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yī)院 歐陽力雪 楊 凡
作為兒科臨床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兒童保健學對于預防兒科疾病、保障兒童健康成長的意義重大。與此同時,兒童保健學又是一門對理論性、實踐性要求極高的專業(yè)。當前社會醫(yī)學理念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各界對兒童保健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對醫(yī)師綜合素質的要求自然也就越來越高。但從兒童保健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來看,單純的“灌輸式”理論教學、演示型臨床實踐教學,顯然已經難以滿足兒童保健學教學的需求。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的教學模式被應用于臨床教學中,起到了較大成效。其中,以問題為基礎的PBL 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PBL)作為醫(yī)學教學領域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無疑能夠有效滿足兒科保健學的教學需要,對學生理論知識積累、實踐能力提升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針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PBL 教學模式對兒童保健學的教學進行對比分析,著重對采用PBL 教學模式進行兒童保健學的教學應用進行探討,以期對今后兒童保健學的教學起指導作用。
傳統(tǒng)的兒童保健學教學模式與臨床其他科目并無差別,通常由單純的“灌輸式”理論教學以及演示型臨床實踐教學組成,而理論教學占教學比重的大部分。這種“填鴨式”教學難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且很難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而臨床實踐更是由演示型教學占據大部分時間,但實習又是培養(yǎng)學生臨床思維、鍛煉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兒科學的特殊性,兒童作為家庭的重點關愛對象,存在家屬不配合病史采集、兒童無法配合查體等現實原因,使得學生缺乏自主動手機會,不能系統(tǒng)培養(yǎng)臨床思維,傳統(tǒng)實習模式的成效大打折扣。PBL 教學是一套設計學習情境的教學方法,是問題式學習或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方法,是以問題為導向,基于現實條件設計出的新的教學方法,能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換。通過這種小組討論的模式,學生可以在課前查找資料、發(fā)現問題,課中討論問題,對不能進行實際操作的項目進行情景模擬以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其中,教師僅僅作為一個思維的“引路人”及錯誤思維的“糾正者”。這種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明顯更具有優(yōu)勢。
可在臨床醫(yī)學院對即將進入兒童保健學學習的本科生進行分組研究。對照組給予兒童保健常規(guī)教學模式,教師采用傳統(tǒng)授課模式進行兒童保健知識的教學,臨床帶教主要是根據兒童保健內容、學生掌握程度等進行目標的設計,實際操作按照教師演示、學生模仿實踐的方式來開展。觀察組采用PBL 教學模式,具體措施如下。
1.每節(jié)課開始前,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利用網上平臺進行課程知識內容的發(fā)布,讓學生綜合參考自身綜合能力,結合教師發(fā)布的內容進行預習,同時可以利用線上平臺檢索有關的信息資料,完成預習任務,整理自己預習過程中不了解的問題。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自行設計如早產兒、小于胎齡兒等的喂養(yǎng)方式,抑或是采用案例對生長發(fā)育的評價進行深入研究。
2.課堂教學中,先用5 分鐘左右時間針對學生預習內容進行講解,然后結合學生預習情況、教學內容,教師完成問題的設計,并提出問題,如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指標,臨床如何判斷生長發(fā)育遲緩、肥胖等?;仡櫡治雠R床典型案例,同時結合學生兒童保健基礎知識,提出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如結合上文所述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指標,結合不同對象如早產兒、小于胎齡兒等來制定特殊的喂養(yǎng)方式,同時探討如何通過喂養(yǎng)達到身高、體重的追趕。提出問題以后,讓學生通過自我思考、自主探索,通過查閱教材、互聯(lián)網資料,嘗試針對問題進行初步梳理。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建立學習小組,以5 人為單位,學生自主進行組長的選擇,然后圍繞問題進行小組集體討論,分享自己預習階段學習的各個年齡段的生長發(fā)育評價指標,如何對早產兒、小于胎齡兒等特殊患兒群體進行喂養(yǎng)方式的指導,相互之間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進行討論及交換意見,在交換意見之后對案例進行總結,給出一個明確的喂養(yǎng)方案來完成任務。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全程跟蹤各個小組完成任務的情況,可以在適當時候進行點撥。當各個小組完成討論任務以后,安排小組長進行匯總發(fā)言。完成發(fā)言以后,采用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的流程進行評價,教師需要針對各個小組方案的優(yōu)點進行肯定,同時委婉地指出缺點,以此來促進各個小組針對方案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調整。
在分組教學后,針對兩組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考核,考核的內容包含基礎知識得分、病例分析及實際操作得分、綜合成績?;A知識得分主要是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理論情況進行評價,通過閉卷考試的模式,對兒童保健學的基礎知識、基礎操作步驟進行考核。病例分析得分主要是針對學生方案制訂及解決方案進行評價,實際操作是在兒童身上或者模擬人身上進行操作,主要評價其操作步驟、熟練程度以及在操作過程中體現的人文關懷、溝通以及人文關懷能力。綜合成績則是針對學生整個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對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各種素質進行評價。以上三個項目可將總分均設為100 分來進行評價、排名,排名靠前者可予以獎勵,以便提高后期學習積極性,得到正向循環(huán)的效果。此外,可采用不記名調查方式,針對學生滿意度進行調查,涉及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選項,對教師的帶教滿意度以及總結也應該在課程結束后及時總結安排,以期不斷在回顧分析中查漏補缺、更新提高。
兒童保健學涉及的知識內容相對較多,單純進行“灌輸式”教學顯然難以獲得理想的效果。PBL 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問題為基礎,全面圍繞學生這個主體,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扮演導向者的角色,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合作解惑—評價鞏固。在兒童保健教學中,學生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進行資料的查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方案的制訂,通過批判性分析、澄清、觀點討論、多元評價,從而有效掌握兒童保健知識。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意識到,PBL 教學模式在兒童保健教學領域的應用,仍舊處于摸索階段,我國與歐美發(fā)達國家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單純套用某種教學模式顯然是不現實的。從既往PBL 教學模式的應用情況來看,其還存在下面幾點問題尚需優(yōu)化。(1)教學條件支持較差。兒童保健教學提供的資源主要集中于教材、圖書館資源,但圖書館資源缺乏專門的兒童保健領域,學生檢索效率相對較低。(2)缺乏教材支持。PBL 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倘若仍舊沿用傳統(tǒng)兒童保健教學教材,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未來尚需開發(fā)針對性的教材。(3)學生對PBL 教學模式缺乏認知。盡管PBL 教學模式開始廣泛應用于醫(yī)學領域的教學,但在兒童保健方面的應用還相對較少,未來還需進一步加大PBL 教學模式的應用,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興教學模式。
PBL 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具有更新的教學觀念,但是也對教師及教學硬件有更高的要求。同時,該種新型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能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學能力、溝通能力以及統(tǒng)籌能力,提高學生對于教學的滿意度,最終提升教學質量,值得今后的教育工作者進行實際探索,從而提高我國兒童保健學的教育水平,為我國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