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報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1.110160),來自印度Govind Ballabh Pant 農(nóng)業(yè)科技大學(xué)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不同濃度殼聚糖和水楊酸對杧果光合色素和抗氧化酶的影響及抗畸形的效果。杧果畸形是杧果生產(chǎn)中的一種不明確病害,對印度整個杧果產(chǎn)區(qū)具有很大影響。試驗于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在兩個不同杧果品種Amrapali(對杧果畸形中度易感)和Dashehari(對杧果畸形中抗)的7年生樹上進行了7 個處理,每處理3 次重復(fù)。分別在花序出現(xiàn)之前、開花前和盛花期葉面噴施殼聚糖和水楊酸。
結(jié)果顯示,Dashehari 的葉綠素?zé)晒夂凸夂仙刈罡?,Amrapali 的畸形最嚴(yán)重。殼聚糖(0.50%) 處理后兩個品種的葉綠素?zé)晒?、葉面積、光合色素、脯氨酸和總酚含量均比對照增加最大;相反,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和愈創(chuàng)木酚過氧化物酶在0.40%水楊酸處理的兩個品種中均較高,在統(tǒng)計上與0.50%殼聚糖處理相似。然而,過氧化氫酶活性在較低濃度下降低,而在殼聚糖和水楊酸濃度較高時增加。因此,在花序出現(xiàn)、開花前和盛花之前保護性施用殼聚糖或水楊酸可減少杧果畸形的概率,并提高防御誘導(dǎo)的抗氧化活性,從而提高對花朵畸形的抵抗力。(周 洲/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