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榮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醫(y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舒緩護理是指給予癌癥晚期患者積極和全面的照顧,以控制疼痛及有關癥狀為重點,關注患者心理、社交及精神需求,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一種護理方式。有資料顯示,80%以上的癌癥患者確診時屬于中晚期,95%癌癥晚期患者除了軀體折磨之外,一系列的心理痛苦,包括焦慮和恐懼、無助和絕望、他人負擔感、對家人的擔憂等,生存質量極差[1-2]。本文對肝癌晚期患者實施舒緩護理干預后的生存質量情況進行研究,效果較為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腫瘤科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間收治的癌癥晚期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患者3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學歷、疾病種類等一般資料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臨床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癌癥臨床診療指南》中的癌癥晚期診斷標準;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依從性良好。
排除標準:多器官衰竭及合并感染患者;嚴重精神、智力障礙患者;患者及家屬未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方法
1.3.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模式,包含健康教育、疼痛護理、日常護理、用藥指導等基礎性護理工作。
1.3.2觀察組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開展舒適護理干預,具體開展以下幾方面的護理工作:(1)組建舒緩護理小組,對患者入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并給予指導。(2)心理護理,及時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對癌癥晚期患者的一般心理狀態(tài)及個人家庭情況分析后,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定期為患者做心理評估工作同時努力緩解患者的情緒壓力,對患者的關心關注問題與家屬進行交流,積極爭取家屬配合共同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必要時邀請心理專家為患者進行心理治療[3]。(3)飲食護理,針對癌癥患者的疾病特點,給予患者充足的營養(yǎng)支持,根據(jù)患者的個人喜好為其制定個性化的飲食安排,爭取患者良好的營養(yǎng)攝入,降低治療中的營養(yǎng)風險,保障患者治療效果[4]。(4)疼痛護理,患者由于癌痛導致生存質量極低,積極為患者進行疼痛分級,動態(tài)評估患者疼痛情況,及時開展止痛相關操作或藥物止痛,指導患者遵醫(yī)囑用藥,減少自行服藥導致的不良事件發(fā)生。(5)環(huán)境護理,布置符合患者喜好的病房區(qū)域,保持適宜的室內溫濕度,確保病房內空氣流通,可在院內規(guī)定允許范圍內擺放患者家庭成員照片等小物件,盡量營造舒適溫馨的病房環(huán)境。
1.3觀察指標 (1)生活質量。使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OL-C30)對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4個維度進行評分。
(2)疼痛情況。使用數(shù)字疼痛強度分級法(NRS)進行疼痛評分,無痛為0分,中度痛為1~5分,最痛為6~10分。
(3)心理狀況。使用抑郁量表(SDS)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越重。
2.1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經(jīng)比較,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2.2比較兩組患者疼痛情況 經(jīng)比較,觀察組患者疼痛控制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 經(jīng)比較,觀察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癌癥晚期患者臨床以延長患者生存期為治療目的,需要通過積極的治療并發(fā)癥及優(yōu)質的護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減輕患者病痛。癌癥晚期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周圍環(huán)境變化敏感,需要家庭和社會支持,需要護理工作人員在進行病情護理時進行心理干預,提高患者治療、護理、服藥等依從性。
本此研究中,采用以患者為中心的舒緩護理干預,患者的日常生活、心理、疼痛及飲食等方面進行護理,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采用舒緩護理后患者的生活質量、疼痛、抑郁的評分對比治療前有著明顯的改善,其中14d的改善程度好于7d,且改善程度高于對照組。這與周娟等[5]研究的結果一致。
綜上,為肝癌晚期患者實施舒緩護理,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心理狀態(tài)更佳,患者疼痛減少,效果顯著,可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