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花,沈湘,曾山,熊彬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四川 瀘州646000)
肺癌是世界范圍內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癥之一,且其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1]。由于早期臨床癥狀多隱匿,絕大多數(shù)肺癌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僅為16%左右[2]。肺癌高危人群的早篩查早診斷可明顯延長生存時間。肺癌的發(fā)生受外在因素(如吸煙、環(huán)境污染)和遺傳因素共同影響。目前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吸煙是肺癌發(fā)生最重要的環(huán)境危險因素,約60%女性肺癌和90%男性肺癌可歸咎于吸煙[3],但僅有不到20%吸煙者發(fā)生肺癌,這提示在相同的環(huán)境危險因素下,個體易感性取決于遺傳背景的差異[4]。ABO 血型是一種非常穩(wěn)定的遺傳性狀。國內外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ABO血型與靜脈血栓栓塞[5]、胃癌[6]、肝癌[7]、支氣管哮喘和過敏性鼻炎[8]、胰腺癌[9]等良惡性疾病的發(fā)生及預后相關。肺癌與ABO 血型的關系目前尚無一致結論。肺癌根據(jù)組織病理類型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和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NSCLC 主要包括腺癌和鱗癌。不同組織病理類型的肺癌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不完全相同,本研究旨在探討川南地區(qū)ABO血型與不同病理類型肺癌的關系。
選取2017年8月—2020年12月在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初診的肺癌患者,同時滿足以下納入標準。納入標準:①組織或細胞病理證實為肺癌;②ABO 血型資料完整,且為Rh-D 陽性。排除標準:①非初診肺癌、轉移性肺癌或合并其他腫瘤;②Rh-D 陰性血型;③病理類型不明確、復合型小細胞肺癌;④病歷資料不完整。因大細胞肺癌及腺鱗癌病例數(shù)偏少,未納入本研究,最終納入903 例肺癌患者為肺癌組。對照組為同期該院健康體檢者1 061 例。采集并記錄肺癌組與對照組的年齡、性別、吸煙史、飲酒史、ABO 血型、肺癌病理類型;根據(jù)肺癌組織病理類型將其分為SCLC 組154 例(17.1%)和NSCLC 組749 例(82.9%),NSCLC 組進一步分為肺腺癌組442 例(48.9%)和肺鱗癌組307 例(34.0%)。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χ2分割法,檢驗水準α=0.0167;ABO 血型與肺鱗癌的關系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肺癌組與對照組ABO 血型構成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238,P=0.002)。進一步兩兩比較結果:肺鱗癌組與對照組ABO 血型構成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5.692,P=0.000),肺鱗癌與ABO 血型有關;SCLC 組及肺腺癌組與對照組ABO 血型構成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ABO血型分布的比較 例(%)
對照組與肺鱗癌組的年齡、性別、吸煙史、飲酒史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與肺鱗癌組不同因素構成比的比較 例
以對照組=0、肺鱗癌組=1 為因變量,以年齡(<60 歲=0,≥60 歲=1)、性別(男=0,女=1)、吸煙史(無=0,有=1)、飲酒史(無=0,有=1)和ABO 血型(O=0,A=1,B=2)為自變量,進行一般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調整年齡、性別、吸煙史及飲酒史后,B 型血患肺鱗癌的風險較O 型血高[=2.291(95% CI:1.596,3.286)],年齡< 60 歲者患肺鱗癌的風險較年齡≥60 歲者低[=0.492(95% CI:0.375,0.645)],不吸煙者患肺鱗癌的風險較吸煙者低[=0.492(95% CI:0.375,0.645)](P<0.05)。見表3。
表3 肺鱗癌與ABO血型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參數(shù)
根據(jù)有無吸煙史將B 型血肺癌患者分為B 型血吸煙者和B 型血不吸煙者;肺鱗癌與非肺鱗癌B 型血患者吸煙構成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722,P=0.017),吸煙影響B(tài) 型血肺癌的病理類型。見表4。
表4 肺鱗癌與非肺鱗癌B型血患者吸煙的比較 例
研究表明A 型血與AB 型血與胃癌發(fā)生風險相關[10-11],對Ⅲ期胃癌以及吸煙的胃癌患者,AB 血型預后更好[12]。上海胰腺腫瘤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漢族A 型血人患胰腺癌的風險比O 型血高,A 型血和AB 型血與O 型血人患胰腺癌的風險接近[13]。本研究發(fā)現(xiàn),川南地區(qū)ABO 血型與肺鱗癌有相關性,B 型血人發(fā)生肺鱗癌的風險較O 型血高,ABO 血型與SCLC 和肺腺癌無相關性。土耳其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肺癌與ABO 血型相關,非O 型血與肺癌風險增加相關[14]。希臘成年人ABO 血型與肺癌的病例對照研究表明,ABO 血型與肺癌風險之間無相關性[15]。OGUZ 等[16]的研究表明ABO 血型與NSCLC 和SCLC均無相關性。國內的一項關于ABO 血型與癌癥的前瞻性隊列研究[17]發(fā)現(xiàn),B 型血與AB 型血人發(fā)生鱗癌和腺癌的風險更低,但與肉瘤、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組織類型的癌癥風險無關。本研究與上述國內外研究結果不完全一致,筆者分析可能與人種、地區(qū)、樣本量、對照組的選擇、病理類型異質性等因素有關。
肺癌的發(fā)生與環(huán)境因素和吸煙有關,也同遺傳易感性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ABO 血型影響炎癥相關危險因素(如吸煙、飲酒、長時間粉塵暴露)在肺癌中的作用[18]。本研究發(fā)現(xiàn),吸煙影響B(tài) 型血肺癌的病理類型。眾所周知吸煙是肺鱗癌的最常見的病因,ABO 血型可能影響吸煙行為,進而參與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其潛在的機制尚需更深入研究。ABO 血型系統(tǒng)由A、B 抗體及相應抗原組成,其基因定位于9q34.1-34.2,編碼血型抗原相關的糖基轉移酶。一項大型的前瞻性隊列研究發(fā)現(xiàn),ABO 等位基因亞型對應于糖基轉移酶活性的增加與胰腺癌風險的增加有關[19]。ABO 血型抗原是表達在紅細胞膜表面且黏附于膜磷脂和蛋白的碳水化合物部分,其也高表達于許多細胞與組織表面,包括呼吸道黏膜細胞和支氣管腺分泌的黏液。各種癌細胞在其細胞表面表達血型抗原。ABO 基因啟動子的高甲基化引起腫瘤細胞血型抗原A/B 表達的缺失,為腫瘤發(fā)生的早期事件,且研究表明[20]A 型血或AB 型血的非小細胞肺癌的預后較O 型血或B 型血差。國內研究亦表明,O 型血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較高[21]。研究發(fā)現(xiàn)[22],9q34 存在原癌基因c-abl和人類DNA 修復基因XPA,當上述基因發(fā)生突變缺失時就會出現(xiàn)腫瘤的易感性。因此可通過分析癌癥患者的血型分布間接探索其遺傳因素。
ABO 血型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相關的潛在機制也包括機體的炎癥狀態(tài)。細胞間黏附分子(ICAM-1)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員,其主要存在于血管內皮細胞和外周淋巴組織表面,可介導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細胞與細胞間的黏附[23]??扇苄缘募毎g黏附分子(sICAM-1)為惡性腫瘤過表達ICAM-1 釋放入血的形式。ABO 血型抗原與我國人民sICAM-1 的表達水平相關[24]。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一種主要由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的多聚體糖蛋白,參與腫瘤血管的生成、侵襲及轉移。LIU 等[25]研究表明,非O 型血的血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較O 型血的顯著升高,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升高有利于肺癌的侵襲和轉移。
綜上所述,川南地區(qū)ABO 血型與肺鱗癌的發(fā)生有一定相關性,B 型血人患肺鱗癌的風險高。但本研究樣本來源于單中心的回顧性研究,樣本量偏少、來源單一、遺傳背景單一,未納入職業(yè)致癌因素、空氣污染、飲食及體力活動等肺癌危險因素,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偏倚。因此,后期需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以便更好地探討ABO 血型與不同病理類型肺癌的關系,以及其潛在的分子機制,以期為肺癌的防治及早期診斷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