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中曉
昆山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江蘇 昆山 215300
糖尿病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1],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近幾年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飲食結構也不斷發(fā)生了變化,致使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逐漸升高?;颊咝枰M行及時的治療,否則將會進一步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通過大部分研究,得出飲食控制對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改善,效果顯著。本研究探討在糖尿病患者治療中,實行標準化飲食干預結合二甲雙胍措施,關于其臨床效果,行詳細的觀察,以下為研究結果。
1.1一般資料 抽取自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100例在我院實施診治的糖尿病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劃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的患者為50例,其年齡為54至76歲,平均年齡:(60.31±4.52)歲,26例為男患,24例為女患,30例為Ⅰ類糖尿病患者,20例為Ⅱ類糖尿病患者。
觀察組的患者為50例,其年齡為51至78歲,平均年齡:(59.37±4.36)歲,28例為男患,22例為女患,29例為Ⅰ類糖尿病患者,21例為Ⅱ類糖尿病患者。
通過以上兩個試驗組,組間數據的詳細比對,能夠發(fā)現:其數據并無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個試驗組患者在接受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觀察組對患者,實行標準化飲食干預結合二甲雙胍措施,指導患者服用二甲雙胍(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0697;生產企業(yè):成都恒瑞制藥有限公司),注意應一日服用三次,每次0.25g,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其劑量。并同時實施標準化飲食干預:①應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等情況,將患者的體型實施劃分。掌握患者的實際情況,包括年齡、體重、活動量等,根據患者的活動量對患者實施活動強度的劃分,將這些信息綜合進行分析,對應飲食型號表,選擇適合患者的飲食型號。②根據患者實際所分析出的飲食型號以及患者實際病情,應為患者制定相應的飲食計劃,并針對患者的每日食譜實施相應的查詢,注意食譜內的餐量,可根據患者個人的喜歡,變化食譜上的食物,做到營養(yǎng)均衡,避免高糖、鈉鹽等攝入[2]。應對食譜上常用的調料等,精準其用量。③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飲食控制對其病情的幫助,并主動講解制定的飲食計劃及食譜上的食物等,提升患者的重視度。應從旁監(jiān)督患者是否按照計劃合理飲食。若患者的依從性相對較差,則應耐心對患者實施講解,關于食譜內食物及餐量的重要意義,并多加鼓勵,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提升患者的配合度。④在患者出院之前,影響患者發(fā)放相關內容的健康手冊,并主動將食譜的相關內容告知,講解飲食干預的作用,出院后仍應注意飲食的合理規(guī)劃。做好隨訪工作,掌握患者的動態(tài)病情,并詳細記錄在案。
對照組則對患者實行常規(guī)干預結合胰島素措施,對患者實施胰島素治療,并同時進行常規(guī)的飲食干預、健康指導、心理干預等[3]。
1.3觀察指標
1.3.1血糖水平控制 記錄患者在經過12周干預后空腹血糖、餐后兩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數值。
1.3.2生活質量評分 應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74)實施評估。
2.1血糖水平控制 表1研究數據顯示,相比對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其血糖水平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血糖水平控制變化比較
2.2生活質量評分 表2研究數據顯示,相比對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其生活質量得到了較好的改善,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糖尿病作為臨床上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的疾病,患者大部分屬于中老年人群,除了自身的糖尿病之外,還會同時存在其他合并癥及并發(fā)癥的情況,臨床治療的難度相對較大。通常臨床上選擇胰島素進行治療,但是其不良反應相對較大,與二甲雙胍聯合治療,其效果相對較好。作為雙胍類型的降血糖藥物,二甲雙胍能夠有效,抑制肝糖原所產生的異生情況,同時,抑制腸道攝取葡萄糖的狀況,以此達到降糖的目的,在減少不良反應的同時,治療效果更加顯著。除了有效的治療之外,還需要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幫助患者進一步控制其血糖水平。標準化飲食干預相對比常規(guī)干預而言,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更貼合自身病情的飲食計劃,并且有效減輕患者胰島素β細胞的負荷,進一步提升患者的依從性,進而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通過詳細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屬,對飲食與病情之間的聯系,認知度更深一步,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干預中,應用標準化飲食干預結合二甲雙胍措施,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