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可
三年級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發(fā)展的萌芽階段,對自我的認識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面對負面評價容易產(chǎn)生不自信,不能合理看待自己的情況。因此,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獨特性,學會悅納自我顯得尤為重要。本課通過熱身游戲、手掌指紋畫、尋人游戲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了解自己,從而樹立自信。
教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游戲——我說你做。游戲規(guī)則就是我說什么,大家就做什么,如我說請戴眼鏡的同學起立,那么戴眼鏡的同學就要站起來。
師生活動。
教師:在剛才的游戲中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1:聽到老師的口令后,有的同學能做出相應的動作,有的同學不能。
學生2:我發(fā)現(xiàn)我們長得不一樣,有的個子高,有的個子矮。
學生3:我們喜歡的東西不同,所以站起來的人數(shù)也不同。
教師:原來聽了老師的口令后,能做出相應動作的人數(shù)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初步感受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為后續(xù)教學做準備。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白紙,挑選一支彩筆,按照手掌的輪廓在紙上描畫。
學生活動。
教師:接下來,請用手指蘸印泥,印在畫好的手掌畫上,然后發(fā)揮你的想象,用彩筆進行添畫,將它變成你心中最美麗的圖畫。
學生活動。
教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分享自己的畫,分享時先說一說你畫的是什么,然后比一比自己的畫與同學的畫有何不同。
學生分享交流。
教師:欣賞了同學的畫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1:每個人畫的畫都是不同的。
教師:那是因為我們有不同的想象力。
學生2:有的同學是橫著手掌畫的,有的同學是豎著手掌畫的。
教師:每個人的習慣也不同。
學生3:我們手掌的大小不同,指紋也是不一樣的。
教師:的確是這樣,因為我們每個人長得不一樣。
教師:面對同樣的規(guī)則,我們的畫卻各不相同,這是因為每個人不僅有獨一無二的樣子,還有獨一無二的思維、想象力。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聊一聊“獨一無二的我”。
設計意圖:通過“手掌指紋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在喜好、想象力、思維方式等方面與他人的不同,明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教師:課前,老師讓大家在“蘋果樹”卡片上寫了自己的特點。下面,我們根據(jù)這些特點猜一猜他是誰。
第一位學生上臺,從收集全班學生“蘋果樹”卡片的盒子里隨機挑選一張卡片并讀出卡片上的內(nèi)容,其他學生猜寫這張卡片的是哪位同學。
教師:你如何一下就能猜到是她?
學生1:因為她是我們班上唯一戴粉紅色眼鏡的女生。
教師:這個獨一無二的特點幫助你一下子就猜到了。
教師采訪被猜中的學生:被同學一下就猜到了,你的心情如何?
學生2:我挺激動的。
教師:你的這個特點讓身邊的同學一下子就認識并且記住了你。
第二位學生上臺,從盒子里隨機挑選一張“蘋果樹”卡片并讀出卡片上的內(nèi)容,其他學生猜,但沒有猜對。
教師:你為什么猜是這位同學呢?
學生3:因為她很愛畫畫。
教師:看來她倆有相同的特點。下面,老師來讀一個,你們來猜。
學生活動,還是沒有猜對。
教師:你為什么猜是她呢?
學生4:因為她喜歡扎馬尾辮。
教師:很多女生都喜歡扎馬尾辮啊??磥?,想要被同學們猜出來,還需要進一步發(fā)現(xiàn)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發(fā)現(xiàn)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呢?
學生1:可以從外貌上找。
學生2:我們有的喜歡彈鋼琴,有的喜歡跳舞。
教師:是的,還可以從興趣愛好上找。
學生3:每個人的性格也是不一樣的。
教師:可以從自己的外在去找不同,也可以從自己的內(nèi)在去找不同,如愛好、性格、口頭禪等。
各小組組長拿回“蘋果樹”卡片并分發(fā)給成員。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自己還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特點。
學生1:我喜歡踢足球,上學期我被選進了學校足球隊。
學生2:我有點粗心。
教師:我們還可以去問問周圍同學自己還有哪些特點。下面,就請小組成員互相增添特點。
PPT展示活動要求:給同學增添特點的時候一定要真誠,要尊重同學,不能寫攻擊他人的詞語。將“蘋果樹”卡片依次遞給自己左邊的同學增添內(nèi)容,最終回到自己的手里。
學生活動。
教師:你的“蘋果樹”又增加了哪些特點?此刻,你對自己有了哪些不一樣的認識?
學生1:同學說我眼睛小。
教師:沒關系,眼睛小有神,老師發(fā)現(xiàn)你的眼睛水汪汪的呢!
學生2:我挺吃驚的,同學說我樂于助人。
教師:其實老師早就被你這憨厚可愛的模樣吸引了。通過同學和自己的增添,你的辨識度有沒有增加呢?我們再來玩一次尋人游戲。
師生活動。
教師:被同學猜到后,你心情怎么樣?
學生:開心,說明同學很了解我。
教師:我還發(fā)現(xiàn)了你的一個特點,你特別善于傾聽,從上課到現(xiàn)在一直很認真。正因為這種與眾不同,讓你在人群中一眼就被我發(fā)現(xiàn)了。
設計意圖:通過尋人游戲引導學生從外在和內(nèi)在兩方面尋找自己的特點;小組成員互相添加特點,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
教師:同學們,子怡同學也有一棵“蘋果樹”。
教師播放音頻,音頻內(nèi)容:我叫子怡,今年上三年級啦!你們瞧,這是我的“蘋果樹”,雖然我的眼睛小小的,可是沒關系呀,眼睛小有神!別看我皮膚黝黑、個子不高,可是我健康有力量,而且很靈活!我滿頭的自來卷,總是讓大家一下就認出了我。同學們還夸我熱愛勞動,我愛笑的樣子也深深地刻在同學的腦海里,這是我的優(yōu)點,我會繼續(xù)保持!但是,我在自己的“蘋果樹”里也發(fā)現(xiàn)了,原來我有句口頭禪:“差不多就行啦”,它會阻礙我的進步,這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
教師:請問,哪些特點是子怡需要保持的?哪些是無法改變需要她接納的?哪些又是需要不斷改進的?
學生1:個子小、皮膚黑、自來卷、眼睛小是子怡要接納的。
學生2:愛笑和熱愛勞動是子怡的優(yōu)點。
學生3:子怡要改掉口頭禪“差不多就行啦”。
教師:我們的外貌、家庭環(huán)境等都是無法改變需要我們接納的,但也是獨一無二、不可代替的;有些閃光點值得我們保持;還有一些小小的缺點是我們要不斷完善和改進的?,F(xiàn)在請你們像子怡一樣挑選自己喜歡的三種彩筆,在“蘋果樹”卡片上分別圈出這些特點。
學生在自己的“蘋果樹”卡片上進行圈畫。
教師:面對需要改進的地方,你有什么想對自己說的嗎?
學生在卡片上寫下對自己說的話。
教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正因為我們是獨一無二的,才造就了這樣五彩繽紛的世界。同學們,讓我們大聲喊出“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p>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需要改進的特點,促使學生主動發(fā)展自己。
本節(jié)課以游戲和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體驗中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特點。筆者能夠積極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舉例和學生說清楚規(guī)則,在難以理解的地方,通過示范幫助學生弄明白。除了各種活動外,筆者還通過評價性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擁有與眾不同的特點。
但是,對于有些學生來說,在課堂上表達自我還有點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注意:一方面,不要簡單強求學生在課堂上表達;另一方面,要密切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情況及情緒狀態(tài)的變化,適時給予他們必要的支持和鼓勵,讓他們在課堂上得到自我成長。
三年級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處于由外向內(nèi)、由具象向抽象的自我特征認知轉(zhuǎn)變的過渡期。本課,教師著重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感受自己的特點,促進自我意識發(fā)展。
由表及里,在層層遞進的活動中深化體驗是本課的亮點之一。教學伊始,通過暖身小游戲“我說你做”引導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體驗人與人之間有相同也有不同,自然引入本課主題。隨后,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現(xiàn)場完成的“手掌指紋畫”發(fā)現(xiàn),雖然大家執(zhí)行的要求一樣,但作品卻各具特色,從而明白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喜好、性格、思維等特點能讓自己展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造力與處事風格,促進學生由外向內(nèi)的自我認知發(fā)展。
巧用體驗對比,在真實的體驗中觸動心靈是本課的亮點之二。課堂上,三輪尋人游戲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自己的獨特,體驗到世界因不同而精彩,觸動了學生的心弦,使他們愿意保持個性,活出自我。
同時,教師也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具體來說,就是幫助學生辨析在自己的個性特點中哪些是需要自我認同與悅納的,哪些是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引導學生在“理性自知—保持個性—自我完善”中實現(xiàn)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