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克林
(象州縣水晶鄉(xiāng)農業(yè)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廣西象州 545805)
我國油菜常年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居于世界第一位,油菜出油量占植物油總量的40%,但自產食用植物油供給率不到40%,市場需求缺口極大。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來賓市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的歷史由來已久。油菜是冬季作物,開花季節(jié)在早春,冬種春收。油菜有經濟價值,也有觀賞價值,可吸引許多游客賞花游玩。科學種植油菜,對農業(yè)增產增收、提升生產效益及經濟效益有重要的意義。
油菜品種的選擇對油菜的產量和質量有決定性作用。合理選擇油菜品種,需要綜合考慮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土壤、栽培技術水平、茬口等。選擇適應能力較強、抗倒伏、抗病的優(yōu)質油菜品種是油菜高產優(yōu)質的前提基礎[1]。廣西來賓市位居廣西中部,處桂中低山丘陵區(qū),為季風氣候區(qū),日照適中,冬少夏多。受冬、夏季風的交替影響,來賓市干濕季分明,10月至翌年3 月為干季,干旱少雨,1 月降水量最少,4—9 月為雨季,易發(fā)生洪澇災害,5 月降水量最多。來賓市油菜種植為冬種春收,選取油菜品種,以耐旱、耐寒為主。
油菜種植前,需要平整土地,將田地雜草清除。油菜適宜田地為背風向陽、地勢坡度平緩、土地松軟肥沃、鄰近水源等,苗床面積與大田比例為1 ∶5 ~1 ∶6[2]。苗床面積較大時,留苗通常稀疏。整地要精細化,底部肥料主要為有機肥,同時要及時清除雜草,可使用20%百草枯水劑,或30%草甘膦水劑。
根據整地質量、土壤墑情、土壤肥力、耕作管理水平等,確定油菜撒播用種量,通常用種2 250 ~2 625 kg/hm2。土壤墑情差、肥力低、耕作管理粗放的,油菜播種量可適當增多;耕作管理水平較高、土壤濕潤度好、土壤肥力高,油菜播種量可相對減少。播種前,可以摻入一定數量的鈣鎂磷肥、草木灰、硼肥等在油菜種子中,先將幾種肥料拌勻,分成兩份,一份肥料先與所播油菜種子混合,拌勻后,摻入另外一份,反復拌勻,混合均勻。切記,要現(xiàn)拌現(xiàn)播,避免影響種子發(fā)芽率。
根據廣西來賓市氣候特點和雨量分布狀況,通常油菜撒播播種期在9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此時撒播可以利用雨季后期的雨水,冬前油菜苗可正常生長。要避免播種過遲,干旱雨量少,不利于油菜出苗和正常生長[3],也要避免播種過早,氣溫高,導致油菜開花期遇霜凍危害。適時播種提高復種指數,有利于次年正常栽種大春作物。需要注意的是,中海拔適當遲播,高海拔適當早播。
晚稻收割后,翻地后,即可撒播種子。根據該地塊面積,將拌好填充肥料的種子分成若干份,在相應面積地塊上,均勻撒播,可以反復撒種兩三次,盡量確保均勻落種。撒種結束后,可在地面上輕輕拖耙,使薄層細土覆蓋油菜種子,以利于其發(fā)芽和出苗,防止油菜種子受到曝曬。
油菜撒播播種的出苗數,通常比留苗數多,為保證苗勻、苗壯,需要合理控制密度,有效間苗。間苗標準是間小留大,間弱留壯,間密留勻,間雜留純,同時要將病蟲害株間除。間苗時間在油菜2 ~3 片真葉時,定苗時間在油菜5 片真葉時。如果栽培品種豐產潛力大,施肥水平較高,耕作管理水平較高,播種期較早,土壤肥力較好,則每公頃留苗密度可稀些,通常留苗25 ~30 株/m2,單株間距18 ~20 cm;若施肥量較少,耕作管理粗放,土壤肥力較差,則需適當增大留苗密度,留苗33 ~39 株/m2,單株間距16 ~17.5 cm。間苗、定苗時,對于缺塘情況應移栽補苗[4],勻苗補齊通常選擇雨后,土壤濕潤情況下進行,移補時選擇大壯苗,以達到苗全苗齊。
為保證油菜正常生長發(fā)育,滿足植株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需要對油菜進行合理施肥,施入硼肥、三元復合肥、腐熟農家肥等。施入基肥后,犁耙整平田塊,開溝起廂,“三溝”配套。定苗時或者油菜5 片真葉時,在土壤潮濕條件下,陰雨天或雨后,要均勻撒施肥料。油菜進入營養(yǎng)生長、生殖生長旺盛期,為蕾薹期,這一時期是施肥重點。此時油菜根系快速發(fā)展,葉面成倍擴大,主莖迅速生長,花芽數量多、分化快,需要大量養(yǎng)分供應,應選陰雨天撒施肥料。油菜為無限花序,在油菜盛花期,可以巧施花肥。油菜盛花期,如果出現(xiàn)大量花蕾脫落的情況,則要及時施肥,以滿足開花結角所需的營養(yǎng)。油菜生長發(fā)育中,硼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5]。硼肥用于缺硼土壤中,能夠提升25%~40%的產量。在油菜施基肥的基礎上,要科學使用硼肥。油菜苗期和蕾薹期時,可以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硼砂混合液。補施硼肥有利于提升千粒質量及結籽率,對保花保果有重要意義。
油菜生長期間,主要害蟲有黃曲條跳甲、菜青蟲、蚜蟲等,蚜蟲易在油菜生長中后期高溫干旱情況下出現(xiàn)。害蟲防治原則為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對于菜青蟲的成蟲菜粉蝶,可用頻振式殺蟲燈進行誘殺,同時可利用寄生蜂等天敵,對小菜蛾、菜粉蝶進行防治,對于油菜蚜蟲,可使用天敵草蛉、瓢蟲、蚜繭蜂等?;瘜W防治方式防治菜青蟲,可使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500 ~3 000 倍液噴霧,或者10%溴氰蟲酰胺1 000 ~1 500 倍液噴霧,或者0.3%印楝素500 ~1 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可使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5 000 ~10 000 倍液噴霧、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 ~3 000 倍液噴霧。防治黃曲條跳甲,可使用15%噠螨靈乳油1 000 倍液噴霧、10%啶蟲脒乳油800 倍液噴霧。
油菜病害主要是菌核病防治。從苗期到成熟,菌核病均可能發(fā)生,發(fā)病最盛時期為盛花期。菌核病發(fā)病時,油菜莖部病斑呈梭形,邊緣褐色,中部白色。葉片病斑呈不規(guī)則形,或者圓形,外緣具有黃暈,中心部灰褐色或黃褐色。在潮濕條件下,病斑長出白色菌絲,發(fā)展迅速。生長后期,油菜維管束外露易折斷,莖髓被蝕空,莖內有許多黑色粒狀菌核。防治菌核病的時間為一次分枝開花株率在50%左右,主莖開花株率90%時,可使用菌核凈可濕性粉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者腐霉利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施藥時噴在油菜中下部莖、葉上。
油菜要適時收獲,如果收割過遲,收運時會產生較大的損失,如果收割過早,將影響產量和含油量。為保證油菜優(yōu)質豐產,要求盡快短時間內收完,隨黃隨收。比較理想的收獲時期為:油菜植株葉片大部分干枯脫落,主莖呈灰白色或淡黃色,主序角果已轉為正常黃色,中上部角果轉為黃綠色,分枝下部角果接近黃色,大部分種子的種皮變?yōu)楹谏⒓t褐色、黃色,即黃熟期。采用割曬收獲方式,收割時接近植株基部,也可使用油菜聯(lián)合收割機,最好在早晨露水未干時收割,收割完后直接在田間晾曬,攤曬7 d 后收裝,貯藏于通風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