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燦 林維凱 陳志斌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肺結節(jié)確診率也日益增高。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孤立性肺小結節(jié)患者應用胸腔鏡手術治療的人數逐漸攀升,其憑借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受到臨床醫(yī)師及患者的認可[1-2]。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具有切除范圍、病變組織牽拉小及安全可靠的優(yōu)勢,但多數患者術后易受肺功能下降及疼痛等因素影響,導致機體免疫力低下、術后恢復時間延長[3-4]。中醫(yī)認為,孤立性肺小結節(jié)與人體陰陽失衡、臟腑失調等因素致毒素聚集于肺或氣滯血瘀有關,因此中醫(yī)治療該病應以解毒散結、補肺化瘀為主[5-6]。補肺消結湯具有解毒、除痛、活血、消除腫塊等功效,但其應用于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治療孤立性肺小結節(jié)的研究相對較少[7]。鑒于此,本研究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6例孤立性肺小結節(jié)患者為研究對象,擬觀察補肺消結湯聯合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治療孤立性肺小結節(jié)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3例孤立性肺小結節(jié)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n=63,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治療)與試驗組(n=63,補肺消結湯聯合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治療)。納入標準:(1)患者肺小結節(jié)直徑大小為5~10 mm,結節(jié)性質為毛玻璃結節(jié)或混合性肺結節(jié);(2)全部患者術前未進行放化療治療;(3)中醫(yī)辨證為氣虛痰阻、瘀毒內結證型;(4)患者依從性高,且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符合手術禁忌證;(2)心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病變;(3)處于哺乳或妊娠期;(4)存在惡性腫瘤。對照組中男42例,女21例,年齡35~55歲,平均(44.13±3.20)歲;病程3~7周,平均(5.37±0.36)周。試驗組中男39例,女24例,年齡34~56歲,平均(45.07±3.11)歲;病程3~8年,平均(5.16±0.54)年。兩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項目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符合《世界醫(y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
對照組給予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治療。手術床調整為30°的折刀位,囑患者采取90°的健側臥位,同時給患者健側邊肺部給予有效通氣,利于患側肺萎陷。于患者腋中線的第7肋骨間隙處置入胸腔鏡。探查患者胸腔,于腋前線的5~7、3~5肋骨間分別做一個操作孔;針對術中較小或難以定位的病灶,采用抓鉗探查。采用切割吻合器(Ethicon TSB45,強生醫(yī)療器材有限公司),以患者結節(jié)為中點,周邊1~2 cm實施楔形切除。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補肺消結湯治療。補肺消結湯為福建省林求誠(陳志斌)中醫(yī)肺病學術流派的名老中醫(yī)陳志斌教授的經驗方,具有益氣化痰、祛瘀散結的功效,藥方:黃芪24 g、牡蠣15 g、夏枯草15 g、香附10 g、浙貝母9 g、菝葜9 g、蘇木9 g、山慈姑9 g、桃仁9 g、七葉一枝花5 g。術后1 d開始水煎服用,200 mL/劑,1劑/d,1 d分2次口服。
(1)比較兩組術后2 d、4 d、6 d的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病患干預前后疼痛程度,以無痛、輕中度痛、重度痛為主要評分標準,分別為0~3分、4~7分、8~10分;(2)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第1 d、第7 d的肺功能指標變化;具體包括最高呼氣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最大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 s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3)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選擇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評估,該表由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總體健康、情感職能等8個維度構成,滿分100分,評分越高說明生存質量水平越高。
表1 兩組術后VA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術后VA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術后2 d 術后4 d 術后6 d對照組 63 7.01±1.12 5.21±0.78 4.47±0.69 3.83±0.43試驗組 63 6.97±1.24 5.13±0.69 4.13±0.52 3.52±0.38 t值 - 0.190 0.609 3.123 4.287 P值 - 0.849 0.543 0.002 0.000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x- ±s)
表3 兩組患者SF-36評分(分,±s)
表3 兩組患者SF-36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SF-36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63 69.22±10.02 82.64±4.19試驗組 63 68.62±10.39 85.85±5.98 t值 - 0.329 3.489 P值 - 0.742 0.000
應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干預前、術后2 d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術后4 d、6 d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試驗組術后第7 d PEF、FVC、FEV1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試驗組干預前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干預后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可切除孤立性肺小結節(jié)患者病變組織,使肺組織相對減少,但此舉易導致肺功能下降,甚至出現呼吸衰竭,影響生命安全[8]。切除肺部病變組織后,健康肺組織出現明顯代償作用,且術后代償機制適應時間一定程度影響患者恢復速度[9]。既往有研究[10]表示補肺消結湯利于提升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后患者的肺功能,且諸多手術施以術后中藥輔助治療,效果甚佳。因此,本研究旨在觀察補肺消結湯聯合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治療孤立性肺小結節(jié)的效果。
本研究發(fā)現試驗組術后第7 d PEF、FVC、FEV1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說明補肺消結湯聯合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治療利于提高患者術后肺功能。這與郭秋玲[11]表示的非小細胞癌應用化療輔以補肺消積湯,可顯著提升治療效果的結論有一定相似性;同時與張守軍等[12]認為的補肺化瘀通絡湯能顯著改善肺部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的結論接近。以上不同組方湯劑,均提示其可適應中醫(yī)辨證醫(yī)治,隨癥加減的原則,同時證實中藥選取的有關肺部治療的相關藥物均能快速發(fā)揮藥效,提高肺部功能。補肺消結湯的功效如下:(1)益氣活血止痛,增強免疫力的功效:黃芪益氣,可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香附行氣止痛;蘇木祛瘀、抗癌、抗菌;桃仁祛瘀血、抗過敏;菝葜解毒散瘀、調節(jié)身體機能、止痛消腫等;七葉一枝花抗癌、抗菌、止血、消腫止痛、解毒等。(2)化痰散結的功效:浙貝母可散結消癰、清熱化痰;夏枯草具有散結消腫及顯著抗炎、止痛等作用;牡蠣可散結止痛,改善疲勞和促進睡眠;山慈姑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等功效[13]。
本研究還發(fā)現試驗組術后4 d、6 d VAS評分低于對照組,且試驗組干預后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補肺消結湯聯合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治療利于降低術后疼痛,改善健康狀態(tài),提高生活質量。補肺消結湯除大量散結消癰、散結、清熱化痰等藥物外,蘇木、菝葜、七葉一枝花、夏枯草、牡蠣等藥物還均具有解毒散瘀、止痛消腫、抗炎抗菌、改善疲勞和促進睡眠等作用,這可降低孤立性肺小結節(jié)患者應用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后的疼痛程度,降低患者因疼痛難以入眠致機體素質降低可能性[14];同時,已有研究[15-16]證實舒緩疼痛程度有助于降低患者治療厭惡、恐懼等不良情緒,提高治療舒適性及積極性,進而改善健康狀態(tài),縮短康復進程。因此,本方法認為補肺消結湯聯合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除顯著改善肺功能外,還可降低術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健康狀態(tài)。
綜上所述,補肺消結湯聯合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治療孤立性肺小結節(jié)的臨床效果突出,利于降低術后疼痛、改善肺功能及改善患者健康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