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鄒 玲
觀察幼兒行為,是幼兒園教師觀察能力的具體體現。教師通過耐心細致的觀察,可以精準地掌握幼兒所具備的能力及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并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內容,以達到教學的目標,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因此,觀察幼兒行為,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
觀察能力的提高,對于幼兒教師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觀察即“觀”和“察”,是在看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和分析的過程。耐心細致地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思考幼兒的行為所反饋的心理活動,并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記錄,可以鍛煉教師的觀察能力,使其觀察能力得到提升。由于教師對幼兒的心理較為了解,同時也知道幼兒的需求,經常性的觀察和記錄可以為教師積累第一手教學資料。只有教師對每一個幼兒的性格和特點都能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隨著教師觀察能力的提升,他們的教學經驗也會逐漸積累起來,進而推動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幼兒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并且他們的自主意識開始萌芽,但是在處理問題時,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幼兒之間會發(fā)生矛盾,有的幼兒不愿意和其他幼兒共同游戲,有的幼兒不愿意參加活動。教師應當仔細地觀察幼兒的行為和表現,走進幼兒的心里,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并予以實施,促進幼兒的成長。我們要通過觀察幼兒的行為,掌握幼兒的心理,發(fā)現其中的問題并加以解決,以此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推動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確定內容和計劃后,在游戲時觀察幼兒的行為,就會發(fā)現幼兒對于教師設計的游戲是否真的喜歡,游戲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發(fā)展需求。如幼兒在進行游戲時,我們通過觀察,發(fā)現許多小男孩喜歡這個游戲,而小女孩認為這個游戲枯燥無味。通過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反應,了解到幼兒的需求,教師就會思考如何合理地設計游戲才能使幼兒喜歡,并且在游戲中鍛煉幼兒的能力。教師通過反思,就會了解自身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同時也會審視自身的不足,并加強學習,最終推動自身的專業(yè)成長。
經常觀察幼兒的行為,并進行記錄總結,可以了解每一個幼兒的性格特點。在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做到因人而異,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教師的應變能力。如在進行“小白兔拔蘿卜”游戲時,教師帶領幼兒們蹦蹦跳跳去拔蘿卜,一名幼兒卻獨自玩起玩具。通過詳細的觀察記錄,教師了解到這名幼兒只是注意力不易集中,并非不喜歡游戲。教師引導這名幼兒和同學們一起游戲。在以后的游戲活動中,教師經常有意讓這名幼兒帶領大家一起游戲,使這名幼兒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也促進了日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行為,發(fā)現幼兒的個體差異并因材施教,可以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推動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教師應對教學活動進行總結,并進行整理分類。通過觀察了解每一個幼兒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點,對活動中的不足之處進行總結與反思,并思考在進行類似的活動時,如何提升活動效果。在一次次總結和反思中,不僅能夠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理論水平,還能提升教師的組織能力。而通過觀察,教師對每一個幼兒都有所了解,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好的教育方法,最終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通過對幼兒行為的觀察,逐漸掌握幼兒的心理活動特征,了解幼兒的需求并且做到反思和總結,才能推動教師的專業(yè)水平逐漸提高,才能更好地進行幼兒教育工作,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