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雯
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yè)生產能力的提高,小麥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種植方式與以前的傳統種植方式有著很大的區(qū)別。由于過去小麥種植模式的不合理及受病蟲害的侵擾,我國小麥總產量一直無法得到很大提升。因此,小麥種植應選擇合適的高產培育技術,從耕作方式、科學選種、播種施肥等方面加強管理,掌握行之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減少病蟲害對小麥種植產業(yè)的危害,提高我國小麥種植產業(yè)的產量和質量。只有實現小麥高產培育,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麥高產;培育技術;肥料成本
一、小麥種植的管理
(一)耕作方式
進行小麥種植與生產,應當采取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方式,這樣能夠最大效率地提升小麥自身的抗病能力和抗倒伏能力。這對于催化小麥成熟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讓其盡可能結出飽滿的麥穗,提升肥料中各類營養(yǎng)元素的利用率。小麥種植過程,還可以采用精量化播種的方式,通過控制小麥單位面積內的播種數量來達到土壤中營養(yǎng)成分最大化利用率的目的。這種播種方式,對土壤基礎的營養(yǎng)成分組成有較高的要求,對于種植點的地形和地勢也有一定的規(guī)定。小麥種植初期,一是應當選取恰當的方法對種植地塊進行處理,確保土壤的疏松度能夠滿足小麥生長的基本需求,避免小麥種植后期出現土壤結塊的現象。二是要進行土地分塊處理,確保后期的田間管理更加方便。為了提升土壤的疏松度,可以通過翻地的方式進行處理,處理過后的土壤更適合小麥吸收土壤中的營養(yǎng)物質,能夠保證小麥的長勢。三是應采取輪作方式進行小麥種植,最大限度保證土壤肥力。
(二)科學選種
小麥種植的前期,種植戶應當特別重視對小麥種子的選擇。小麥種子的優(yōu)良程度,直接決定了后期種植出的小麥本身抗病能力、產量及質量。要選取品質達到一定標準的小麥種子,這樣既能有效提升小麥對于種植地區(qū)天氣及自然狀況的適應能力,也能夠避免種子因為種植密度過于密集而出現爭搶土壤養(yǎng)分的狀況??梢韵驅I(yè)人士咨詢相關建議,或者直接從有關部門購買經過培育和實驗的小麥品種,避免種子因不適應當地情況而出現產量大幅度降低或大批量死亡的現象。購買種子之前需要提前了解該品種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和對自然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選取恰當的種子后,還應對種子進行必要的處理,將發(fā)霉或殘缺的麥種剔除。播種時的溫度也要進行一定的控制,確保溫度在10℃左右。保證溫度處理工作到位,才能進一步提高小麥的發(fā)芽率和成活率。
(三)土壤選擇
土壤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對小麥產量有著較為直觀的影響。土壤中的水分和各類營養(yǎng)物質都是小麥生長中所必需的,土壤條件過酸或過堿、硬度太高或太低,都會直接影響到小麥的生長狀況及小麥的質量、產量。因此,在小麥種植前要實地考察選取種植地,確保土壤環(huán)境良好,內部蘊含的水分和各類營養(yǎng)物質充足。若土壤環(huán)境過于惡劣,需要更換種植地點或對該地點進行處理??梢赃M行翻整并施肥,提升土壤的松軟度,豐富土壤中的營養(yǎng)物質。疏松的土壤能夠讓小麥根系以更快的速度健康生長,從而提升小麥的產量,實現小麥高產培育的目標。要想確保小麥種植的順利進行,種植戶需要加大對土壤的重視程度,采取合適的手段改善土壤條件,以增加小麥的種植量和產量。
(四)合理播種
有很多外界因素或內部因素會影響小麥的生長狀況。若播種時間過于提前,可能會增加小麥的得病概率;播種方式也應正確選擇才能確保小麥健康生長。播種前還應處理好種子,以便種子能夠適應初期進入土壤后的周遭環(huán)境。播種時應當根據各種植地區(qū)不同的天氣狀況進行播種,合理安排播種時間。要確保氣溫在10℃左右,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小麥的發(fā)芽狀況。小麥播種還應確保留出一定的播種空隙,不能讓麥種的密度過大,也不能太過稀疏。密度過大會使部分小麥得不到陽光照射影響成長,還會爭奪土壤中的養(yǎng)分和水分,不利于正常生長;密度過小,會降低總產量,影響小麥的高產培育目的。所以播種小麥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很多,種植戶需要提前進行了解,以免在播種過程中出現錯誤。
(五)適當施肥
恰當的施肥能夠為小麥健康茁壯成長提供更好的助力。小麥在生長過程中需要營養(yǎng),種植戶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去撒施有機肥料,確保肥料的使用量能夠滿足小麥生長需求,不能施肥過量,以免出現燒苗的狀況。小麥種植過程中,施肥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小麥種植前進行施肥,在這段時間內施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土壤中擁有豐富的養(yǎng)料,能夠讓小麥在生長過程中吸收。第二個階段是在種植期間進行施肥,此階段施肥的目的是為了彌補小麥的部分營養(yǎng)成分缺失狀況。種植戶要按照小麥的生長狀況,選擇恰當的肥料進行撒施,不能漫無目的地大量施肥。
(六)田間管理
在小麥種植的各個階段,田間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是種植戶需要時刻關注麥田內部的各方面狀況,以及種植地點周遭的天氣狀況,確保其不會對小麥的生長產生過多影響;二是應注意避免病蟲害的侵襲,保證小麥能夠在健康良好的環(huán)境下生長;三是種植戶應時刻關注小麥的營養(yǎng)狀況以及水分是否充足,及時進行澆水和施肥處理;四是及時除草,及時除草也是維持小麥生長狀況的手段之一;五是要選擇恰當的收獲小麥時間,促使小麥的產量達到最大值。
二、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農業(yè)防治
從小麥選種到中后期的整個小麥種植管理過程中,小麥的播種方式、選取的種植地環(huán)境以及種植地土壤條件,甚或是小麥本身的特點都有可能會直接導致病蟲害的發(fā)生。因此,要保證小麥的正常生長并提高小麥的產量,需要對小麥種植過程中出現的病蟲害問題進行針對性的防治。農業(yè)病蟲害防治手段是目前我國小麥種植產業(yè)中使用比較普遍的技術手段之一,該防治方式主要是通過一些物理處理方法,對小麥種植過程中出現的部分病蟲害問題進行控制和治療。如通過深翻土壤或清除雜草的方式來減少麥田內部害蟲蟲卵的數量以及減緩病菌的傳播速度。在小麥種植管理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能夠直接影響小麥抗病和抗蟲能力。播種時間應盡量避開旱季,因為在旱季病蟲害發(fā)生概率較高,避開這段時期能夠有效降低小麥種植過程中遭遇病蟲害問題的發(fā)生率。
(二)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主要是根據小麥有可能遭遇的病蟲害問題,選擇針對性的化學藥物噴灑麥田,從根源上遏制問題出現。化學防治需要注意藥物的選擇以及藥物的使用量,若藥物使用過量會使小麥積累一定的有毒物質,對人體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若藥物種類選擇不當,不僅會使小麥吸收過多有毒物質,還無法有效治理病蟲害問題。
(三)物理防治
采取物理防治,可以在小麥種植地區(qū)周圍安裝殺蟲燈,對害蟲的趨光性和趨味性進行利用,以此引誘害蟲并進行滅殺。這是一種行之有效且成本低廉的害蟲防治方式,使用物理防治既不會傷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又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
(四)生物防治
在小麥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技術不僅能夠有效清除多種害蟲,而且還不會對小麥的正常生長產生額外的影響。與化學防治相比,生物防治技術既能夠解決害蟲產生抗藥性的問題,又不會對自然環(huán)境產生污染,符合我國綠色發(fā)展的理念。
從我國現階段小麥種植產業(yè)進行病蟲害防治的實際情況來看,為了確保病蟲害防治工作達到理想狀況,可以聯合使用多種防治手段。
三、小麥種植肥料成本管理
(一)提高肥料成本控制意識
提高小麥種植戶的經濟收入,需要提升種植戶對肥料成本的控制意識。作為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成本投入之一,肥料是能夠確保小麥種植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要想增加經濟收益,種植戶需要貨比三家,選擇使用效果好且性價比高的肥料供應商,以免以高價格卻買到低效果的肥料,進而減少肥料投入資金。肥料往往并非一次撒施就全部用完,所以,種植戶還應根據當地氣候狀況,選擇恰當的肥料儲存方式,避免肥料在儲存過程中發(fā)生變質而增加肥料投入成本。種植戶可以在購買肥料時咨詢相關人員,了解獲取肥料保存相關知識,減少肥料變質概率,降低肥料投入成本。
(二)強化成本預算管理
小麥種植要想減少肥料投入成本,需要提前做好肥料購買的預算管理。小麥種植戶需要根據種植過程不同階段的狀況,確定需要購買的肥料量,并根據市場狀況計算好投入金額。此過程種植戶需要對市場狀況有全面的了解。若條件允許也可以考慮從其他地區(qū)購買肥料,但是需要將運輸成本納入肥料成本。要多方核算成本,以免超出自己的預算。種植戶可以雇用相關人員,充分發(fā)揮雇員的能力,避免因自身水平不足造成管理混亂,超出自身預算成本,實現小麥種植效益最大化。
綜上所述,我國農業(yè)經濟正處于蓬勃發(fā)展的階段,各類農作物的種植技術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生產至關重要。小麥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為了滿足我國對糧食的需求,發(fā)展小麥高產培育技術、加大農作物產量是必需的。同時,為了在推動小麥種植產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增加種植戶的經濟收入,進行合理的肥料成本管理,減少種植戶的資金投入,使其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也是勢在必行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趙穎.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優(yōu)化及病蟲害防治[J].農家參謀. 2021,(18).57-58.
[2]關魯興.小麥高產高效集成栽培技術[J].農家參謀. 2021,(18).67-68.
[3]史歡歡.大棚番茄高產種植管理及成本控制[J].廣東蠶業(yè). 2021,55(09).95-96.
(作者單位: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