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琪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是頸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發(fā)生短暫性血液供應不足,引起局灶性腦缺血導致突發(fā)的,短暫性、可逆性神經功能障礙。H型高血壓是一種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癥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1],高Hcy血癥與高血壓病均是腦卒中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一旦發(fā)生腦卒中,致殘率及致死率極高,對患者生命健康產生極大影響。故在TIA合并H型高血壓患者中應密切關注患者健康狀況,同時應積極治療,預防腦卒中的發(fā)生。目前西醫(yī)在治療TIA合并H型高血壓方面主張抗血小板、降壓、降Hcy治療[2],但綜合療效欠佳,部分患者在治療期間會出現血壓降低、出血等不良反應。隨著中醫(yī)的不斷發(fā)展,中藥因其多靶點效應,在H型高血壓及TIA的治療中均取得一定療效,其“治未病”理念在各種疾病的預防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本研究采用加味補陽還五湯治療TIA合并H型高血壓病,結合西藥,探討聯(lián)合治療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重慶市長壽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TIA伴H型高血壓腦卒中患者71例,采用隨機摸球法分為對照組(35例)和治療組(3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56~73歲,平均年齡(62.5±6.8)歲;男20例,女15例;高血壓病病程(9.4±6.7)年;頸內動脈TIA 18例,椎-基底動脈TIA 17例。治療組患者年齡56~74歲,平均年齡(62.8±6.5)歲;男22例,女14例;高血壓病病程(9.3±6.5)年;頸內動脈TIA 16例,椎-基底動脈TIA 2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TIA及H型高血壓病的中醫(yī)中風氣虛血瘀證的診斷標準[3];②無嚴重臟器功能受損者;③年齡50~80歲;④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腦手術、頭顱損傷、腦出血、腦梗死病史者;②合并頭顱血管畸形、顱內腫瘤者;③合并臟器出血傾向及凝血功能異常者;④無法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2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抗血小板治療:單次負荷劑量300 mg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0035)次日75 mg·d-1氯吡格雷:100 mg·d-1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21)。降壓治療:1粒馬來酸依那普利片(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567),1次/d,根據血壓進行劑量調整。降同型半胱酰胺酸:葉酸片1.25 mg·d-1(福州海王福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5020215)。另外配合營養(yǎng)神經、改善循環(huán)等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加味補陽還五湯治療。方藥組成:丹參、黃芪各30 g,雞血藤、鉤藤各20 g,桃仁、赤芍、川芎各15 g,紅花、地龍、天麻、當歸各10 g??诟?、口苦者加天花粉、菊花;胸悶者加薤白、瓜蔞皮。上述藥物由醫(yī)院中藥房提供,1劑/d,用水煎至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150 ml/次,2組治療時間均為3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臨床療效;②比較2組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的24 h動態(tài)血壓,采用便攜帶血壓監(jiān)測儀測定舒張壓和收縮壓,安排專業(yè)人員進行測定;③比較2組治療期間腦血管意外事件發(fā)生率。
1.5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相關文獻[4]對TIA伴H型高血壓腦卒中患者進行療效評估,顯效、有效、無效的血壓及同型半胱酰胺酸改善情況分別為恢復正常、改善幅度≥50%、改善幅度<50%;癥狀改善情況分別為基本消失、有所改善、無改善或加重??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91.67%)與對照組(71.43%)比較顯著升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動態(tài)血壓比較治療前2組24 h動態(tài)血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舒張壓及收縮壓與對照組比較顯著降低(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動態(tài)血壓比較 (例,
2.3 2組患者腦血管意外事件發(fā)生率比較治療組腦血管意外事件發(fā)生率(5.55%)與對照組(31.43%)比較顯著降低(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腦血管意外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例,%)
TIA是一種常見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局灶性、短暫性腦缺血引發(fā)的神經功能障礙。目前關于TIA的相關研究較多,但仍未完全闡明其具體發(fā)病機制。多數學者指出動脈粥樣硬化是TIA發(fā)生的重要原因[5-7],其主要機制為:①斑塊破裂引起短暫性栓塞導致局部腦部血管缺血引發(fā)TIA;②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進展可引起病灶血管狹窄,進而導致短暫性遠端局部區(qū)域血供不足引起TIA;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表面保留的膠原纖維及脂質可通過激活機體血小板導致微小血栓形成引發(fā)局部血管狹窄,而機體又能通過自身調節(jié)作用減輕局部血管阻塞進而引起TIA。H型高血壓病是發(fā)生TIA的危險因素之一,研究證實機體Hcy水平升高及血壓升高能夠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損傷,引發(fā)血管炎癥及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紊亂,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誘發(fā)TIA。數據顯示[8],H型高血壓病患者發(fā)生不良腦血管事件的幾率是單純高血壓患者的5倍左右,故指南建議[9],一旦確診TIA需立即進行抗血栓及抗血小板治療,同時早期識別干預TIA的危險因素。
西藥在治療TIA合并H型高血壓病方面主要采用針對病因及控制癥狀治療,如降血壓、降Hcy、抗血栓、抗血小板治療。本研究中采用的馬來酸依那普利片加葉酸片是治療H型高血壓病的常用藥物,在預防卒中方面也具有一定作用,但目前研究證實[10],西藥治療綜合療效欠佳,在少數患者中仍存在病情發(fā)展,產生腦卒中,同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中藥方劑在治療TIA合并H型高血壓病方面已被證實具有較好效果,該病屬于中醫(yī)“中風”范疇,病機為內傷積損,常見中醫(yī)證型為氣虛血瘀證,在治療時中醫(yī)主張活血、益氣、通絡。本研究中采用的加味補陽還五湯最早記載于《醫(yī)林改錯》。方劑組成為丹參、黃芪、雞血藤、鉤藤、桃仁、赤芍、川芎、紅花、地龍、天麻、當歸。其中丹參涼血消癰;當歸、雞血藤補血活血;黃芪味酸平、性溫,健脾益氣;川芎味辛、性溫,為血中之氣藥,具有活血、祛風邪的功效;紅花、桃仁通經活絡,活血化瘀;鉤藤、天麻息風定驚,行氣活血;赤芍養(yǎng)血活血、濡養(yǎng)氣血;地龍通經活絡、清熱利尿。諸藥合用,共奏祛風平肝潛陽、益氣活血通絡之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組舒張壓及收縮壓低于對照組,治療組腦血管意外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加味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西藥能夠提高TIA合并H型高血壓病患者的治療效果,進一步控制患者血壓同時降低腦血管意外事件的發(fā)生率。分析后認為,加味補陽還五湯方中含黃芪、紅花、丹參等多種中藥材,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11],黃芪的主要成分包括黃芪多糖、黃酮及黃酮類似物等,具有改善機體血腦屏障通透性,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作用。目前研究證實[12],紅花具有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脂、提高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抗血栓等作用。丹參主要成分丹參酮ⅡA在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降低血小板功能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中應用廣泛[13]。丹參酮ⅡA可降低機體凝血活性[14],對G蛋白偶聯(lián)受體P2Y12產生抑制作用,可降低血小板凝集數量,同時具有抗炎作用。故治療組各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加味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西藥能夠進一步提高TIA合并H型高血壓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在控制患者血壓及降低腦血管意外事件方面較單一使用西藥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