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
(黑龍江省塔河縣十八站林業(yè)局小根河管護區(qū),黑龍江 塔河 165201)
腱鞘囊腫是發(fā)生于關節(jié)部腱鞘內的囊性腫物,是由于關節(jié)囊、韌帶、腱鞘中的結締組織退變所致的病癥。囊腫為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囊壁光滑與皮膚無粘連,張力大而有彈性感,重壓時有酸脹感。中醫(yī)學認為,腱鞘囊腫是因為“筋結” 或“筋瘤”,郁滯運化不暢,水液積聚于節(jié)經絡而成,多因用力扭轉或跌撲所致。蜂毒療法治療腱鞘囊腫有效,具有療程短,用蜂少,痛苦小,不易復發(fā)的優(yōu)點。
腱鞘囊腫的病因現(xiàn)在尚不清楚,有人認為腱鞘囊腫是一種關節(jié)退變性囊腫,其發(fā)生與長期炎癥刺激反復的外傷、骨性關節(jié)炎、感染、勞損等因素有關,導致關節(jié)囊、韌帶、腱鞘等結締組織營養(yǎng)不良,繼而發(fā)生退行性變。
(1) 檢查手部、足踝部位是否有受傷或者慢性勞損的情況,是否長期從事局部關節(jié)反復活動的職業(yè)。
(2) 囊腫出現(xiàn)的部位是否有酸脹不適的感覺,比較大的囊腫會影響關節(jié)部位的活動。
(3) 囊腫光滑成球形,一般張力比較大,腫塊比較堅韌,壓迫的時候有酸脹痛的感覺。
腱鞘囊腫切面呈淡黃色,有完整薄層纖維性包膜,內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葉。
腱鞘巨細胞瘤可以生長在肌腱的腱鞘上。??梢妼嵭缘哪[塊,按壓有韌性,可以活動,在核磁或彩超可以見到實性的腫物,可以鑒別。
痛風可致手指或腳趾腫脹,伴有疼痛。痛風的病人往往尿酸高。
部分絨毛結節(jié)滑膜炎可以發(fā)生在肌腱的腱鞘上,常有小而硬的結節(jié)。彩超和核磁共振可以進行鑒別診斷。
脂肪瘤通常不是球狀,抽吸也不會產生液體,超聲顯示為非囊性腫塊。
食指、中指的感覺異常,通常在夜間更嚴重,麻木會影響睡眠,部分患者可有夜間麻醒。
與腱鞘囊腫癥狀相似,軟組織內可有鈣化影,采用影像學方法鑒別。
位于動脈處的腱鞘囊腫,應與橈動脈瘤相鑒別。橈動脈瘤有搏動感,觸診及B 超可鑒別。
腱鞘囊腫初期可選主穴:阿是穴,取蜂針直刺阿是穴,有助于活血散結,疏調經筋作用。配穴:發(fā)于腕背者,加外關、陽溪、列缺、腕骨、太淵、合谷、曲池;發(fā)于足背者,加解溪、昆侖、申脈、太沖。
整體觀選穴:大杼、中脘、肺腧、心腧、膈腧、肝腧、膽腧、三焦腧、腎腧、陽陵泉、絕骨。
腱鞘囊腫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康復快。腱鞘囊腫初期未成硬結時,治療幾次可痊愈。如病程長,囊腫堅硬,蜂毒療法就應延長治療療程,當腱鞘囊腫變軟后,腱鞘囊腫部位、毫針常規(guī)消毒、取較粗毫針,針刺腱鞘囊腫中點和四周各刺入1 針,以刺破對側的囊壁為度,留針20~30 min,出針時盡量搖大針孔,以無菌紗布墊在皮膚上,從旁邊稍加壓囊腫,盡量使囊內的黏稠狀物全部排出,然后常規(guī)消毒并加壓包扎3~5 日,一般1 次即可。若囊腫未全消或復發(fā)可于1 周后再治療1 次,直至痊愈。
蜂毒療法操作方法詳見《蜜蜂雜志》 2019年第8 期的《蜂毒療法實用操作方法》。
趙女士,手工從業(yè)者,右腕背腱鞘囊腫,去醫(yī)院檢查右腕背側可見一圓形包塊,外形光滑,邊界清楚,表面皮膚可推動無粘連,囊腫張力較大。包塊堅韌,有囊性感,囊腫的基底部固定不活動,包塊無紅腫壓痛。無波動感,手指無麻木,偶有酸痛無力,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
經蜂針試敏無過敏反應,治療初期取蜂針散刺腕腱鞘囊腫的部位,即阿是穴,適應蜂針后可直刺或活蜂蜇刺,每次用蜂量由2、4、6只蜂,循序增加。配穴選曲池、合谷、外關。經幾次治療痊愈。
治療時如果出現(xiàn)紅腫、熱、痛、癢等反應時,可適量延長間隔治療時間,一般情況間隔時間2~3 天1 次或3~4 天1 次,10 次為1個療程。
注: 為了安全,蜂毒療法臨床應用前必須做蜂毒過敏試驗。對蜂毒過敏的患者,或者有禁忌證的患者,應禁用蜂毒療法治療,以免引起不良過敏反應的發(fā)生,或做脫敏治療后方可應用小蜂量,蜂針散刺法,循序漸進治療,適應后方可應用蜂針直刺法或活蜂蜇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