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英
寫作能力是對積累素材進行選擇、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教師指導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從簡單的說話做起,從簡單的日記寫起,循序漸進地、一步一步地進行寫作訓練。那么,教師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呢?
一、將口語轉(zhuǎn)化為文字,培養(yǎng)學生完整表述的能力
在低年級階段,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把完整的語言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在語文課堂上開展各種教學活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從兒童的生理發(fā)展特點看:六七歲的兒童,說話不完整,也不規(guī)范。所以,教師在進行一年級的拼音教學時,就要有意識地開展說話訓練,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如在學習音節(jié)zhi時,可以這樣教學:zhī知識,我們在學校學知識。zhí 值日,今天我值日。zhǐ 只是,他只是一個小學生。zhì 智慧,他們是有智慧的人。zhì 治理,治理環(huán)境很重要。質(zhì)量,這件衣服的質(zhì)量很好。志氣,我們要有志氣??梢宰寣W生根據(jù)不同的發(fā)音組不同的詞語,再用詞語造句。也可以采用一音組多詞造句的方法,這樣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詞匯量,還能讓他們更好地掌握“zhi”的讀法,并在潛移默化中開展語言訓練,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教師要和家長達成共識,家長平時要注重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并逐步引導學生把口頭表達轉(zhuǎn)化為文字。如:讓學生口頭寫話,家長代筆記錄,寫完讓學生再復述一遍。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記憶力,又可以讓他們明白完整表達的重要性。
二、直觀教學奠定基礎,培養(yǎng)學生真實表達的能力
直觀教學就是利用實物、圖片、模型、標本、動作、語言和電化教學設備等,或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開展教學,進行分析、歸納、系統(tǒng)總結(jié),展現(xiàn)教材內(nèi)容,豐富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和感性認識,深化學生理性認識的一種教學手段。
在作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寫作要求、實際的教學情況,開展直觀教學。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從生活中取材,觀察實物實景,然后再把觀察到的結(jié)果和感悟表達出來。如以 “吹泡泡”為題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每人帶一瓶泡泡水,領(lǐng)著他們到操場上吹泡泡,一邊吹一邊觀察泡泡的形狀、顏色、飄動時的狀態(tài)等。吹泡泡游戲結(jié)束后,讓學生馬上回到教室寫作,把剛才觀察到的、聯(lián)想到的用文字表達出來。寫作完畢,教師要對表達完整、內(nèi)容真實生動的學生進行肯定和獎勵。長期堅持這樣的寫作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會逐漸提高,寫作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
三、留心生活積累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好的作文不僅要有作者的生活體驗,還要有真情實感,更要有獨到的見解。要能將身邊的平凡事寫出特色、寫出新意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意身邊事,觀察身邊人,感悟身邊的真實生活。進入二年級,就可以讓學生寫日記,讓他們把身邊發(fā)生的事情記錄下來,尤其是那些特別有趣的、有意義的事情,在寫作時還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悟。感悟生活的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需要長時間、慢慢地培養(yǎng),教師要結(jié)合實際,適當加以引導。如,兩個學生同時看見一個青年闖紅燈,一個在日記中寫道:一位穿著整齊的叔叔,拿著部時尚的手機,邊看邊走,闖了紅燈都渾然不知,真是沒有交通安全意識;另一個則寫道:一位衣著光鮮的叔叔,手拿一部iphone手機,邊看邊走,就這樣走到了馬路對面,那樣子真是酷斃了。兩個學生的寫作能力差不多,但思想感悟卻完全不同,對此教師應該加以引導,告訴學生不能效仿那些不良的行為。教師點評后,學生對作文進行了修改,修改結(jié)果如下:“一位衣著光鮮的叔叔,手拿一部iphone手機,邊看邊走,就這樣走到了馬路的對面。這樣做,樣子雖酷,可他好像忘記了這是馬路,危險就藏在這酷酷的動作后面,這也提醒我們在??岬耐瑫r,要更加注意安全!”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他們就能用心去感悟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己的感悟能力。面對同一事物,不同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師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不同于別人的感受,從而寫出獨特的、富有新意的作文。
四、日積月累豐富語言,培養(yǎng)學生準確描述的能力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亦如此,想寫出佳作,積累寫作素材是先決條件。我指導學生從以下幾點入手:1.寫日記,每天寫一篇見聞日記,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要求真實完整即可。2.每周寫一篇讀書筆記,閱讀教育部推薦的小學生必讀書目,寫一篇讀書筆記,讀書筆記要有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好詞(疊詞、成語、諺語)10個,佳句(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反問句等)5個,概括主要內(nèi)容,寫自己的讀書感想。3.每月一篇作文,可以把身邊發(fā)生的有意義的人物和事情,印象深刻的經(jīng)驗和教訓,有趣的動植物,四季更替的景象,游玩時的所見所聞所想等用隨筆的形式記錄下來。例如觀察水果,觀察朝霞、晚霞,觀察人物外貌等,作文篇幅不用太長,只要精而實就行。也可以寫想象作文,捕捉自己的奇思妙想(如太陽很曬的時候,想發(fā)明一種噴霧,噴上就不再覺得炎熱),并及時記錄下來……這樣日積月累,過程雖然繁瑣、漫長,但當學生能寫出一篇篇生動優(yōu)美的文章時,他們的寫作興趣也會隨之增長,教師的作文教學就能事半功倍。
五、符號修改促能力,培養(yǎng)學生恰當修改的能力
想寫出好文章,需要不斷修改,錘煉語言。所以,教師應該注重學生修改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讓學生認識修改符號——替換號、刪除號、調(diào)換號、增加號等。教學時,為了方便記憶,可采用順口溜的方式教學:替換符號像電視,刪除符號似西瓜,調(diào)換符號像長城,增加符號是丫杈。如此,學生能很容易記住這些符號,在修改時便不會用錯。接著就是按照修改順序修改:學生自改——同桌互改——組長檢查改——教師點評改,經(jīng)過這四步,學生的作文質(zhì)量肯定能得到一定提高。最后再進行全班“審核”,也就是抽3—5篇作文,將修改后的內(nèi)容讀給全班同學聽,聽的同學要提出建議和意見。這樣,學生既能學會傾聽,又能取長補短,還能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其實很簡單,從日常的教學入手,從學生的生活著手,從低年級說話訓練起步,學生便可以在不斷的熏陶和訓練中獨立完成寫作任務。但想將學生培養(yǎng)成寫作小能手,以上方法遠遠不夠,還要多帶領(lǐng)學生體驗生活,讓他們讀不同領(lǐng)域、不同層次的課外優(yōu)秀作品,并且培養(yǎng)自我評價和修改的能力。因此,教師平時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多讀多練,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幫助他們打好寫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