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興 聶皎
(1 云南中醫(yī)藥大學2020 級碩士研究生 昆明 650500;2 云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昆明 650500)
腦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見腦血管病的主要并發(fā)癥之一,是中風后發(fā)生的一種心理障礙性疾病,是以中風發(fā)生為前提,繼發(fā)性抑郁癥的一種。卒中后抑郁主要表現(xiàn)為垂頭喪氣、情緒萎靡、睡眠質量下降等,嚴重者會出現(xiàn)思維遲緩、悲憤、厭世、尋死等行為。研究表明,PSD 易發(fā)生在年輕人及女性患者,病程的早期、后期發(fā)生率較中期高,在中風患者中的發(fā)生率為25%~50%,是影響卒中患者恢復的重要因素之一[1]。腦卒中后抑郁歸屬于中醫(yī)學“中風、郁證”等范疇[2]?!兜は姆āち簟分杏涊d,“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拂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薄冻嗨椤び糇C門》[3]記載:“心郁者,神氣混昧,心胸微悶,主事健忘?!币蚨委煷瞬⌒枵{節(jié)陰陽、滋陰補血、平肝潛陽、活血通絡。本文將中醫(yī)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研究進展介紹如下:
1.1 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機 中風患者由于臟腑功能運化失調,痰濁、瘀血等一系列病理產物在體內淤積留滯,再次遇到情志等外部刺激后,便會導致體內氣機逆亂、內傷積損、情志不遂,故會表現(xiàn)出抑郁等癥狀,臨床上以思維、精神、意識活動與常人不同,常常出現(xiàn)精神萎靡,反應遲鈍,郁郁寡歡,悲傷欲哭,煩躁失眠等癥狀。故認為本病病位在腦,腦居顱內,由髓匯集而成,是為元神之府,且五臟之外竅口鼻舌眼耳皆位于頭面部位,皆上連接于腦竅。所以人們想要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動和精神意識活動,必須在腦的統(tǒng)御下才能正常進行。中風后的患者由于腦髓失于濡養(yǎng),臟腑功能運化不利,導致機體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響,故會表現(xiàn)出抑郁等癥狀。
趙劍鋒等[4]考慮腎陰虧虛,氣血虧少為致病之本,風火痰瘀為發(fā)病之標。腎主骨生髓,腎精的盛衰,決定人體的生長發(fā)育和生殖,影響腦髓的充盈和發(fā)育。腎為先天之本,主一身之陰陽,五臟六腑之精化生腎精,精氣藏于腎,由臟腑之氣升降出入,上輸以補充腦髓,腎精充盈則神志明晰;若腎虧精虛,腦髓失養(yǎng),則臟腑氣血陰陽失調,氣機郁滯,而發(fā)氣郁,進一步導致其思慮過度、萎靡不振、悲傷欲哭等癥[5]。張國紅等[6]認為氣機郁滯為基本病機,在氣機郁滯中以肝氣郁結為核心,且常有“調氣先治肝”的說法。肝為將軍之官,具有暢達全身之氣機的作用,其表現(xiàn)在促進血液和津液運行輸布等方面。血的運行流注和津液的輸布代謝依賴于氣的升降出入;情志的順暢依賴于氣血的循行流暢。故促進肝的疏泄功能運達通暢,氣血運行才會通達暢快;反之,肝失疏泄,氣郁血虛,臟腑運化失調,則會表現(xiàn)為焦慮不安、終日悲傷欲哭等癥狀。吳美珍等[7]認為臟腑虛衰是PSD形成的基礎,其認為患者臟腑功能失調,氣機受阻進而導致精血化生不足,元神失養(yǎng),神弱志衰而見意志消退。侯麗敏等[8]認為卒中后抑郁患者以肝郁脾虛為發(fā)病之本,氣機郁滯為發(fā)病之標。PSD 的發(fā)病牽涉心、肝、腦、脾等多個臟器,脾虛肝郁為常見病機。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統(tǒng)血,脾氣將食物化為水谷精微并運輸至全身促進人體生長發(fā)育,對于養(yǎng)生防病起到重要作用。且脾氣統(tǒng)攝、控制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故脾氣足對于氣血流通,輸布運化正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李莉等[9]將瘀血作為PSD 的主要發(fā)病原因,瘀血阻絡,進而導致清陽不升,神機失用。周陽陽[10]認為PSD 發(fā)病的基本病機在于心陽虛,其考慮到PSD 患者的體質常是陽不足,而陰有余,其本質為“陰類證”。心陰與心陽協(xié)調,則心氣沖和暢達,精神活動穩(wěn)定有度;心陽虛弱,則溫煦推動的能力減弱、虛寒內生,致氣血生化無力,精神萎頓,悲傷欲哭等癥。張丹霓等[11]提出PSD 從腦論治,腦卒中后患者神失所養(yǎng)、髓減腦消故而情緒低落、興趣下降、身心疲勞。其認為PSD 病機為“腦竅閉阻,神機失用”,治療應采用形神一體,身心同治的原則。
1.2 辨證分型 中醫(yī)治療PSD 臨床療效顯著,主要歸因于應用廣泛,針對性強,標本兼顧。然而郁證在臨床中表現(xiàn)形式復雜多變,且病變累及多個臟腑,進而影響其生理功能,所以應根據(jù)患者體質的差異,進行臨床辨證。姚宇涵等[12]認為卒中后抑郁患者由于陰陽不調、心失所養(yǎng),而導致心氣不能推動和溫煦血液,無法流轉滋養(yǎng)機體。并通過研究認為,此病與心脾二臟聯(lián)系密切,故將證型分為心陽虛型、氣血虧虛型和心脾兩虛型三種證型。吳春嵐等[13]認為,臟腑功能失調,風火痰瘀等病理產物滯留于腦,會導致半身不遂等癥,進而長期憂愁導致卒中后抑郁,故將證型分為痰瘀阻絡型、臟腑虧虛型、肝腎虧虛型。解衍龍等[14]指出,本病病機主要為肝郁氣結,肝失疏泄,氣機不暢導致氣滯血瘀、心神失養(yǎng),起病在肝,并涉及心脾腎三臟,故將證型分為肝氣郁結型、肝郁脾虛型、肝腎陰虛型和肝郁血瘀型。范春香等[15]認為卒中后抑郁患者因邪毒郁滯,氣郁血瘀,而致肝氣瘀滯,清氣不升,出現(xiàn)情緒低落、精神萎靡等癥狀,最終導致抑郁發(fā)生,臨床證型有肝郁氣滯型、風痰阻絡型、風陽上擾型及氣血虧虛型,以肝郁氣滯型最為多見。
2.1 經驗方治療 程瑤[16]采用了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腦卒中是由氣機逆亂、膽郁痰擾導致,多累及肝、脾、腎等多個臟腑,其治療應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為主。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中諸藥可調和氣血、開郁化痰、疏肝利膽,故可改善其抑郁癥狀。王成等[17]選用補陽還五湯治療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不僅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還使得患者身體狀況得以好轉。補陽還五湯中生黃芪、當歸、赤芍、川芎、紅花、地龍配伍可補氣不壅滯,活血不傷正,在總體療效和安全性方面顯示出中醫(yī)的優(yōu)勢。白冠鋒等[18]選用丹梔逍遙散合升降散治療卒中后抑郁患者,其治療原則在于疏肝解郁、調和氣血。他認為中風后抑郁屬“郁證”范疇,為中風之合病,多以本虛標實為主。經過臨床實驗研究,選取此合方治療可達到神有所主、氣機暢達、肝疏脾運之療效,有效提升了患者整體康復效果。
2.2 中藥外用 黃希等[19]選用王不留行籽耳穴埋丸法治療PSD 患者抑郁焦慮癥狀。耳廓為人體眾脈會聚之所,借由王不留行特殊的中藥功效,以埋丸方式將王不留行籽按壓于耳廓周圍,通過經絡臟腑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調節(jié)臟腑的功能活動,使氣血陰陽得以達到平衡狀態(tài),減輕了患者的焦慮狀況,降低了PSD 的發(fā)病率。湯娟娟等[20]采用芳香中藥藥枕聯(lián)合耳穴貼治療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其中中藥枕選用香附、郁金、石菖蒲、玫瑰花等中藥材,裝入棉布枕套中,患者睡眠取舒適體位即可。耳穴治療即取王不留行籽按壓耳廓周圍穴位進行刺激治療即可。芳香中藥具有辛香走竄、解表散邪、理氣止痛、芳香辟穢、開竅醒神的功效;王不留行可活血通經。故中藥藥枕聯(lián)合耳穴貼敷可以使患者情志通暢,臟腑功能運化調和,進而氣充血盈、脈絡通利,病可痊愈。于川等[21]采用中藥藥氧療法,是一種將藥物、氧氣、霧化技術結合的新型療法。中醫(yī)認為卒中后抑郁屬“郁證”的范疇,治療應以疏肝解郁、活血理氣為主要原則。中藥藥氧療法是將川芎、薄荷、石菖蒲等藥物提取成藥液,隨低流量氧吸入,可增強理氣開郁、開竅醒腦之功效,且此法安全性高,提高了患者治療依從性。
王珍珍等[22]選用針刺百會、印堂、三陰交、太沖等穴位治療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其中百會、印堂均位于頭部,屬督脈經穴,《道藏》云:“天腦者,一身之宗,百神之會,故曰百會?!薄敖浢}所過,主治所及”同樣印證了頭部的穴位與神志相關方面疾病的密切聯(lián)系。臨床中針刺肝經原穴太沖穴,可疏通肝氣,調暢情志。此外督脈聯(lián)通足厥陰肝經交會于巔頂,證明肝經與腦的關系同樣密不可分。謝霞等[23]認為臨床治療PSD 患者針刺主穴的選取較為集中,通常大多首選百會、四神聰、太沖、風池、神庭等穴位。本病病位在腦,與心、肝、脾、腎均有聯(lián)系。PSD 在中醫(yī)中對應“中風、郁證”的相關證型,所以病機多為情志不舒、氣機不暢,故治療常在活血化瘀的基礎上配伍開竅醒神、疏肝理氣等穴位,會有更加突出的療效。王秋花等[24]采用六神穴針刺聯(lián)合頭針治療卒中后抑郁癥患者,同樣取得了一定的療效。針刺神道、神藏、神門、神封、神庭等穴位可以起到開竅醒神、舒筋通絡、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的作用,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抑郁狀況。
4.1 推拿療法 周帥[25]采用腹部推拿治療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其從腦腸相關性出發(fā),認為腹部推拿雖作用于胃腸,但可利用腦腸互動機制,作用于腦,從而達到開竅醒神,調暢陰陽、臟腑功能的目的。郭成蓮等[26]用腹部按摩聯(lián)合心理疏導治療PSD 患者,不僅有效緩解了患者卒中后抑郁所表現(xiàn)出的不安和抑郁情緒,而且改善了患者因抑郁導致的消化不良和胃腸功能紊亂等伴發(fā)的軀體癥狀,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他們采用的按摩是在患者腹部循肝脾之經絡進行揉、按、拿等治療手法,促進氣血流暢,疏泄氣機,同時配合頭部穴位按摩,緩解腦緊張和焦慮狀態(tài),穩(wěn)定神經,從而有效改善PSD 患者的抑郁癥狀。
4.2 心理療法 鄭明堅等[27]認為PSD 的產生與患者的年齡、性別、腦卒中的嚴重程度、家庭因素、既往精神疾病史等均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隨著當代護理水平的提高和廣泛應用,針對不同背景的PSD 患者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治療目前已受到更多的重視。高效的心理治療可以大大改善PSD 患者的抑郁程度,減輕負面情緒的影響。李曉華等[28]認為腦卒中偏癱患者除常規(guī)治療外,還必須輔以必要的心理護理,確?;颊咝睦砗蜕眢w保持平衡。在對PSD 患者心理康復治療的時候,要求醫(yī)務人員對患者的心理障礙程度、心理平衡及心理創(chuàng)傷情況有充分的認識,并進行有效指導和治療,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精神狀態(tài)。韓香平等[29]對PSD 患者采用舞動治療,有效緩解了患者抑郁癥狀,取得了明顯的療效。此項活動可以很好地了解患者內心發(fā)展過程,不僅對身心障礙有極好的療效,對提高患者個人意識、改善個人認知也有重要價值[30]。
綜上,可以發(fā)現(xiàn)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yī)家給予了腦卒中后抑郁足夠的重視,并進行了研究和探索。但該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治療康復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發(fā)病率高、不易發(fā)現(xiàn)等都是治療此疾病的困難點。故目前臨床上對于PSD 還沒有單一且有效的治療手段。西醫(yī)治療PSD 大多以抗抑郁藥物為主要手段,但長期服用西醫(yī)藥物不可避免會產生耐藥性、依賴性等多種不良反應,患者受益程度有限。中醫(yī)學作為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通過望、聞、問、切的手段可以有效及時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通過整體論治和辨證論治綜合分析患者情況,配伍針灸、艾灸、推拿等多項中醫(yī)特色外治療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故西醫(yī)與中醫(yī)相結合的治療方案,必然是PSD 治療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雖然目前PSD 的診療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我們應秉持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早治療的原則,采用中西結合治療,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