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茗 ,祁 欣 ,聶江力 ,劉征輝 ,張躍軍 ,裴 毅
(1. 天津農學院 園藝園林學院,天津 300384;2. 天津市農業(yè)科技發(fā)展中心,天津 300380;3. 天津 市農業(yè)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天津 300384;4. 天津市森泰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天津 300451)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富含營養(yǎng)成分的小漿果逐漸走入人們視野。覆盆子Rubus idaeus,也就是紅樹莓[1],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國小漿果種植業(y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樹莓屬于薔薇科懸鉤子屬多刺灌木,莖干密布鉤刺,葉為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具有小葉5~7枚,花小,白色,由小花組成傘房花序,花期4—5月。聚合果紅色,果期6—7月(或6—7月和8—11月)。栽培品種分為夏果型和秋果型2個類型。果實形態(tài)上屬于聚合果,每一顆樹莓由幾十粒多汁小核果組成,由表皮毛和蠟質松散地粘合。紅樹莓起源于歐洲和北美洲的山地森林,現(xiàn)在在世界廣泛地栽培,有很多栽培品種。截至2015年,世界紅樹莓達到年產量40多萬t[2]。
紅樹莓在國外稱為red raspberry,為覆盆子的別名。在國內被稱為覆盆子、紅樹莓、馬林果、托盤、木莓等。稱樹莓時,常冠以或簡略掉果實顏色。紅樹莓營養(yǎng)成分豐富,具有特殊香氣,香甜可口,尤其以高抗氧化活性和高鞣花酸含量著稱,具有極高的藥食同源價值。
紅樹莓,文名覆盆子(Rubus idaeusL.)原產于歐洲、西亞一帶,利用歷史悠久,古希臘時期即有記載。是西方傳統(tǒng)草藥,同時出產果實,作為果樹近500年。其葉、花蕾、幼果和成熟果實等器官為收斂劑,古文獻記載有廣泛的應用,葉片被用來治療腸胃、心臟病、發(fā)燒等疾病,還被用來促汗、治療晨吐和助產?;ɡ俳陀糜谥委熝鄄3]。
覆盆子其種加詞“idaeus”的詞根是Ida,是 “艾達山”之意。在今希臘克里特島和土耳其西部各有一處同名的山,而克里特島的Ida是希臘神話的發(fā)源地之一。
紅樹莓原植物的確定比較曲折,古代的記載和討論也比較豐富。古希臘文獻形態(tài)描述多樣,有多變的形態(tài)和生長環(huán)境,包括藤本、直立灌木亞灌木、匍匐草本等。6世紀的文獻記載了一種莖干粗壯直立,密布棘刺的植物,非常接近覆盆子[4]。到中世紀時期仍主要是藥用,果實為副產品。到16世紀開始作為果樹,樹莓的育性分為夏果型和秋果型,兩種育性的野生個體同時存在,并育成現(xiàn)代兩大品種群。而北美洲的覆盆子最初由歐洲帶入,隨后野生資源參與育種。在1845年,美國人Dr.Brinkle實生培育的品種‘Brinckle’s Orange’[5]。直到19世紀70年代,覆盆子終于成為有規(guī)模的小漿果作物。
紅樹莓栽培類型在我國不產,我國產2個野生變種。引入我國的歷史僅有百年左右,改革開放前發(fā)展緩慢,改革開放后引入了數(shù)十個優(yōu)良品種。直接或間接來源于歐美國家,不少品種至今仍為主栽品種。我國自主育種工作處于起步階段,“秋萍”是我國第一個自主育成的品種[6]。我國樹莓產業(yè)屬于初創(chuàng)期,栽培面積逐年擴大,發(fā)展迅速。栽培產區(qū)則形成了以東北為主,其他地區(qū)逐年繁榮的形勢。截至2015年全國栽培面積已經達到12580hm2,產量達到36000 t[7]。
我國對紅樹莓同屬植物資源的利用史悠久,原產100多種,種質資源豐富,但利用不多,育種方面大有可為。歷史上未對這些野生資源加以規(guī)模栽培、選育,僅對部分進行食藥采集、零星栽培,如中藥覆盆子[8](華東覆盆子)R.chingii其藥用歷史達2000多年。近年來,將華東覆盆子及盾葉莓R.peltatus開始作為特色水果生產??招呐軷. rosaefolius的重瓣變型叫荼蘼,暮春開放,在宋代已用于觀賞,有詩詞傳世。
紅樹莓在中國植物志上Rubus idaeusL.對應的中文名為覆盆子,別稱紅樹莓,其所屬懸鉤子屬的空心莓組的傘房序亞組,Rubus idaeus分布比較廣泛,廣布于北半球,有數(shù)個亞種,其中中國植物志所載原變種在我國多地區(qū)有栽培,2個變種原產于我國華北和東北地區(qū),分別是華北覆盆子Rubus idaeusL.var.borealisinensisYü et Lu和無毛覆盆子Rubus idaeusL.var.glabratusYü et Lu?,F(xiàn)今栽培品種起源于歐洲亞種Rubus idaeusL.subsp.vulgatusArrhen和北美洲的亞種Rubus idaeusL.subsp.strigosus Michx。
作為水果利用的樹莓Raspberry一詞是指一類聚合核果成熟后同花托分離的懸鉤子。常于詞前根據果實顏色冠以顏色形容詞,不同顏色的raspberry并不是單一物種。Raspberry則分為紅樹莓類red raspberry和黑樹莓black raspberry類兩大分支。黑樹莓Rubus occidentalisL.是另一物種。此外紫樹莓purple raspberry來自于另一個物種R. neglectus,或是紅樹莓同黑樹莓雜交后代果實為紫色的品種。
中國古代無紅樹莓。先民對同屬野生資源利用悠久,命名有著如同公式的的命名法,大部分由形容詞或動名詞(如月份、農事、顏色、刺、某些有相似特征的莊稼等)+果實名詞(泡、藨、莓等),如空心泡、三月泡、插田泡、刺泡、高粱泡等。紅樹莓的俗名甚多,如木莓、托盤、馬林果等。在東北地區(qū),馬林的來源是俄語詞‘малина ’,讀音為“馬林那”。
托盤系列的別稱使用比較廣泛。經向滿、蒙、鄂倫春民族和華北、東北居民調查,推測名稱來自兩個方面,托盤蒙語稱類似的果實為“buriljigen”,遼陽一帶的滿語讀音則為“puhen”滿蒙語間似僅有清濁和吞音之別,而中國植物志所載蓬虆一條之下,又有“潑盤”一稱,‘p’和 ‘h’又很接近,該別稱來自于《植物名實圖考》和托盤的稱謂又很接近,存在由民族語言漢語轉寫的可能性;托盤是一個形容果實形狀的解釋,懸鉤子屬果實顏色鮮艷,每粒小核果就像一顆寶珠,花托像玉盤托珠,故稱為托盤。東北地區(qū)、山東、山西和河北多地的托盤及相似讀音的托莫、托吧等,比如山東濟南叫托盤子,那么根據歷史推斷,托莫、托吧也可能是闖關東時期攜帶到東北,“托盤”不同程度異化的結果。對栽培紅樹莓的稱呼,多是野生懸鉤子屬植物稱謂的套用。由于紅樹莓和野生資源相近,在東北地區(qū)常將紅樹莓套用野生種的俗名,托盤可以代指多種相似的果實,涉及多種植物?,F(xiàn)代中藥的覆盆子,正品為華東覆盆子Rubus chingiiHu.,不僅作為中藥,也逐漸發(fā)展果用。
經考證紅樹莓歷史悠久,是西方傳統(tǒng)草藥和水果,而中醫(yī)藥在同屬植物的利用上也類似。懸鉤子屬植物名稱眾多,應力圖規(guī)范。用樹莓一詞概括整個懸鉤子屬果實較為合適,包括樹莓類、黑莓類和各野生種類。商品名稱意圖響亮,傾向于與群眾熟諳的事物靠攏,以便迅速類推確定印象。樹莓,其中“樹”指代木本,樹莓作為R.idaeusL.也許不太恰當,主要是因為“樹”的概括性過強,本屬多數(shù)植物都可以用“樹”莓來概括,不宜再冠給其他懸鉤子屬果實樹莓之稱,但是劃分果樹類型則適宜使用樹莓類稱之,可以囊括本屬所有類型,如黑莓等。如果實或商品指的是R.idaeus L.及栽培品種的果實,中文應稱覆盆子或紅樹莓,或根據其下品種果實顏色進行區(qū)別,而不宜單以樹莓稱之,因黑樹莓是另一物種;野生種宜沿用對應的俗名或另擬合適的稱謂。掌葉(華東)覆盆子也不宜稱為紅樹莓。由于其在中藥的慣用俗名是覆盆子,屬同名異物情況,應酌情處理,有待商榷;值得推薦的做法如盾葉莓的商品名稱,冠以“拇指莓”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