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每逢作文課,經(jīng)常聽到很多學生發(fā)出這樣的抱怨:“唉!又是作文課……”“我最不喜歡上作文課”……其實,面對這種情況,有時教師也很困惑,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不再“聞寫作色變”呢?
一、“樂寫”的“敲門磚”:巧妙模仿
朱熹說過,“模擬者,古人用功之法。讀得韓文熟,便做韓文的文法;讀得蘇文熟,便做蘇文的文法?!蔽鞣綄W者也認為,孩子咿呀學語就是從模仿成人的語言開始的。成人的語言是刺激,語言的模仿是反應。由此可見,模仿是學生寫好作文的“敲門磚”。而學生天天使用的語文書就是非常適合模仿的文本素材。
1.模仿有特點的句式
教材是個“例子”,教材中有特點的句式數(shù)不勝數(shù),這些語言資源是學生模仿的模板,是從“不會寫”到“會寫”的扶手。
例如,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上冊《草原》一文中的一段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此段描寫情境交融,前半部分直接寫草原景色,后半部分寫了作者的感受,非常適合學生模仿。學生通過仿寫這種“景色+情感”的句式,就會明白不能為了寫景而寫景,要融入情感,這樣才能使句子更有韻味,有感染力。
2.模仿有特點的段落
除了有特點的句子,教材中還有很多典型的段落,值得學生學習和模仿。
比如,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手指》一文中描寫大拇指的一段,是這篇課文的精彩之處。在教學時,教師不光要讓學生注意總分的構段形式,也要關注作者對大拇指樣子和作用的擬人化描寫。因為,教材是很多專家精心挑選出來的,收錄的文章往往都是語言的范本,作者獨特的充滿個性的語言是學生遷移仿寫的好資源。這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更能幫助學生進行語言訓練,促使學生實現(xiàn)從文本語言到個性語言的遷移。
二、“樂寫”的“腳手架”:活動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實情感?!比~圣陶先生也說過,“作文這種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笨梢?,生活中的親身體驗是學生寫作的源頭,是作文素材的富礦。
1.“生活萬花筒”——多參與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一個學期會安排8個寫作訓練。有教師會把作文的標準定位在優(yōu)秀上,所以只要一上作文課,就是讀范文,指導學生如何開頭和結尾,希望學生的作文都能達到優(yōu)秀的標準??稍谂淖魑臅r卻發(fā)現(xiàn),學生的作文像模子里刻出來的一樣,千篇一律。仔細分析,會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作文雖然規(guī)定了內(nèi)容和要求,但寫作范圍還是很寬泛的,是教師窄化了寫作范圍,用固定的模板套住了學生。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嘗試打開學生的枷鎖,將教材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
以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的作文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jù)作文的內(nèi)容和要求,組織體驗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再讓他們記錄:
體驗活動是作文素材的源泉,體驗越豐富,作文內(nèi)容就越豐滿、動人。學生只有將自己置身于體驗活動中,才能文思如泉涌,有話可說,有情可表。
2.“生活小鏡頭”——多記錄
高強的寫作能力離不開多寫多練,僅靠每周作文課上的作文練習是遠遠不夠的,課后也需要勤練筆。很多教師習慣布置周記任務,一周寫一篇,寫一寫本周發(fā)生的事,比較有規(guī)律。但周記的質量并不高,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學生應付了事,為了寫周記而寫周記;二是胡編亂造,沒有真情實感。出現(xiàn)這兩個問題不全是學生的責任,因為周記是學生在雙休日時回憶本周發(fā)生的事后寫的,時間間隔比較長,印象不深刻,自然就寫不細致,不能做到有感而發(fā)。
鑒于以上實際情況,可以換一種新形式:讓學生準備一個隨筆本,不受時間的限制,只要是遇到打動心靈的事或產(chǎn)生了感悟就可以記錄下來。教師及時批改,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如此就能讓一個個“生活小鏡頭”及時留存在學生的腦海里,而不是成為過眼云煙。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記錄興趣,還可采用積分兌換形式,每篇文章滿分是5分,學期末統(tǒng)計積分,不同的積分兌換不同的禮品。
三、“樂寫”的“潤滑劑”:用心修飾
在作家圈里,有一個得到一致贊同的觀點,即“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外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也曾說過,“不要急于寫作,不要討厭修改,而要把同一篇東西改上十遍、二十遍?!钡牵寣W生自己潤色作文有些難度,且他們也不感興趣。為了激發(fā)學生修改文章的興趣,“口紅原則”法應運而生,什么是“口紅原則”法呢,即像涂抹口紅一樣修飾平淡無味的句子。
在一堂作文評講課上,筆者出示了這樣一句話——“走進水滸城,我發(fā)現(xiàn)了兩個士兵?!边\用口紅原則,可這樣進行修飾:
在“口紅原則”的修飾下,由原本的12個字變成了63個字的句子,一方面避免了作文語言平淡無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學生作文字數(shù)湊不夠的煩惱。當跟學生說起口紅原則時,每個學生都被這有趣的名字深深吸引了,不僅好記而且很實用,用起來不繁瑣。
綜上所述,想變“懼寫”為“樂寫”,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有特點的句段中習得寫法,在體驗活動中尋找素材,用“口紅原則”讓文字更具美感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