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學 尚松梅 徐 青
百年教育,德育為先。當立德樹人成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當“育時代新人”成為新時代教育工作的目標導向時,構建新時代學校教育新體系,致力于學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必然成為每一所學校直面的重大課題。推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是學校工作的靈魂,貫穿于教育實踐的方方面面。
由此,我們需要思考:在新時代,我們究竟需要什么德育?如何重新建構新時代的德育內涵,推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呢?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扎實推行文明禮儀教育,引導學生講文明、塑品格,培養(yǎng)新時代好少年,永遠是德育的主旋律。由此,就如何推進文明禮儀教育這一問題,筆者結合學校行知辦學特色,談幾點做法。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小學生禮儀規(guī)范是學生禮儀的依據和標桿,如何通過日常規(guī)范強化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是學校推進思想道德建設的首要工作。一所學校必須結合自己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等來制定本校的學生禮儀規(guī)范,規(guī)范要接地氣,便于誦記,便于理解。如我校在區(qū)教育局2021年制定的《小學生基本禮儀規(guī)范》的基礎上,完善改編了“徐山小學文明禮儀一日常規(guī)”。該常規(guī)采取歌謠的形式成文,通俗易懂,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強化文明禮儀認知。
首先,學習常規(guī)內容,內記于心。通過值周班級展示、路隊誦讀、校園小廣播等形式,讓學生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能聽到學校文明禮儀歌謠,在耳濡目染中熟知禮儀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將規(guī)范要求根植于心。
其次,落實常規(guī)要求,外化于行。實施、踐行常規(guī)要求是日常規(guī)范的重要過程。作為學校來說,要先以班級為單位,班主任為第一責任人,制訂班級文明常規(guī)推進計劃,全面踐行常規(guī)要求。然后合理利用學校資源,結合學校地域或特色優(yōu)勢,融合推行。如我校依托行知村方圓成長社(學?!靶兄掠w驗課程特色項目”的體驗活動室之一。該項目于2018年在省立項,并于2020年順利通過驗收。在創(chuàng)建過程中為打造學生行知德育體驗課程基地,建設了行知場館,其中包含“一站二所三館四社五園”15個學生行知德育體驗活動室),設立學生文明禮儀監(jiān)督崗,加強學生自我監(jiān)督,全面踐行常規(guī)要求。
1.規(guī)范和完善儀式實施方案
學生依托入學儀式、成長儀式等多種載體,可以了解中華傳統(tǒng)禮儀,讓文明的言行根植于心底,綻放禮儀之花。規(guī)范和完善學生“入學儀式、成長儀式和畢業(yè)典禮”等儀式實施方案,就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以學生為主體,細化流程,使其更加規(guī)范,更加完善,進而深化文明禮儀教育,發(fā)揮儀式示范引領作用,以此教育引導學生提升文明素養(yǎng)。
2.建立和豐富禮儀活動形式
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禮儀修養(yǎng),讓成長與儀式相輔相成。如可以定期開展“禮儀知識我來畫”“禮儀格言我來寫”“禮儀瞬間我來拍”等學生們喜愛的主題實踐活動,引領學生學禮儀、踐禮儀、展禮儀,逐步養(yǎng)成講文明、懂禮貌、知禮節(jié)的良好習慣;也可將文明禮儀教育融入學校特色活動,通過“經典誦讀”“名著閱讀”等活動,引導學生學深、悟透文明禮儀內涵。
子曰:“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蹦敲矗绾斡玫赖乱龑W生,用禮制教育學生呢?課堂永遠是學生教育的主陣地,文明禮儀教育同樣也離不開課堂教育。在小學階段,多數課程都有機滲透了文明禮儀教育的一些基本常識,所以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以彰顯不同學科育人功能。
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思想品德課堂,創(chuàng)設樂學氛圍,落實禮儀規(guī)范訓練,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有機統(tǒng)一于教材,讓學生習得文明禮儀知識。同時,要挖掘各學科教材中文明禮儀教育元素,讓文明禮儀與學科知識融合、共生。
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學校的教育必須建立在學校厚重的特色文化底蘊之上。學校的特色文化就是沃土,而文明禮儀教育正是開放在這片沃土上的一朵鮮艷的花朵。學校的文明禮儀教育要與特色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學校辦學特色的文明禮儀教育,讓文明禮儀教育更具有生命力。
例如,學校結合省“行知德育體驗課程特色項目”,打造出行知村“一站二所三館四社五園”15個體驗室,依托這15個體驗室,挖掘 “行知潤德”德育元素,將文明禮儀教育和學生的體驗活動有機融合,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同時,開發(fā)《禮行天下》《舉足為法》《方圓成長》等校本文明禮儀教材,并從德智體美勞五大課程領域,設置了正德行、會學習、強體能、真善美、愛勞動5個關鍵素養(yǎng),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與社會生活相適應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體驗活動中提升文明素養(yǎng)。
文明禮儀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有力抓手,而完善評價體系,則是落實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必須堅持把學生文明禮儀日常行為表現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作為評優(yōu)評獎的依據之一。評價要全面、客觀地記錄和描述學生文明禮儀的發(fā)展狀況,注重考查學生的行為,特別關注其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表現。同時,學生既是評價對象,也是評價主體,也應重視并引導學生參與評價。
例如,學校結合行知德育課程項目,不斷健全優(yōu)化行知德育課程“星級村民”評價體系,促進文明禮儀教育目標達成?!靶兄逦瘯痹O置了15個不同的獎章,分為德智體美勞5顆星。集齊3個獎章的村民被認定為“一星級村民”,而集齊德智體美勞5顆星,就會被認定為最高級別“五星級村民”。學校會根據班集體內“星級村民”的人數以及各項文明禮儀綜合表現評選“星級中隊”,凝聚學生們成長的“村莊力量”。學生參加活動獲得的獎章還可以在校園內進行生活消費,消費項目有崗位體驗、農場勞動、圖書兌換、才藝展示等。小小的“章”,不僅加深了學生的道德認知,將爭章晉星的過程轉化為學生自我成長的動力,還打通了文明禮儀知與行之間的“厚壁”,實現了“知行合一”。
文明禮儀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的社會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參與和配合,需要學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共筑學生健康成長的文明家園。
1.提升家長文明素養(yǎng)
通過家長學校直播課程、家長學習心得美篇分享、親子共讀學習交流等渠道,加強家庭文明禮儀教育;開展“大手牽小手,共做文明人”活動,以學校文明禮儀教育促家庭文明新風形成。
2.發(fā)揮家校共育作用
學校要引導家長重視文明禮儀,注重家教,養(yǎng)成良好家風;積極安排開放日、組織親子活動,吸引家長參與,提高家長認識;定期組織學生走進社區(qū),開展力所能及的義務勞動、社區(qū)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弘揚文明新風。
3.挖掘校外教育資源
學校要依托區(qū)域資源,積極探尋學校禮儀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聯結點,進一步拓寬農村學校禮儀教育的內容與空間,放大學校文明禮儀教育作用,努力成為社會主義新風尚建設的主陣地。例如,學校依托塔山湖、子貢曬書臺、柳編黑陶傳統(tǒng)文化基地等校外教育資源,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在文化尋旅中受到文明禮儀的熏陶。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睂W校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將文明禮儀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創(chuàng)新謀劃學校文明禮儀教育新思路、新舉措,讓學生既提升道德品質和個人修養(yǎng),又培養(yǎng)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讓文明禮儀教育做到知行統(tǒng)一,讓文明禮儀之花遍地開放。