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溫
基本每一個父母都有過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經(jīng)歷,但仔細回想一下,父母的吼叫對孩子真的有效嗎?有的吼叫在當時確實遏制住了孩子的行為,但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其實未必理解自己為什么做錯了,只是當時被吼叫嚇住而已,等到下次再犯時就又會受到責罵。而父母也會陷入吼叫的怪圈,但凡孩子有一點不合自己的意,就開始變顏變色。長此以往,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會越來越惡劣。
從外部原因來說,父母吼叫是因為讓他們生氣的機關被觸發(fā)到了。比如孩子該吃飯時卻在看電視,該睡覺時卻一直玩手機,這些情景讓他們一點就著。這也是許多父母對自己吼叫原因的認識:孩子太不聽話了。
可是從內部原因來說,父母吼叫有時不只是孩子的過錯:
1.父母從小經(jīng)歷了吼叫式教育,代代相傳。他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也會潛意識默認這是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
2.遷怒于人。父母在外面受了氣,回到家中正好遇到比自己弱小的孩子觸發(fā)了自己生氣的機關,于是便借題發(fā)揮,大吼大叫。
3.健康狀況。父母健康出了問題,精力不足,就容易情緒煩躁,與孩子做了什么其實沒有關系。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老人帶孩子愛大喊大叫的原因,因為他們的精力明顯跟不上孩子的節(jié)奏。
青春期的孩子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兩種問題,一是成癮性人格,比如上網(wǎng),吸煙,酗酒,打游戲;二是叛逆型人格。這兩類問題的出現(xiàn)大都和父母有關。如果父親對孩子關愛不夠,或者很兇,孩子容易成癮;如果母親容易焦慮,經(jīng)常大喊大叫,那孩子就容易叛逆。
同時,在吼叫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遇到問題時也會陷入吼叫的惡性循環(huán)中。在與父母的交往中,他耳濡目染學會了用這種極端方式解決問題,當他有機會走出去面對外人時,也會用這種方式來對待其他人。研究表明,家庭中累積的憤怒對孩子成長的每個重要時期都有影響。憤怒會投下長長的陰影,不僅有即時的殺傷力,還會損傷孩子的情商和社會性。心理學家默娜·舒爾認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容易在心理和言辭上表現(xiàn)出攻擊性。”
孩子在成長中有不同的敏感期,父母被孩子激怒很正常,但是孩子并不能從被吼叫、恐嚇中獲得任何好處。父母的吼叫如果能起到作用,那也只是孩子出于恐懼而作出的妥協(xié)。所以做不吼不叫的父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些家長在管教孩子時,總會認為控制好過放任自流。其實,很多時候控制非但不能改變孩子的不恰當行為,還會因此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破壞親子關系。
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博士在他的“P.E.T.父母效能訓練”中,詳細介紹了除控制驕縱以外,能夠有效影響和改變孩子不恰當行為,同時又保護父母和孩子雙方在人際關系中各自滿足各自需求的方法。
方法一:找到孩子的真正需求 當孩子的行為讓家長無法接納時,家長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比如當責備孩子沉溺于網(wǎng)游、網(wǎng)聊的時候,家長是否想過孩子確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缺乏交流和溝通,缺少傾訴的對象和機會?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行為找到他們真正的需求,解決現(xiàn)實問題。
方法二:家長與孩子“做個交換” 當孩子的行為讓家長無法接納時,家長可嘗試用孩子能夠接納的行為來代替。比如孩子只想著玩游戲,不愿意寫作業(yè),家長可以讓孩子用戶外活動的方式來代替玩游戲。
方法三:調整環(huán)境 如果你給一個正在哭鬧的孩子拿來橡皮泥、繪本等,孩子就會安靜下來開始玩耍,這叫作豐富環(huán)境。有時也需要反過來操作,比如,當孩子遲遲不肯寫作業(yè)、遲遲不肯入睡時,也可以轉移走影響他們專注力的玩具、童話書等。調整環(huán)境的原則是限制環(huán)境,而不是限制孩子。
方法四:發(fā)送面質性“我—信息”面質性“我—信息”是一種沒有責備、沒有評價的方式,家長告訴孩子他們的行為所帶來的困擾。比如爸爸對上學磨蹭的兒子說:“如果上學前我要等你這么久,我就會遲到,我的老板就會對我發(fā)火。”當孩子們聽到這種信息時,會意識到他們的行為給家長帶來麻煩,這時孩子會更愿意調整他們的行為來配合家長。
方法五:使用預防性“我—信息” 如果家長希望將來在發(fā)生一些事情時,能夠得到孩子的幫助和支持,可以使用預防性“我—信息”,提前告訴孩子們“我的需求是什么”,并允許孩子參與到計劃當中。比如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我們現(xiàn)在就來想一想明天早上需要帶什么,省得到時候緊張而有什么遺漏?!?/p>
方法六:通過“換擋”來減少“阻抗” 當家長發(fā)送完“我—信息”之后,孩子們可能會給家長有效的幫助,也可能出現(xiàn)抵抗防御。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開始抵抗時,需要從發(fā)送信息的姿態(tài)轉換為傾聽理解的姿態(tài),這種轉換會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已經(jīng)明白剛才的話讓他們感到不舒服,因此先不解決自己的需求而是先聽孩子的需求。這樣做,孩子們會發(fā)現(xiàn)大人理解他們改變行為并不容易,這時候他們反而更容易改變自己的行為。
家長要認識到吼叫是沒有作用的,只有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許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吼叫有震懾力,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工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不管用。所以,聰明的家長第一件事就是學會控制情緒,用溫柔而堅定的正面管教方法來促使孩子不斷地進步,養(yǎng)成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