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娟華 陳蕊花
(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北京 100042)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開始,以迅猛之勢肆虐整個中華大地,打亂了全國的生產、生活節(jié)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人民戰(zhàn)爭。為密切跟蹤高職學生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的思想動態(tài),總結在特殊時期做好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經驗,探索新時代做好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實效性,筆者采用微信訪談等方式,對某高職院校學生進行了深入調研。結果顯示,該校學生思想狀況在經歷疫情防控戰(zhàn)役后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疫情防控期間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實踐,也為高職院校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了諸多啟示。
新冠肺炎的突然來襲,對于每一個人都是大考。在這場大考面前,大學生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上交答卷。雖然曾經害怕過、彷徨過,但是最終經受住了考驗。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過程中,高職大學生的“三觀”得到了升華,其思想狀況也發(fā)生了積極變化。
自疫情發(fā)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統(tǒng)一領導和部署下,樹立全國一盤棋意識,舉國上下共同抗疫,有效遏制了病毒的進一步傳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切實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目前,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范圍內蔓延的勢頭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許多國家慢慢意識到中國做法和中國經驗的可貴,并進行參考借鑒。高職大學生作為這場群防群控、抗擊新冠肺炎的人民戰(zhàn)爭的生力軍,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以及人民至上的理念,進一步增強了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與擁護,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進一步堅定了社會主義制度自信與道路自信。
此次世界范圍內的疫情阻擊戰(zhàn),中國的做法堪稱教科書級別,成為別國效仿的范本。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點爆發(fā)、擴散蔓延時,中國政府積極作為,在全力打贏本國疫情阻擊戰(zhàn)的同時,積極主動地將流行病學資料和臨床結果與經驗分享給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幫助全球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據《澳大利亞人報》報道,澳大利亞新興病毒專家Mackay教授稱,中國人快速識別測序病毒并將該信息發(fā)布給WHO的行為“已做對了一切”。美國《新聞周刊》報道稱,中國科學家研究和共享病毒信息的進步舉世矚目;由于中國政府的快速反應,使得人們對于新冠病毒有了至關重要的新認識,為全球下一步的防疫對策奠定了基礎[1]。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曾表示,若他感染新冠肺炎,希望在中國治療。當看到在這次疫情中的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中國力量,當看到面對這次全球性的災難時中國的所作所為,當看到一篇篇報道,一次次采訪以及許多知名人士對中國的肯定和贊許,作為炎黃子孫,學子們都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此次抗疫戰(zhàn)爭,高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顯著。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過程中,許多學生積極投身抗疫一線,主動參加小區(qū)志愿服務,為居家隔離人員送生活必需品,為武漢捐款捐物,積極協助學校構建網絡工作群,協助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做好各項班級工作,為抗擊新冠肺炎做出了積極貢獻。有些學生雖然沒做什么,但他們卻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自覺做到不離家、不返校,做阻斷病毒傳播途徑的踐行者。通過這次抗擊肺炎疫情,高職大學生做到了“黨有號召、我有行動”,將報國行融入疫情防控的具體實踐,從身邊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參與社會服務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對大學生應擔負的社會責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實的行動。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之前,部分高職學生對集體主義、自己與他人的關系領會并不是非常深刻。經歷新冠肺炎的考驗,他們更加明白了個人與集體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他們義憤填膺于病患虛假填報身體狀況;憤憤不平于那位不隔離、不戴口罩、不配合防控工作的澳籍華裔女士;歡欣鼓舞于我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密切關注于確診病例的數字變化。學生們深刻認識到,集體的安全和個人的安全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2020年春季學期,各類學?;咎幱谕Un狀態(tài),雖然彼此都不能見面,但是學生們在網絡上構建了團結協作、互助互愛的溫暖集體:上網課準時到課,積極發(fā)言,按時完成作業(yè);某個學生有疑問,其他學生爭先恐后幫其解答等等,不勝枚舉??箵粢咔?,沒有旁觀者和局外人。疫情期間一個積極變化就是學生們進一步理解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他人的關系,進一步領悟并踐行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
經過此次戰(zhàn)“疫”,大學生對組織紀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從學生們的朋友圈中就能夠看出,他們不僅自己遵守紀律,服從安排,還在呼吁身邊的親朋好友理應如此。訪談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西北農林科技學院2名學生擅自提前返校,而且返校后又未及時向學院報告”是否妥當時,學生們100%表示不妥,并給出了各自的詳細理由。寒假過后,在學校通知以網絡授課形式準時開學的時候,起初有少部分學生想不通、不愿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學校和教師對他們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們越來越配合了,每天提前登錄學習通APP,生怕由于同一時間登錄人員太多造成網絡堵塞。對于作業(yè)的完成非常積極,課堂紀律良好。學生們紛紛表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深刻理解做一個嚴于律己、遵守紀律的大學生對國家和對他人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調研中發(fā)現有一部分學生漠視國家和社會的關愛之恩,輕視學校的培養(yǎng)和關愛,忽視父母的辛勤付出和關心[2]。疫情期間所發(fā)生的感人故事給大學生們上了一堂深刻的感恩教育課。以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和73歲的李蘭娟院士為代表的“最美逆行者”義無反顧奔赴“前線”,他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還有許許多多舍小家為大家的普通民眾,他們雖然普通平凡,卻毅然加入“逆行者”的行列,在病毒前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線。學校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進度,想方設法;父母為了一家人的生活起居,身體健康,絞盡腦汁等。這一幕幕,學生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這期間,學生們對經常掛在嘴邊的“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感恩意識進一步增強。同時我們也看到,經歷新冠肺炎的考驗,高職大學生鍛煉了應對危機的良好心態(tài)和艱苦奮斗、積極向上的寶貴品格[3]17,他們更加感恩生活、珍愛生命。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狀況之所以發(fā)生上述可喜變化,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黨和國家歷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早在1987年就專門發(fā)文,明確要求高校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首要任務來抓;2004年的16號文件再次對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了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就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要求[4];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對如何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再部署。各級教育部門和高等院校及時響應,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取得了實效。積年累月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黨和政府在疫情防控戰(zhàn)役中的優(yōu)異表現,為推動大學生思想狀況發(fā)生積極變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首先,高校堅定不移地對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在學生心中埋下了種子并生根發(fā)芽,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其次,學校不斷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突出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提升高職學生的思想理論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再次,結合教育規(guī)律和大學生成長規(guī)律,學校舉辦一系列活動,比如通過講座、演講、紅歌比賽、知識競賽、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這種參與互動、寓教于樂的方式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斗爭中,全社會范圍內形成了全員育人的氛圍,比如3月9日下午,教育部社會科學司與人民網聯合組織“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取得了強烈的反響。學校各級領導、各科教師、心理學專家和校醫(yī)院工作者等,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引導學生科學正確認識和對待新冠肺炎,消除恐慌心理,養(yǎng)成良好的心態(tài);學校疫情防控辦公室、團委、學生會、社團組織等都從各自的角度發(fā)揮積極作用;學校、企業(yè)、教師和學生一起共同積極探索教育教學的新模式、新方式,諸如釘釘、騰訊會議、Zoom、學習通等一一派上了用場,形成了學生、教師、學校三方的真情互動,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在抗擊新冠肺炎中形成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共同“把脈”學生所困、所惑、所思、所想、所需,有效地推動了大學生思想的純化和升華。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黨和政府應勢而動,整合新聞媒介,構建立體輿論網絡,把握輿論的導向,使主流聲音鮮明、有力[3]19。社會主流媒體發(fā)表一系列文章和講話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在全社會形成了正向宣傳大氣候。電視臺、廣播電臺、主流報刊、網站等,大力宣傳黨和政府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人民至上情懷;大力宣傳中國在疫情防控中展現出的領導、應對、組織動員和貫徹執(zhí)行能力;大力宣傳疫情防控一線的醫(yī)護、科研、志愿服務、后勤保障等各條戰(zhàn)線不畏艱險、赴湯蹈火、敢于擔當、英勇奮戰(zhàn)的先進典型[5];大力宣傳社會各界普通民眾與黨和政府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新冠疫情防控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很多就是身邊人、身邊事,對大學生具有非常強烈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有力地激發(fā)了學生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
自媒體時代,信息的交流和傳播超越了時空的限制[6]。疫情防控期間,雖然學生們足不出戶,但是并沒有妨礙他們接收各種信息。大學生們通過微信、微博、抖音、QQ以及各種新媒體渠道獲悉最新信息,同時也可以將自己所思所感通過這些平臺傳播出去。通過平臺了解到的先進人物故事、典型事跡甚至正能量“網紅”的高尚行為,深深地觸動著學生們的心弦,對大學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大學生感受到他們身上良好的道德品質,在產生強烈的共鳴感與認同感的同時,還會促使自己主動學習和效仿他們的言行。俗話說:道理不如故事,天邊不如身邊。自媒體時代給學生帶來的獲取信息的便利,對學生思想狀況發(fā)生的變化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綜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某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發(fā)生的積極變化和原因分析,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和借鑒。一是要在大學生中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結合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與素材,持之以恒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要堅持“因時因事而化”的原則,突發(fā)事件往往會對大學生帶來巨大沖擊,思想狀況迅速發(fā)生變化,高職院校與教師要善于抓住這樣的契機,順勢而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要找準內容和教育路徑,與學生同頻共振,切實增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吸引力和感染力,這樣才能讓思政教育入腦入心,外化于行,切實提升實效性。四是要高度重視和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導他們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心理困惑,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康豁達的心態(tài),用積極心態(tài)迎接未來生命中遇到的各種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