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楠楠,郝榮榮,喬紅順,陰東娟
(洪洞縣農業(yè)農村局,山西 洪洞 041600)
在山西夏大豆生產中,出苗不齊、不全、底莢高度過低不能被機械收割以及有莢無粒的情況發(fā)生普遍,導致收獲產量低、效益低,嚴重影響農戶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制約著大豆面積的恢復和擴大。多年以來,洪洞縣農業(yè)農村局連續(xù)開展了多點多次麥后復播大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試驗、示范和生產展示等,總結出夏大豆精簡化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以期為夏大豆高產高效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從小麥收獲到下茬小麥播種前的110 d左右,是夏大豆生長發(fā)育的時間段。在品種的選擇上,就要選用生育期短、成熟鼓粒速度快、高產的優(yōu)良品種。種子應進行精選,將豆種中的雜粒、病粒、破粒、秕粒和雜質去除,選留飽滿、大粒、整齊、無病蟲的健康種子。播種前選晴天在陰涼處晾曬種子1~2 d,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發(fā)芽勢;每0.067 hm2種子(以5 kg計)用鉬酸銨15 g+硼砂10 g兌溫水(50℃~60℃)0.5 kg溶化,待晾涼后,再加種衣劑20 g進行拌種,待藥液被完全吸收,種子不再粘連后即可播種。如果田間濕度較大,可選用體積分數12.5%的戊唑醇水劑8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霜霉病、炭疽病、紫斑病。
一般來說,夏大豆播種越早產量越高。早播可以延長大豆的營養(yǎng)生長期,增加干物質積累量,提高籽粒產量。前茬作物收獲后,不整地,不需滅茬,用2BMFJ-6型麥茬免耕覆秸大豆種肥一體精播機播種。該機播種速度快、播幅寬、密度可調、行間有麥草覆蓋、出苗齊而均勻,而且能夠種肥一體,特別是播后覆秸功能,能很好地解決常規(guī)播種機播種后播種行裸露失墑快的問題,對實現一播保全苗作用很大。
夏大豆苗數不足是影響其產量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合理密植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最有效的途徑。要選用株型緊湊、分枝少、莖稈堅韌、耐熱、鼓粒速度快的高產品種,行距40 cm,株距5~7 cm,密度在2×104株/0.067 hm2,某些耐密品種播種密度可增加到3×104株/0.067 hm2。
復播田雜草大豆生長影響很大,防除雜草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播種后出苗前進行一次土壤化學封閉性除草,將雜草消滅在出土前后。每0.067 hm2常用藥劑用量為:50%乙草胺乳油25~75 mL,72%都爾乳油150 mL,或48%拉索乳油200 mL,或66%氟草·草銨膦25 g兌水30 kg均勻噴霧,也可以在雜草3~5葉期用25%的精喹禾靈25 mL兌水30 kg噴霧防治。
播種后5~7 d每0.067 hm2滴灌30 m3左右,一是促進出苗,達到出苗快、苗齊苗全的目的;二是能顯著地增加夏大豆的底莢高度。一般夏大豆底莢高度只有3 cm左右,在機械收割時豆莢往往不能全部收獲,使每0.067 hm2產量損失約40 kg,澆水后大豆底莢高度可增加3~5 cm,離地面6~8 cm,可有效避免機械收獲時底莢被漏割。
伏期降水較多,加上溫度高,大豆極易徒長,形成倒伏。在旺長趨勢的大豆田,每0.067 hm2用質量分數15%的多效唑15 g兌水30 kg葉面噴施,可控旺防倒,促進養(yǎng)分轉移,提高產量。長勢過旺的可間隔7 d再噴施1次。
大豆缺硼會造成花而不實和籽粒秕瘦;缺鋅會使葉片失綠,脈間變黃,出現黃斑花葉,葉形顯著變小,發(fā)生小葉病、簇葉病等,嚴重影響光合作用;缺鉬會阻礙大豆對磷的吸收,減少葉綠素,降低抗旱、抗寒、抗病能力,減少產量。在開花前葉面噴施0.02%~0.05%的鉬酸銨,初花期和鼓粒期葉面噴施0.1%~0.5%的硼酸和0.05%~0.2%的硫酸鋅。有脫肥情況的可配0.5%~2.0%的尿素和1%~5%的過磷酸鈣或0.2%~0.5%的磷酸二氫鉀,間隔7~10 d噴施1次,共噴施2次。
播種前用種衣劑防治蠐螬等地下害蟲;苗期以防治蚜蟲為主,每0.067 hm2用質量分數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6~8 g,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20 g,兌水30~60 kg噴霧;分枝開花期可噴施1%阿維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稀釋液防治點蜂緣蝽,兼治食葉害蟲;結莢鼓粒期噴施質量分數1%阿維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稀釋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40 mL/0.067 hm2加水稀釋噴霧,可防治豆莢螟和大豆食心蟲,兼治食葉害蟲。點蜂緣蝽是造成有莢無粒和粒小秕瘦的主要原因,要抓住初花期噴藥預防的關鍵時期。
當田間80%的葉片枯黃脫落時,收獲的時候。大豆機械收獲,既能使大豆完全成熟,增加產量,還能加快收獲進度,減少人工投入,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