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自然之債的起源與價值*
        ——以羅馬法文本片段分析為中心

        2021-12-03 03:51:06睢蘇婕
        關鍵詞:文本

        睢蘇婕

        (湘潭大學 法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我國《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第26條規(guī)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31條又規(guī)定沒有約定利息但借款人自愿支付,或者超過約定的利率自愿支付利息或違約金,且沒有損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利益,借款人又以不當?shù)美麨橛梢蟪鼋枞朔颠€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借款人要求返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除外。利息計算包含“兩線三區(qū)”,即,利率 0%-24%(法律保護區(qū))、36%以上(無效利率區(qū)),而利率介于24%-36%則在學理上被稱為自然之債,該部分利率一旦支付不得要求返還[1]45。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關于修改〈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針對上述內容修改為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約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是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的除外。這一重大修改不再按照“兩線三區(qū)”的劃分來對待民間借貸利率,而是通過4倍LPR利率的界限將民間借貸利率直接分割為0%-4倍LPR利率(法律保護區(qū))與4倍LPR利率以上(無效利率區(qū)),此種改變直接導致民間借貸自然之債在我國司法實踐的消失。此種變化,到底是司法裁判標準緊跟社會市場變化的體現(xiàn),還是司法解釋對私法自治領域的肆意擴張,這不禁再次引發(fā)對自然之債的概念及其功能的討論,本文擬從羅馬法文本入手,對自然之債的起源及其本質展開討論。

        一、自然之債的起源爭議

        研究自然之債首先需要正本清源。古羅馬法學家蓋尤斯曾說:起源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這句話既展現(xiàn)法的延續(xù)性又被稱為法的體系性發(fā)展的思想宣言。只有明確了自然之債是什么,從哪里來,才能更好地比較自然之債及其相關概念的聯(lián)系,更好地理解自然之債在我國實證法中的具體體現(xiàn)。

        關于自然之債起源有兩種主要觀點(或者說最激烈的兩種學術爭端),即,自然之債是起源于自然法還是起源于奴隸締結的債務。這個爭議伴隨著債法學術發(fā)展史的全過程,也是私法領域的一個核心問題。在20世紀初,德國法學家格拉滕維茨(O.Gradenwitz)之前,關于自然之債的研究幾乎完全是出于自然法學派的視角,該學派認為自然之債是產生于自然法上的債。而格拉滕維茨是“添加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分析不同羅馬法文本的基礎上首次提出自然之債并非起源于自然法,而是起源于奴隸債務。當時,他的研究并未獲得廣泛接受,但卻刺激了學界對自然之債羅馬法起源的進一步研究。在其后,不斷有學者對格拉滕維茨提出的觀點進行評析,但主流觀點仍舊堅持羅馬古典法中的自然之債起源于自然法。直到20世紀中葉,意大利學者布爾德斯(A.Burdese)的研究對自然之債的自然法起源說進行了有力的抨擊,才逐漸使學界中自然法起源說與奴隸債務起源說進入相持不下的局面。

        我國學者大多贊同現(xiàn)代法上的自然之債起源于自然法[2]80,認為自然之債生命軀體的血與肉,在羅馬法上都已經基本成形了。羅馬法上自然之債的貢獻,是使我們從源頭處反思和完善現(xiàn)有債法體系以及在克服絕對形式理性上獲得一些支撐。我國學界將羅馬法起源中自然之債簡單劃分為兩種類型:其一,他權人締結的債,其二則是社會道德義務。他們認為自然之債的兩個分類均與羅馬法上的自然法相關,而羅馬法中社會道德義務類自然之債才真正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自然之債制度相關,也是影響現(xiàn)代自然之債制度的關鍵。

        二、自然法起源說的反思

        (一)羅馬古典法中自然法與萬民法的關系

        自然法源說在表達自然之債起源于自然法時往往表述為自然之債起源于萬民法之債,在論述中或多或少將萬民法(ius gentium)、自然原因(naturalis ratio)、自然法(ius naturale)這些術語相等同,因此我們首先需要厘清羅馬古典法時期自然法與萬民法的關系。

        蓋尤斯在其《法學階梯》的開頭寫到,所有受法律和習俗調整的民眾共同體都一方面使用自己的法,一方面使用一切人所共有的法。每個共同體為自己制定的法是它們自己的法,并且稱為市民法,即市民自己的法;根據(jù)自然原理(naturalis ratio)在一切人當中制定的法為所有的民眾共同體共同遵守,并且稱為萬民法(ius gentium),就像是一切民族所使用的法。因而羅馬人民一方面使用它自己的法,一方面使用一切人所共有的法。在這個文獻片段中,蓋尤斯并未提及自然法,但他在后續(xù)章節(jié)中指出西塞羅把自然法當做萬民法的同義語。[3]2優(yōu)士丁尼的《學說匯纂》中還收錄了與蓋尤斯同時期的法學家烏爾比安對自然法的另一個定義:自然法是大自然傳給一切動物的法則,也就是說,這個法不是人類所特有的,而是生活在陸地和海洋的動物包括飛禽所共有的。由此而產生我們稱之為“婚姻”的男女結合及其子女的生育與繁衍。我們可以見到其他動物和野獸也都精通這門法。[4]40盡管烏爾比安提到并界定了自然法的概念,但是其中存在太多矛盾和不一致,因而羅馬法學界一般認為這是優(yōu)士丁尼在收錄其文本時進行了修改的結果。[5]246

        與蓋尤斯《法學階梯》不同,優(yōu)士丁尼匯編的目的在于篩選和保存古典法時期作品的精華,并在其編纂完成后禁止使用原始文獻,但這一編纂行為導致原始經典文獻幾乎全部失傳。加之優(yōu)士丁尼為了使編纂后的法典能夠適應當時的統(tǒng)治環(huán)境,需要對古典時期法學家的作品進行修改。因此《學說匯纂》的內容并不一定真實地反映了古典法法學家們的原意。就現(xiàn)有的文獻資料,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在古典法時期自然法(ius naturale)與萬民法(ius gentium)的概念存在重合,如果非要作出區(qū)分,那么可能體現(xiàn)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即,在使用“自然法”這個詞時注重的是這種法起源于自然原理(naturalis ratio),而使用“萬民法”一詞時強調的是它的普遍適用。[6]50如此我們便可以理解,為什么自然法起源說的核心觀點是自然之債起源于自然法(萬民法)。

        (二)自然之債起源于自然法之證否

        自然之債起源于自然法,也即起源于萬民法的觀點可追溯于德國法學家希博(H.Siber)的學說[7]68,希博認為在羅馬古典法時代,由市民法調整的債即為法定之債,而基于萬民法調整的債則為自然之債,這兩種債都具備各自的訴訟形式予以保護;而在優(yōu)士丁尼時期,原本的“市民法-萬民法”二分法被“市民法-萬民法-自然法”三分法取代,而自然法不再被認為是實證法,基于自然之債的人不再具有訴權。他們認為對于此時的羅馬人來說自然之債不再是具有“法鎖”意義的債,而僅僅是一種道德義務。[8]485換言之,在羅馬古典法中的自然之債是具有強制性的,其具備萬民法上的訴訟保護,而在優(yōu)士丁尼法中,自然之債可以從總體上被認為是以自然法為基礎的道德之債,只具有裁判官法意義上的訴訟保護,在市民法層面僅具備有限的法律效力。

        自然法起源說的主要文本依據(jù)是優(yōu)士丁尼《學說匯纂》當中的一個文本片段:

        《學說匯纂》D.50.17.84.1保羅:《論問題》第3編 債務人負有萬民法上的義務,基于善意之訴承擔責任才合乎自然。(D.50.17.84.1(Paulus 3 quaest.)Is natura debet, quem iure gentium dare oportet, cuius fidem secuti sumus.)

        該片段本身語義并不完整,有學者指出它缺少拉丁語語法的構成元素,最后一句“cuiusfidemsecutisumus”就缺少指示代詞。該《學說匯纂》文本片段顯然是經過優(yōu)士丁尼時期編纂者的修改,故而該片段并不“純正”,說其是描述羅馬古典法時期的法律規(guī)定有些牽強。該片段的含義大致談到了根據(jù)萬民法返還借款的義務。因此有些學者將這個片段翻譯為:“自然之債的債務人,依據(jù)萬民法為給付,基于善意之訴承擔責任。”[9]80但很多學者提出反對觀點,認為該本文片段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文本,無法通過同時期其它文本片段來相互印證,因而只通過該單一的文本來確定自然之債起源于自然法不太嚴謹。法學家迪欽次歐(L.Di Cintio)也認為《學說匯纂》片段D.50.17.84片段中的文義并未論及自然之債這一術語,片段中 “naturadebet”一詞的原意僅指“自然秩序”,也即一切事物運行均需符合的規(guī)律。此外,《學說匯纂》收錄的另外兩位同時期法學家的文本片段(保羅D.19.2.1以及烏爾比安D.4.5.2.2 ulp.)中提及的“natura”同樣也并非指代自然之債。[10]9再者,針對上述同一片段(D.50.17.84)本身的含義,學者間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意大利法學家彭梵得(P.Bonfante)在解讀該片段時認為即使當事人一方不是羅馬人,雙方一旦締結契約,就得到了市民法的認可,從廣義上而言屬于市民法之債,因而受到市民法的調整,不再屬于萬民法之債。[11]48當然,為了回應這些反對自然法源說學者們的觀點,法學家科尼奧利(P.Cornioley)對希博提出的觀點進行了限縮。他認為,不是所有萬民法之債都可以稱之為自然之債,只有萬民法中的非要式契約之債才屬于自然之債,并且這些契約的締結具有“自發(fā)性”以及“與自然相符”的特點,比如,契約的締結是基于所有人普遍認可的誠信(fides)理念之上,而這些誠信(fides)理念的確立早于任何具化的法律規(guī)則[12]16。但科尼奧利的回應也很快就遭到了質疑,反對者們認為在該片段語義相對不確定的情況下,科尼奧利又引入了一個更為寬泛且抽象的誠信(fides)概念來論證自然之債的起源,顯然不具備合理性。[13]12

        目前,羅馬法學界大部分學者均認可自然之債的起源與自然法無關。以萬民法的學理基礎來推斷自然之債的起源,不具備合理性。支持自然法源說的學者引用的片段中的“naturadebet”沒有特定的法律特點,沒有具體的法律效力,它指代的不是一種法學問題,而只能看作是一種普遍的法學現(xiàn)象(fenomenico)。這種所謂的“自然債務(naturadebet)”是“自然(natura)”一詞的泛指使用,沒有實際意義,只是在強調法理中的自然秩序[10]15。

        三、自然之債起源于奴隸之債

        (一)奴隸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相分離

        在羅馬法中,因其政治結構的需要,所有生物意義上的人被“人格”這樣一頂具有公法意義的桂冠區(qū)分為法律上的“人”和“非人”[14]85,自然之債的概念也始終與“人與非人”的區(qū)分相聯(lián)系。

        在現(xiàn)代民法中,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相輔相成,權利能力是行為能力的前提和基礎,行為能力則為權利能力實現(xiàn)的條件。而在羅馬法中,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相分離,一個權利能力受到限制或者根本不具有權利能力的人可以具有行為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奴隸的行為。那些在法律上被視為“物”、不享有基本人格的奴隸不僅作為底層勞動力,而且也充當著貿易和工業(yè)領域中精明的管理人員。[15]101在這些“非人”之間不存在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但是現(xiàn)實中這些無法律主體資格的奴隸之間也需要進行交易,也不可能時刻有他人(具備法律主體資格的市民)替他們的交易訂立契約。正因為奴隸之間的交易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如果他們順利履行交易則相安無事,如果因一方或雙方的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發(fā)生糾紛,這時這些人之間的債就是“自然之債”,這也是一些羅馬法學者提到的“純自然之債”[11]150。

        另外,除了上述非法律主體之間發(fā)生的所謂“債”屬于學者們定義的“純自然之債”,還有一種有著近似自然之債外觀的債:在羅馬法中,奴隸和家子均屬于廣義的他權人范疇,不具備法律上的主體資格。但是由于生產經營的需要,他們被允許代表家父或主人與他人締結債務。此時奴隸或家子的活動完全是依據(jù)主人或者家父的命令、指派或者委托進行,這時第三人可以通過“依令行為訴訟”(actio quod iussu)、“船東訴訟”(actio exercitoria)、“經管人之訴”(actio institoria)和“準經管人之訴”(actio quasi institoria)要求家父履行契約,此時承擔責任的主體是家父而不是他權人,這些債則顯然不屬于本文討論的自然之債。

        (二)奴隸自然之債的第一個文本片段

        記載奴隸締結自然之債的最早的文本出自雅沃倫(Giavoleno)的作品,他在《論拉貝奧遺作》中收錄了一個案例并進行了評述[16]55:

        “某家主遺贈給他的奴隸,讓我的繼承人支付經我遺囑命令獲得自由的奴隸我?guī)ど锨匪?個金幣?!比麪柧S(Servius)認為,給奴隸的遺贈是無效的,因為一個家主不能對奴隸負債。我(雅沃倫)認為,按照立遺囑人的意思,這個債更應該看成是自然之債而不是市民法債,這就是目前的實踐做法?!?/p>

        在羅馬繼承法遺囑解釋中歷來存在“誤言無損真意原則(Falsa demonstratio non nocet)”[17]53,即,部分遺囑內容因書寫或陳述等錯誤無效時不影響遺囑當中其他內容的效力。按照市民法,因為奴隸不具備民事主體資格,所以即使家主在遺囑中承認其欠奴隸5個金幣,這一“債權債務關系”在市民法上也是無效的。但是,通過遺囑解放奴隸之后,奴隸會變成具備民事主體資格的自權人,家子再按照家父的遺囑對奴隸進行遺贈的行為是被市民法認可的。也就是說,在這一片段中家主和奴隸的“債權債務關系”的無效不會導致遺囑中指示家子解放奴隸并對其遺贈的行為無效。而雅沃倫卻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一個自然之債的概念,來確認之前的“債權債務”也具備一定的效力。

        當然,雅沃倫為了弱化這一概念提出的爭議,在其片段中刻意強調了“根據(jù)遺囑人(主人)的意志(menstestantis)”這一前提,畢竟,根據(jù)羅馬市民法,奴隸不能成為債權人也不能成為債務人,而是作為權利客體的“物”來對待,而這個片段中認定奴隸享有的自然之債有效是為了符合家主的真實意愿。

        通過這個片段我們也可以窺見在自然之債產生之初法學家們所起的作用:自然之債是法學家在當時奴隸大量參與市場經營管理活動的背景下,在不直接違反市民法規(guī)定的前提下,通過法學家解釋為已經大量出現(xiàn)的社會實踐問題所作出的變通。

        (三)奴隸自然之債最重要的兩個文本

        上述片段僅提出了自然之債的概念,但并未詳細記載奴隸締結自然之債的特征。后面這兩個最為經典的文本則可以看到自然之債的基本邏輯及其特征:

        D.46.1.16.3 e 4(Iul.53dig.):“… 3.對于民事債和自然債隨時都可以提供保證;4.自然之債應該受到重視不僅是因為奴隸可以締結自然債,而是因為自然之債一旦清償就不得請求返還。事實上,雖然在狹義上不認為自然之債債務人就是債務人,但是在廣義上他們卻仍然是債務人。因此,從自然之債債務人那里獲得清償之人,亦視為獲得了自己債務的清償?!?/p>

        該片段來自法學家尤里安所著《學說匯纂》的53篇,這個片段提到了自然之債最核心的效力——“清償留置”,也即債務人對自然之債一旦清償就不得要求返還。清償留置效力貫穿自然之債制度發(fā)展的始終。也正是由于該片段具有的典范意義,因而被優(yōu)士丁尼皇帝選入其《學說匯纂》中。

        關于自然之債的另一個重要特點,也即自然之債是否具有強制性,或者說是否可以通過訴訟得到保護,法學家們意見不一。這主要是因為上述片段D.46.1.16.3 e 4中代詞“eorum”缺乏指示對象。關于其所指如何,理論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法學家希博認為,“eorum”一詞是優(yōu)士丁尼編纂人員的書寫錯誤,將陰性a誤寫為陽性o,本來 “earum” 應該是指代的是“訴訟”,也即自然之債可以得到訴訟保護,具有強制性。按照他的觀點,這個片段可以理解為自然之債應該受到重視不僅是因為有專門為自然債務設立的訴訟,而是因為自然之債一旦清償就不得請求返還。[7]70而法學家格拉滕維茨則認為“eorum”是陽性,指代的是奴隸債,他認為這個片段表明奴隸可以締結自然之債,自然之債一旦清償就不得請求返還。格拉滕維茨查閱了很多優(yōu)士丁尼編纂文本中出現(xiàn)的“eorum”一詞的用法,“eorum nomine”在所有文本中都是作為慣用詞組出現(xiàn),提及的都是奴隸與其主人之間的債,因此,“eorum”其實是“eorum servile”的簡寫,也就是“奴隸締結的債務”。正因為在市民法嚴格規(guī)范下,奴隸既不能作為債權人也不能作為債務人,在解讀本片段時,只有將“eorum”理解為“奴隸締結的自然之債”才與下文的語義協(xié)調一致。兩者相較,學界更認可后者的觀點,而前者提出的“優(yōu)士丁尼編纂者書寫錯誤”“自然債具有強制性”等觀點無法證成。

        尤里安師承謝沃倫,在其師研究的基礎上繼續(xù)發(fā)展,構建了自然之債的核心概念:自然之債是不具備強制性的債務,債務人一旦履行不得要求返還。隨著奴隸自然之債的概念不斷拓展,該概念框架被適用于其他他權人締結的債的領域,尤里安的片段也被用作他權人締結的自然債的范本,在優(yōu)士丁尼時期也成為解釋其他自然之債種類的“一般條款”[18]53。另外,雖然后期自然之債的本質屬性發(fā)生了變化,但是“不具備強制性”“一旦支付不得要求返還”等特點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代法當中。

        優(yōu)士丁尼《學說匯纂》本身則或多或少由編纂者根據(jù)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對以往法學家家的作品進行調整與改編。而蓋尤斯是羅馬古典法時期著名的法學家,其《法學階梯》是后期被現(xiàn)代學者發(fā)現(xiàn)的,其對羅馬古典時期的法律解釋更為真實可信,而關于奴隸自然之債另外一個重要的文本正是出自蓋尤斯的《法學階梯》,也正因為這一片段的出現(xiàn),使自然之債起源于奴隸債有了無可反駁的證據(jù)。

        Gai.3119a:“擔保人則可以參與締結所有的債,無論這些債是通過實物或者話語締結的,還是通過文字或者合意締結的;他所參加的債是市民法之債還是自然之債,這無關緊要,甚至他可以為奴隸負債,無論從該奴隸那里接受擔保人的是異邦人,還是應當接受給付的主人自己?!?/p>

        在這一片段中,這位著名的法學家用了三次轉折層層遞進地解開自然之債在古典法中的典型形態(tài)。雖然片段中并未將自然之債和奴隸締結的債等同,但是通過直接的文義解釋便可得出奴隸締結的債屬于自然之債這一結論。這一片段也與尤里安片段中的觀點相契合。

        從上述兩個片段可以看出,正是古典時期法學家們感受到了社會的需求,因而在法律層面承認奴隸自然之債的存在, 并賦予了奴隸自然之債有限的效力。此時的自然之債可以看做是一種“抽象的”市民法,除了締結自然之債的主體不具備市民法主體資格之外,其他效果幾乎與市民法之債等同。[16]67

        隨著中世紀自然法主義的興起,自然之債的范疇曾一度非常寬泛,因為自然法學家們以自然法為基礎構建的自然之債的范疇囊括了與法定之債展現(xiàn)出不同特征的所有種類。但是這些分類方法在羅馬法淵源中找不到對應。因此這種用自然法統(tǒng)一構建自然之債范疇的努力有時難免陷入極端。通過上述對自然之債制度羅馬法起源的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自然之債并非起源于自然法。法學家格拉滕維茨從奴隸締結的債這一領域重新定義自然之債制度的起源,引領自然之債的研究轉向新方向發(fā)展。這再次引發(fā)了世界范圍內羅馬法學者對自然之債起源的高度重視,并掀起對自然之債的研究分歷史時期探討的熱潮。在優(yōu)士丁尼的文本淵源中無法用一個統(tǒng)一的分類來涵蓋所有自然之債的文本片段,但是我們回溯本源的過程中,能在古典法中找到相對統(tǒng)一的自然之債的概念內涵。這一概念內涵是隨著古羅馬社會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奴隸在商貿習慣中取得不可替代作用的背景下才產生的,用以指代奴隸締結的債,雖然由于主體不具備能力因而不能通過訴訟獲得保護,但是債務人一旦支付就不能要求索回,除此之外對自然之債還可以進行擔保,因而其在抽象意義上除了主體因素外,其他效力幾乎與市民法之債效力等同。然而,自然之債不是個一蹴而就的法學概念,我們能看到的羅馬法學家們對自然之債所作出的解釋都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文本片段,他們感受到經濟社會的變化,進而結合自己的法理知識,利用法學解釋的手段對嚴苛的市民法作出變通。通過多個法學家們的法律解釋,自然之債從其概念起源到形成具體模式不斷地發(fā)展,慢慢拓展了自然之債概念的外延。

        四、自然之債的價值與法律解釋的重要性

        我國最新頒布的《民法典》并未用專門條款規(guī)定自然之債制度,但并非如某些學者所言的自然之債制度在當今社會已不復存在,是一種落后的、邊際制度。雖然自然之債從未以法條方式固定于我國制定法淵源之中,但在具體實踐和司法案例中卻從未缺席。最高法的《決定》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yè)融資難以及“套路貸”“虛假貸”頻發(fā)等問題提供了司法保護路徑,通過明確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排除了民間借貸類自然之債發(fā)生的可能,但在超訴訟時效債務、小額賭債、非婚同居、限定繼承等領域引發(fā)的糾紛中均有自然之債的身影。這一方面源于民法的裁判規(guī)則屬性,即,法官不得以法無明文為由拒絕民事裁判,但更重要的是,自然之債以法定之債為原色,以不具備強制性和一旦支付不得請求返還為支點,仍在法律與道德之間體現(xiàn)其緩和實證法僵硬性的當代價值。

        正如古羅馬法繼受者之一的意大利,其最新的《民法典》吸收1804年《法國民法典》和1900年《德國民法典》之長,是后法典編纂時代的又一豐碑。在其法典編纂中他們重新納入了“遺失許久的”自然之債這一古老羅馬法概念,用以調適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變化與嚴苛的實證法之間的矛盾。我們目前的實證法當中雖然沒有直接規(guī)定自然之債制度,但從自然之債的起源中我們已經看到它本就是一種“超法律義務”,與法定之債結構相似,具有必要的財產性內容。自然之債一直普遍存在于實踐與規(guī)范之間,而這種“中間地帶”正是法律解釋能發(fā)揮最大作用的空間。正如自然之債在古代社會中的發(fā)軔一般,法律工作者特別是民法領域的工作者應當充分利用民法的法律解釋方法,讓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之債在內的一些法學理念在不同個案中依然體現(xiàn)其實踐價值。

        猜你喜歡
        文本
        文本聯(lián)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重點:論述類文本閱讀
        重點:實用類文本閱讀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藝術評論(2020年3期)2020-02-06 06:29:22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文化傳承與理解”離不開對具體文本的解讀與把握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從背景出發(fā)還是從文本出發(fā)
        語文知識(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9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有码人妻在线|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久久久免费 | 久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四虎| 少妇我被躁爽到高潮在线影片|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草草浮力地址线路①屁屁影院| 夜夜爽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偷柏自拍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熟女av蜜謦| 国产午夜福利片| 日韩在线看片| 国产精品成人有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饥渴浪妇| 久精品国产欧美亚洲色aⅴ大片| 国产成人拍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99精品| 男女啪啪动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巨臀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日本第一影院一区二区|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国产特级全黄一级毛片不卡| av在线手机中文字幕| 26uuu在线亚洲欧美| 亚洲欧洲偷自拍图片区|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区|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99热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在线播放偷拍一区二区|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大全|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国产免费午夜福利蜜芽无码| 人妻制服丝袜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