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楠
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至關重要。故事類讀物《多維閱讀》中的文本體裁豐富,有傳記、說明文、小說、議論文等,內(nèi)容由淺入深,聯(lián)系生活,適合用于開展閱讀教學。筆者以其中的一篇文章“Lucky Survivor”教學為例,談談具體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Lucky Survivor”選自《多維閱讀》第17 級,講述了兩個人遭到野生動物襲擊的故事。David誤入咸水鱷的領地,為了躲避鱷魚,在樹上度過了艱難的六天,最終得救。Shanda 在潛水時遭到巨型烏賊的襲擊,拼命掙扎后幸運脫險。作者通過David 和Shanda 兩人的脫險經(jīng)歷,啟發(fā)讀者思考人與動物的關系,告訴讀者要嘗試理解野生動物攻擊人類的可能原因,學會保護自己,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
對于咸水鱷和大烏賊這兩種動物的習性,文中有描寫,但是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野生動物的特點,同時也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點,教師還需要補充一些相關背景知識。雖然文章中存在一些生詞,會影響學生的理解與表達,但教師可以組織恰當?shù)慕虒W活動,鼓勵學生去思考、揣摩,激發(fā)學生的共情能力,體會文中人物的情感。
筆者先給學生播放一段動物在野外愜意生活的短視頻,隨后提出以下問題:
Q1:Are these animals lovely?
Q2:But sometimes,animals are dangerous.Have you ever read something about that?
從學生的回答來看,他們對這個話題是感興趣的。在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后,筆者又提出以下問題:
Q3:Who are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Q4:What dangerous animals did they meet?
Q5:Where did the terrible things happen?
【設計意圖】一方面,筆者圍繞主題語境“認識野生動物,保證自身安全”,讓學生了解野生動物“可愛”與“危險”的兩面性;另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期待,并引導他們關注文本內(nèi)容、語篇結構、插圖和注解,幫助他們理解語篇,訓練他們的邏輯判斷能力和思維能力。
筆者先播放關于咸水鱷介紹的短視頻,再要求學生閱讀文章的第一、二段,并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整理和概括有關咸水鱷的背景知識。筆者給學生的問題提示如下:
Q1:How long can they live?
Q2:How long can a crocodile be?
Q3:Where do they live?
Q4:What do they eat?
Q5:Why don’t the saltwater crocodiles often miss their target?
學生需要回顧咸水鱷的相關知識,組織好語言后再表達出來,這樣就訓練了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設計意圖】該篇文章的第一部分講述的是David遭遇咸水鱷并脫險的故事。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咸水鱷。在思維導圖中,筆者列出了描寫咸水鱷捕獵的動詞詞組,尤其是一些動詞,如:hide,wait,lunge,grab,drag。這些動詞的運用表現(xiàn)出咸水鱷的危險性。了解了這些動詞的意思,學生閱讀文本時會更加順暢,對文本的理解也會更深入。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自然會為David 的遭遇擔憂,更加深了對主題“Lucky Survivor”的理解。
接下來的是“In Saltwater Croc Territory”和“A Long Wait”兩部分內(nèi)容,講述的是David 誤入咸水鱷領地后,等待救援的故事。筆者設計的問題有6個:
Q1:What did David think of his chance of survival?
Q2:Who was waiting?
Q3:What did David do to survive?
Q4:Why did he climb a tree?
Q5:Why did he hang toilet paper over the tree,wave his shirt and make a flash of light by holding a tin box towards the sun?
Q6:What do you think of David?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筆者及時呈現(xiàn)文章中出現(xiàn)的動詞短語,如:climb a tree,tie himself to a branch,climb higher in the tree。這些短語是本語篇重要的語言知識目標。教師呈現(xiàn)的動詞短語protect himself from being caught,catch the rescuers’attention 則考驗學生對已獲取信息的整合和概括能力。
下面是“Dangerous Jumbo Squid”和“In Jumbo Squid Territory”兩部分內(nèi)容,講述的是巨型烏賊的兇猛和Shanda 遇到巨型烏賊后自救的故事。筆者同樣設計問題鏈(由易及難),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層層解讀文本,在合作探究中訓練思維能力:
Q7:Where do jumbo squid live?
Q8:How long can a jumbo squid be?
Q9:What is the colour of their blood?
Q10:Why are they dangerous animals?
Q11:How do jumbo squid grab their prey?
Q12:Why do you think Shanda didn’t know which direction was up?
Q13:What did she do to survive?
Q14:What do you think of Shanda?
教師將以上問題呈現(xiàn)在PPT上,學生先自讀語篇,尋找答案,再兩兩合作,相互幫助,提高學習效率。
【設計意圖】筆者用遞進式的問題鏈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獲取信息,梳理文本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整合概括獲得的信息,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避免思維“卡殼”。
問題1 比較簡單,學生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容易產(chǎn)生成就感。問題2 比較有趣,學生容易將小標題“A Long Wait”理解為“David was waiting”,但仔細研讀,會發(fā)現(xiàn)“The crocodiles were waiting as well”。當他們恍然大悟時,學習內(nèi)驅(qū)力就被會激發(fā),思維的大門也開啟了。問題3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抓住文本中的細節(jié),了解David 遇險時是如何自我保護的。對學生來說,學習野外生存的本領也是必要的。問題4 和5 比較有難度,需要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概括和提煉,表達出隱含在文本背后的意思。問題6 更有難度,學生對David 的評價必須基于“對文本的理解、對David 面臨的危險的理解以及他為了自救所做的事”。問題的設置不能脫離學生所具備的語言知識。在筆者的引導下,他們概括出描寫人物的形容詞:brave,calm,creative,clever。
在學習了“In Saltwater Croc Territory”和“A Long Wait”兩部分內(nèi)容后,學生就可以自主閱讀剩下的文本,并在合作學習中解決筆者設置的問題。合作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實施的重要路徑,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積極作用。通過合作探究,學生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對于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問題,則需要筆者搭建支架,進行引導。如最后一個問題難度較大,需要學生對Shanda 的性格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筆者就適時提示學生,引導他們用一些形容詞進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