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梓,黃蓬博,代 晶
在討論ACGN的傳播和接受前,首先要明確什么是ACGN,以下就ACGN的定義和功能兩方面進行析說。
ACGN是一項二次元亞文化概念。相對大眾文化而言,亞文化是小眾文化。ACGN為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游戲)、Novel(小說)首字母的合并縮寫。二次元區(qū)別于現(xiàn)實,源于日語“にじげん”①“にじげん”羅馬音發(fā)音:“ni ji gen”,譯為“二次元”。,英文一般翻譯為“Fantasy”,漢語中最早通俗譯為“二維”。相較于現(xiàn)實世界,二次元的概念具有“架空”“假想”“幻想”“虛構”“虛擬”的成分,這體現(xiàn)了ACGN四大體裁所擁有的創(chuàng)造性內涵。
ACGN作為一種二次元亞文化的同時,又是一種載體。這種載體上所傳遞的價值觀,能夠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適應和結合,為主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這既是ACGN二次元亞文化具有長久生命力的原因之一,也是亞文化所具備的重要功能。如劉書亮、朱巧倩說:“‘二次元’一詞在中國的傳播實踐中外延不斷擴大,擁有了更豐富和更本土化的含義?!盵1]林群、陶雙彬在《亞文化與教育演進》中也說:“雖然這些外來文化傳入之初都處于亞文化的從屬地位,但由于外來文化的新奇性與異質性,并且為原有本土的主流文化提供諸多借鑒與啟發(fā),因此反而成為推動中國本土文化不斷演進的巨大動力,并部分地融入傳統(tǒng)文化之中,成為主流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盵2]故ACGN二次元亞文化雖為外來文化,但與本土文化的結合也賦予其更豐富的內涵,有助于價值觀的引導和推廣。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文化自信”時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雹倭暯?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4.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主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根本,ACGN二次元作為近年蓬勃發(fā)展的亞文化之一,為主文化提供了多種載體形式,傳播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核,擴大了影響力,也為提高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起著助推的作用。
ACGN一詞多用于華語文化圈,在國內多個次級文化圈內被廣泛使用,其體裁承載的作品結合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當下流行文化,具有創(chuàng)新性。20世紀發(fā)展經濟期間,國內大眾接觸了較多他國傳入的亞文化。而在重視文化發(fā)展的21世紀當下,更要將有影響力的中國文化推向世界。
由于ACGN在亞洲,尤其日韓等國家都有屬于本國的ACGN亞文化,各國之間的交流也能促進共同繁榮,并帶動對ACGN的推廣。承載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ACGN內容,在這些國家中也更容易被接受,如“國創(chuàng)”品牌的動畫系列常被日韓等國引進。以MTJJ2010年創(chuàng)作的“羅小黑”為例,該動畫以一只名為羅小黑的黑貓為主角講述故事,其中部分角色,如神獸諦聽之類則含有中國傳統(tǒng)的神佛妖元素,劇情中也涉及部分神話體系觀。其電影《羅小黑戰(zhàn)記:不再流浪》②《羅小黑戰(zhàn)記:不再流浪》于2019年9月7日在國內上映,同年9月20日在日本東京上映,之后2020年11月3日發(fā)布了日文配音,并于11月7日在日本再映。在日本的動畫制作圈掀起了一波熱潮,許多動畫制作人都繪制了羅小黑的印象繪。后續(xù)制作發(fā)布的日文配音版,通過擁有廣泛受眾的配音演員加持,為該動畫電影的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日本的ACGN二次元亞文化發(fā)展在20世紀就已現(xiàn)其鋒,日本也可謂當前ACGN的領跑國之一。羅小黑在日本的成功,亦可見中國ACGN的潛力巨大。同時也可以看出,擁有中國特色的ACGN并非曇花一現(xiàn),而是具有一定生命力的。漫畫的傳播,則有各大平臺上連載的原創(chuàng)漫畫,被版權方翻譯成日文、韓文而推廣到其他國家,又有如個體創(chuàng)作者在媒體社交平臺上發(fā)布的漫畫作品,被來自不同國家的愛好者自發(fā)翻譯成各國語言。小說的傳播也與漫畫的傳播相近。由于小說需要較長時間來閱讀和深度思考,因此相較于電影、游戲等載體,其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信息會更豐富。小說的創(chuàng)作是基于作者對生長環(huán)境的感性體驗,涉及思維、行為等多個方面。例如,中國人創(chuàng)作的小說自然蘊含著中國的文化縮影。近幾年,中國的網絡小說有不少被國外版權方引進,或有讀者自發(fā)翻譯成多種語言。通過閱讀小說,能引起他國讀者對故事文化背景的興趣,進而展開對中國的了解,最終也會促進中國文化的推廣和傳播。
近年,ACGN文化在歐美等國家也擁有一批受眾,在歐美動漫展中出現(xiàn)的亞洲ACGN的人物COS形象就是文化傳播并被接受認可的現(xiàn)象之一。如神話題材的動畫電影《姜子牙》③《姜子牙》于2020年10月1日在中國內地、北美同步上映。,借由遍及世界各地的影院大熒幕,呈現(xiàn)出了中國所特有的,傳統(tǒng)而厚重的歷史韻味和理想命題。又如國產沙盒修仙游戲《鬼谷八荒》,在全球最大的綜合性數(shù)字發(fā)行平臺之一的Steam平臺上發(fā)布。該游戲以中國古代的修仙體系和山海經文化為內核,不僅在國內擁有眾多玩家,也吸引了許多歐美玩家,甚至游戲文案中一些艱澀的古代漢語用詞和古代文化知識也被翻譯成英文,供玩家查閱攻略。
代將來在討論二次元亞文化的引導對策時指出:“在把握主流文化形態(tài)主導地位的前提下,深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價值,與二次元亞文化相結合進行再創(chuàng)作,提升文化吸引力?!盵3]當一個國家擁有的文化力量在潛移默化中被認可并且深入人心,這種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才落到了實處。ACGN借助世界平臺傳遞著內蘊豐富的中式幻想,并在第一時間被大量的熱情、好奇、充滿探索精神的年輕人所接觸。有內容的文化創(chuàng)作天然具有其價值,甚至不需要通過語言媒介就能引起共鳴。在ACGN得到傳播推廣的背景下,本文將進一步挖掘ACGN的潛能,切實對ACGN與漢語教學的適配度進行數(shù)據(jù)調研。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國外學生來華留學的期望值日益增長,這也從側面反映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除了知識的學習,來華留學生同時也渴求著文化上的交流,漢語學習是他們溝通的第一課。如何“教”好這第一課,讓他們感受到中國的文化自信與文化魅力至關重要。
為了更準確地掌握來華留學生對ACGN的接觸和接受程度,本文通過問卷調研、訪談對話等方式進行數(shù)據(jù)和內容采集。調研對象是桂林醫(yī)學院的來華留學生群體,以越南、老撾、柬埔寨、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等國家的來華留學生為主。
在調研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部分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家的學生在來華留學前,已經從互聯(lián)網渠道接觸了大量漢語的ACGN內容,有漢語基礎的越南學生會使用中文網絡用語,并且閱讀過越南語版本的中國小說,部分學生甚至十分熟悉“嗶哩嗶哩”①該網站是當前中國最大的ACGN二次元亞文化平臺,有大量豐富的ACGN資源。的瀏覽方式。相對而言,印度、巴基斯坦的來華留學生對ACGN接觸較少,但比較熟悉Tik Tok②抖音短視頻國際版,TikTok是字節(jié)跳動旗下短視頻社交平臺,于2017年5月上線。的使用,該平臺有較多生活化的內容。另外,雖未能采集到日本、韓國來華留學生的數(shù)據(jù),但前文已有提及,日韓本就是ACGN較為繁榮的國家,加上韓語是由70%的漢字詞組成,而日語中亦不乏日文漢字,故日韓留學生初來乍到時,在語言學習上會具有優(yōu)勢,也更容易理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作為一種亞文化,ACGN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雖為虛構的藝術載體,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傳遞了我國文化的精神內核。同時以創(chuàng)作的形式呈現(xiàn),也使ACGN在豐富性、生動性、具象性上更有優(yōu)勢,相較傳統(tǒng)文化在傳遞時較為枯燥的文字和圖片說明,更易讓年輕一代,尤其是該年齡段的來華留學生產生興趣。故在漢語教學中,應嘗試使留學生的漢語學習與中國年輕人的生活文化進行對接,讓留學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中國文化,并在理解中逐步培養(yǎng)漢語思維。
ACGN雖是近年才開始普及的概念,但實際上大眾對這四種類型的文化載體并不陌生。尤其是一些與中國比鄰國家的來華留學生,在歷史上與中國大學生有著相近的文化底蘊,對事物的思考和理解方式也相通,生活中能經常接觸這類亞文化。近年不乏以“互聯(lián)網+”為對象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吳小軍認為:“‘互聯(lián)網+’的對外漢語教學實驗室平臺的實現(xiàn)是現(xiàn)有傳統(tǒng)的漢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有益補充?!盵4]
本文研究ACGN在漢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效果,對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并構思、設計教學,認為可以從“情景對話的再創(chuàng)作教學”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思維教學”兩方面進行。
語言作為文化的傳播者呈現(xiàn)者,能對社會的文化發(fā)展作出評價。文化作為語言的承載者,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語言體系的構建,兩者密不可分?;谖幕驼Z言之間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加入以ACGN為載體、以漢語講中國故事的動畫內容,確有其可行性。
當前醫(yī)學院校的留學生,對于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強烈過級需求與較短的學習時間的矛盾,是漢語學習困境的主因。語言課堂在緊湊的教學任務下更偏重生詞、語法的理論學習,缺乏實際的運用。學習的漢語知識難以消化,更難以融會貫通,甚至變成“啞巴”漢語,導致漢語越學越吃力,這容易讓留學生喪失漢語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畏難情緒,亟待有效的手段激發(fā)其學習的能動性。在課堂中適當運用娛樂性手段是可取的解決途徑之一,ACGN恰恰是能承載這方面任務的載體。
在初級漢語教學的ACGN實踐中,筆者曾經向學生播放過一個視頻,網絡游戲主播“信徒Shinja”在VRChat虛擬聊天室里遇到了兩位正在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三人使用游戲中的虛擬形象和實時語音聊天。視頻中兩位外國人使用生澀的漢語進行互動,并交流學漢語的經歷。這在短時間內引起眾多留學生的共鳴,這些簡單的對話是他們當前學習的內容。當學生看到與他們一樣的外國人能熟練地和中國人對話,而中國人也報之以熱情時,學習漢語的興趣就得到了極大的激發(fā)。時隔一年后,再次播放同一個視頻,學生甚至能發(fā)現(xiàn)該對話語法上的錯誤,這對他們而言又是一次進步和鼓勵。
留學生初來乍到,缺乏的不是語言環(huán)境,而是融入語言環(huán)境、使用語言的方法。ACGN能為學生提供情景模擬。在初級漢語教學中,可選擇以漫畫圖片的形式再現(xiàn)生活對話情景。近年在互聯(lián)網上興起一種短小精悍的漫畫,即通過簡單的畫面記錄日常生活。很多漫畫并無文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當前所學,用漢語配音的形式,對情景對話的內容進行再創(chuàng)作,并讓學生思考,漫畫中的人物在進行什么樣的交流。這也能使學生的目光從課本上的固定詞語、語法和句式中解放出來,思維更加開闊。
在中高級的漢語教學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漢語詞匯量和語法水平,對語意和語境的理解是該階段的主要需求。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劉榮、廖思湄在《跨文化交際》中指出:“所謂跨文化交際,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聚在一起,通過交流和溝通,分享各自的思想、感情和信息。”[5]這種交際不僅指的是使用不同母語的人之間的交際,也指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之間的交際。這種差異可能是地域原因,也可能是社會環(huán)境等其他原因。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是指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時,能夠正確進行表達和理解的能力。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目的語國家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社會習俗傳統(tǒng)等。因此,對語言本土文化的教學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長期以來,語言教學的多項研究成果表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能有效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化的領悟能力,掌握語言運用規(guī)則,進而獲得在不同文化氛圍下運用語言知識的技能。這種情況同樣適用于留學生的對外漢語教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課程是漢語學習者了解和學習中國文化的主要途徑。然而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并不能解決留學生與中國人在思維上的差異所造成的困惑。因當前社會的流行文化也處在不斷變化發(fā)展之中,既有幾千年來文化傳承的思維定式,也有時代發(fā)展所帶來的新變。文化上的差異,讓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困惑,涉及理解層面的問題,給留學生的漢語學習帶來很大阻礙。
語言的教學不僅僅是語言的教學,同時也是思維的訓練,而ACGN可以起到間接鍛煉學生漢語思維的作用。若能選擇與教材內容相結合的ACGN素材,則能有效解決這種困惑,并加深學生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思維。
在中高級漢語的ACGN實踐中,以《HSK5標準教程》的教學為例,《子路背米》《除夕的由來》《成語故事兩則》《“朝三暮四”的古今義》《紙上談兵》這幾篇課文涉及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轉換的問題,尤其在題目中就涉及如“朝三暮四”“紙上談兵”這類表意成語。由于漢字本身所具有的表意性質,故漢語中也有很多比喻、打比方的語言習慣,以此物喻彼物,這種思維的轉換對學生而言是理解學習的難點,故在教學中可借助動畫載體?;ヂ?lián)網平臺有很多以成語為題制作的動畫,并有漢語配音,學生既能直觀地看到人物行為的畫面,又能聯(lián)系畫內配音理解古代漢語用詞。先讓學生先通過動畫對這些詞所表達的含義有了感性認識,再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的文本進行解析,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再如疫情防控期間,留學生受現(xiàn)實條件限制,無法進行漢語面授教學,這對語言教學而言是一個較大的挑戰(zhàn)。漢語線上教學,留學生無法通過教師的體態(tài)、動作和表情接收信息,教學條件和視野受限于手機或電腦屏幕,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能面對滿是漢字的幻燈片演示文稿。在此情況下,ACGN手段的使用可以有效活躍課堂,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ACGN手段的運用不僅只是在課堂上進行,在課后同樣要為學生選擇合適的素材。ACGN有適用范圍較廣的素材,因其本身具有作為文化載體的娛樂性,故學生也愿意寓學于樂。以下就ACGN素材與漢語教學內容的適配程度,以及對學生漢語學習的幫助,進行四個方面的建議歸納。
第一,短視頻動畫素材,適合聽力訓練、課文教學與寫作教學。視頻長度以3~5分鐘為宜,例如,早期由我國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制作的中國經典美術系列動畫短片就有許多適用片段。教師在播放視頻結束后可先請學生發(fā)言,給出看、聽、思考等幾方面的切入點供學生選擇,學生發(fā)言結束后教師進行點評和引導,并再次對素材內容進行補充和分析。
第二,漫畫圖片素材,適合詞語、語法和對話教學。對于難以理解的表意詞語和涉及思維轉換的語法,可以通過選用合適的漫畫素材,讓詞語或對話以情景模式直觀展現(xiàn)給學生,幫助其理解。漫畫可以預設和呈現(xiàn)情境,故也可以提前配以文字供學生閱讀,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鍛煉語感,以達到訓練學生認讀水平的目的。
第三,游戲素材和動畫電影,可作為課后娛樂推薦給學生。基于互聯(lián)網平臺相對放松的環(huán)境以及游戲的娛樂性,學生更愿意投入其中,同時有助于促進他們主動或被動地進行漢語交流,使他們脫離對本國語言的依賴,融入中國人的社交圈子,最終達到訓練口語、鍛煉漢語思維的目的。中文配音的動畫電影則能訓練他們的聽力,并且動畫電影中涉及許多日常對話,能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加深理解。
第四,小說素材,適合作為課后拓展閱讀,加強學生的文本閱讀和分析能力。選擇并推薦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小說文本給學生,如在進行成語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去了解其他成語的故事等。
以文化傳授作為語言教學的輔助手段并不罕見,但以ACGN作為文化傳授的載體,當前漢語教學的研究雖有涉及,但都沒有對此作出概念上的定義。通過以上研究可以明確,教師在漢語教學中使用的漫畫圖片、動畫片段和故事小說等內容,皆屬于ACGN的范疇。若能合理篩選分類,建立教學素材庫,則可以將之轉化為教學資源,長期、反復、高效使用??筛鶕?jù)學生漢語學習需要,分技能、分階段,建立以技能培養(yǎng)為分類的、適合各階段留學生ACGN素材庫,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的讀寫、聽力和口語能力乃至概括能力等。素材庫的建立,既可以輔助課堂,又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有方向地展開自學,還可以為其他教師教學提供素材。正確、恰當?shù)剡\用ACGN能為漢語教學和課堂服務,達到一法多用、一法多效的成績。從短期效果看,能提升留學生漢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學生熟悉漢語使用的語境文化;從長遠發(fā)展看,能提高學生的漢語思維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另外,幫助當前一批青年教師掌握ACGN的特性以及教學方法,有助于將他們已有的知識儲備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可以讓這項教學改革具備長遠的生命力。
本文通過研究ACGN的傳播和接受,總結漢語教學實踐運用ACGN素材的情況,歸納出教學改革經驗與建議,以期能夠對一線教師的教學有所啟發(fā),推進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的革新,幫助留學生培養(yǎng)對漢語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漢語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他們真正喜歡漢語、愛上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