P<0.001)。
表1 TAV 對照組和BAV 患者的臨床特征Tab 1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BAV patients and TAV volunteers
動脈直徑、面積和擴張度TAV-CTL 和BAV-CTL 兩組間主動脈直徑、升降主動脈橫截面積和擴張度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BAV-CTL 組相比,Dilated BAV-NF 組的mid-AA 直徑和橫截面積增大(直徑:Z=-6.275;最大橫截面積:Z=-6.210;最小橫截面積:Z=-6.084;P均<0.001),mid-AA 擴張度明顯降低(Z=-2.854,P=0.004),而PDA直徑、橫截面積和擴張度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與Dilated BAV-NF相比,Dilated BAV-AI 患 者mid-AA 橫截面積較大(最大橫截面積:Z=-2.454,P=0.014;最小橫截面積:Z=-2.933,P=0.003),mid-AA擴張度增加(Z=-2.737,P=0.006),PDA 直徑和橫截面積增大(直徑:Z=-4.936;最大橫截面積:Z=-4.881;最小橫截面積:Z=-4.362;P均<0.001),PDA 擴張度稍增高(Z=-2.238,P=0.024)。與Dilated BAV-AS 相 比,Dilated BAV-AI患者mid-AA 最小橫截面積稍大(Z=-2.020,P=0.043),mid-AA 擴張度增加(Z=-2.282,P=0.022),PDA 直徑和橫截面積增大(直徑:Z=-5.198;最大橫截面積:Z=-5.026;最小橫截面積:Z=-4.471;P均<0.001),PDA 擴張度稍增高(Z=-2.468,P=0.014)。 Dilated BAV-NF 和Dilated BAV-AS 兩組在主動脈直徑、橫截面積及擴張度上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2,圖4)。
圖4 TAV 對照組和BAV 患者中段升主動脈(A)和近端降主動脈(B)擴張度的差異Fig 4 Distensibility of mid‐AA(A)and PDA(B)in TAV controls and BAV patients
表2 TAV 對照組和BAV 患者的MRI 檢查指標比較Tab 2 Comparison of MRI parameters in BAV patients and TAV volunteers
BAV 各組中LN 型和RN 型患者中段升主動脈和近端降主動脈直徑、橫截面積及擴張度差異均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圖5)。
圖5 BAV 患者LR 型和RN 型中段升主動脈(A)和近端降主動脈(B)擴張度的差異Fig 5 Distensibility of mid‐AA(A)and PDA(B)in LR‐BAV and RN‐BAV patients
重復性分析隨機選取40 個受試者的MRI 圖像,由兩名測量者獨立測量主動脈橫截面積且計算主動脈擴張度,其中一名間隔1 周重復測定。mid-AA 和PDA 擴張度在觀察者內和觀察者間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mid-AA 擴張度觀察者內的差異性ICC 為0.971(95%CI:0.939~0.986),觀察者間的差異性ICC 為0.989(95%CI:0.960~0.997),PDA 擴張度觀察者內的差異性ICC 為0.962(95%CI:0.921~0.981),觀 察 者 間 的 差 異 性ICC 為0.965(95%CI:0.933~0.996)。
BAV 常伴隨大血管病變和主動脈瓣病變,其相關主動脈病的病因機制復雜,近年來愈來愈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既往文獻報道[12-13],主動脈壁重塑與年齡、血壓、主動脈直徑等相關,但目前對于合并升主動脈擴張和主動脈瓣病變的BAV 患者主動脈彈性特征鮮有報道。本研究在匹配年齡、血壓等臨床資料后,采集了130例BAV 患者主動脈MRI 圖像,以探討不同并發(fā)癥下BAV 患者主動脈彈性特點。對比超聲檢查,MRI 具有無創(chuàng)、軟組織分辨率高、操作者依賴性小、視野大、可動態(tài)觀察主動脈形態(tài)變化、精確顯示管腔情況等特點,對研究BAV 相關主動脈病的價值更高。
主動脈作為主要的彈性血管,可將心室的間斷性射血轉變?yōu)檠涸谘苤械倪B續(xù)流動,減少心動周期中血壓的波動幅度。主動脈順應性減低意味著其對血壓緩沖能力減弱,是反映主動脈結構和功能受損的重要指標。 與既往的MRI 研究結果一致[8-9],我們發(fā)現BAV-CTL 患者與TAV-CTL 主動脈擴張度無明顯差異,而Dilated BAV-NF 組中段升主動脈擴張度顯著降低,這提示主動脈直徑大于40 mm 可能是主動脈彈性受損的重要標志。組織學研究表明BAV 患者主動脈中層易發(fā)生囊變壞死,膠原纖維增加,彈性纖維裂解,導致主動脈管壁擴張、彈性減弱[14-15]。此外,隨著主動脈直徑增加,升主動脈內皮功能損傷,管壁炎性反應和氧化應激反應增加,引起主動脈壁發(fā)生重塑[9]。反之,升主動脈彈性減弱也是導致主動脈進一步擴張的重要因素之一[8,13],有研究認為和馬方綜合征相似[16],主動脈彈性可以作為BAV 患者升主動脈擴張的獨立預測因子[17]。另外,我們發(fā)現PDA 彈性受到主動脈瓣膜形態(tài)或升主動脈擴張的影響不大,這說明BAV 患者中主動脈彈性受損可能具有位置局限性。PDA和mid-AA 平滑肌細胞起源不同可能是導致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18]。BAV 相關的主動脈疾病,如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等多發(fā)生在升主動脈,進一步證實了BAV 患者具有主動脈區(qū)域性重塑的特征[4,19]。
為了解主動脈瓣膜功能障礙對主動脈彈性的影響,我們比較了在主動脈直徑大于40 mm 時,BAV 伴AS 和AI 的 患 者mid-AA 和PDA 的擴張度。我們觀察到Dilated BAV-AS 和Dilated BAV-NF兩組間主動脈擴張度無明顯差異,而Dilated BAV-AI患者mid-AA 和PDA 擴張度相對更高,左心室容積指數更大。與之前的超聲研究結果一致[20-21],主動脈管壁重塑與AS 無顯著相關性,這可能與中重度AS 的患者心臟收縮期射血量明顯減少有關。 相反,當伴有中重度AI 時,患者的心臟射血量和左心室后負荷增加[13],同時,患者的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脈壓差明顯增大。為了適應左心室容積增加所引起的變化,主動脈通過提高管壁順應性作為早期的調節(jié)機制[22]。另外,血壓變化對主動脈可產生連續(xù)的、整體性的影響,因此除了mid-AA 外,PDA擴張度也相應有所升高。然而,有研究對兒童BAV伴升主動脈不擴張的患者進行了超聲檢查,發(fā)現伴有AS 者主動脈彈性增加,而伴有AI 者主動脈彈性受損更嚴重[23]。和該研究不同的是,我們選取了升主動脈擴張且伴有瓣膜功能障礙的BAV 成年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MRI 檢查探討在主動脈彈性功能已經出現損傷的基礎上,主動脈瓣功能障礙是否加速主動脈重塑的過程。
有研究證明肱動脈血壓和有創(chuàng)方法所測得的中心動脈血壓有良好的一致性[24],并且肱動脈測量血壓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的檢查手段,可常規(guī)應用于臨床工作。本研究采用了肱動脈血壓代替中心動脈壓來計算主動脈擴張度。另有研究顯示,LR 型BAV和RN 型BAV 在升主動脈擴張部位上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LR 型以主動脈根部擴張為主,RN 型以遠端升主動脈和主動脈弓部擴張為主[25-26]。本研究的局限性為:(1)為橫斷面研究,未來需要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監(jiān)測主動脈壁彈性的動態(tài)變化,以確定導致主動脈彈性降低的真正因素。(2)只測量和計算了mid-AA 和PDA 的直徑和擴張度,主動脈根部和主動脈弓等多部位主動脈彈性差異需要進一步研究。
綜上,主動脈擴張和AI 是影響B(tài)AV 患者主動脈彈性的重要因素。主動脈擴張對主動脈彈性的影響局限于升主動脈,而AI 對主動脈彈性的影響范圍更廣。在對BAV 患者進行長期隨訪過程中,定量評估主動脈彈性可能有助于了解BAV 相關主動脈病的發(fā)生,并對其進行及時干預。
作者貢獻聲明潘怡君 研究設計,數據整理,統(tǒng)計分析,論文撰寫。單艷 實驗設計和指導,數據采集,論文修訂。汪詠蒔 論文構思,數據采集。李軍 病例搜集。徐鵬舉,林江,曾蒙蘇 實驗設計和指導,論文修訂和審閱。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