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教育局 哈建新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哈丹丹
在對城市小學生進行課后服務的調查時,我們發(fā)現不同的城市的教育資源不同,學生的課后教育方式比較單一,學習環(huán)境相對較差,服務類型缺乏創(chuàng)新,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課后服務教學效率難以提升。對此家長、教師、學校三者應該通力合作,共同改善當下的學習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保證教育教學的流暢進行。對此本文便對相關的策略進行了討論,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參考。
小學生的課后服務主要有課后輔導班、晚托班以及興趣特長班,其中進行數學輔導、英語輔導的占據大多數,參加課外閱讀興趣班的,也有很大比例,但是完全依據自身興趣進行學習的卻是比較少。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課后服務偏教學輔導,學生興趣逐漸消磨,同時大多數學生家長的溝通能力較低,對學生的需求缺乏精準的把控。調查還發(fā)現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不是很好,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環(huán)境中的光線比較差。在課后的服務類型方面,我們還發(fā)現只有少部分學生參與校內輔導,但是參加社區(qū)輔導的小學生接近三成,大多數學生參加私人輔導,這就導致學生所學的課程內容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逐漸拉開。面對這種局面,我們對這種現狀出現的原因進行了詳細的討論。
首先是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情況不了解,教師基于個人經驗主義,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家長忙于工作無法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對學生的興趣缺乏了解。其次“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影響中國家長最深的一句話,很多家長出于盲從的心理,讓學生進行課程學習,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學生存在畏懼心理,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關于學習環(huán)境方面,有關部門缺乏資金的投入,學生在一個混亂的環(huán)境里無法得到高效的學習,同時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的影響,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有限,導致課后服務效率下降;此外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發(fā)展不完善,校內課后服務工作較薄弱,學校沒有十足的意愿開展小學生課后服務,學校對課后服務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多以功利思想進行教導,導致服務質量逐漸下降。
我們都知道政策的實行應該基于各個社會群體的意愿,所以要想優(yōu)化課后服務,首先應該調查不同社會群體對課后服務的認可程度。經過調查,我們發(fā)現學生對課后服務的渴望程度最高,但是不局限于課程輔導,還有興趣的激發(fā)以及實踐能力、科學精神等方面的培養(yǎng);教師認為課后服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對于學生的具體需求把握得不是十分準確,這就導致了教師與學生的想法一致,但是效果相反的局面;在這之中,學生家長的態(tài)度最為令人深思,很多家長對課后服務的概念以及作用和價值不了解,有些家長甚至認為知識學習應該是學生和教師的事情,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家長缺乏對學生的了解,課后的鞏固做得并不是十分好。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基于現有的條件,對如何進行課后服務優(yōu)化,提出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我們都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小學階段教師是學生的權威,所以教師是主要的引導者,為改善當下的課后服務狀況,教師首先應該注意自身服務能力的增強,以學生為主要核心,滿足學生的個人需求為前提,對學生進行課后服務,這些服務應打破教學局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授完課堂知識后,可以率先進行總結,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初步梳理。隨后,教師還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問答情況,制訂課下學習計劃,并設置相應的例題,讓學生課下練習。教師還應該利用課下時間將知識進行趣味性的展示,結合相應的模型,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建模能力。教師還可以設置學習委員,詢問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在生活和校園中遇到的相應問題。教師還可以適當提出自己的意見,為接下來的教學創(chuàng)造相應的便利。
在進行課后服務的過程中,我們都應該意識到,課后服務不僅存在于校內,同樣也存在于校外。在進行校外服務中,除卻課程輔導,家庭教育也是十分的重要,教師和學生的家長應該建立聯動機制,構建家校合作平臺,提升家長合作意識,基于學生的興趣進行溝通,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
在進行課后服務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和學生的任課教師進行線上的溝通,了解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在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簡單分析,家長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進行興趣的學習。比如有些學生喜歡文學,家長可以推薦比較幽默風趣的書籍,家長還可以和學生一起討論;一些學生喜歡實驗,家長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生活實驗,并思考其中的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師和家長及時進行溝通,構建家校合作平臺,提升家長合作意識。
在進行課后服務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注意到課外實踐活動也屬于課后服務的一種,要注重校外活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學生的興趣與個人需求不同,可以讓學生自行進行選擇。教師家長可以通過商議,設置相關主題的實踐活動,比如進行拔河比賽,鼓勵學生和家長進行參加,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意識,教師和家長也應該對自己的學生和孩子進行點評和鼓勵,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
在進行校外活實踐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意,學生之間要進行有效的交流,教師可以讓學生撰寫活動報告,并利用課下時間自行設計娛樂游戲,進行拓展訓練、開展社團及興趣小組活動,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其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一系列的難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課后服務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樹立正確學習觀念才是重要的。在實行教學時,教師應該首先提高自己的個人素養(yǎng),增強服務能力,以滿足學生的需求;此外還可以適當及時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搭建合作平臺,培養(yǎng)家長的引導意識;還應該鼓勵學生參與多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